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补培元方由人参、黄芪、附子、黄柏、山萸肉等13味中药组成,是从新安温补培元医家汪机、孙一奎、郑重光、吴楚等1 400余例运用温补培元法的医案中,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编译程序进行统计,并根据这些医家的配伍规律,总结而成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方温补培元作用机制,采用大黄复制大鼠脾虚模型,用该方进行治疗,观察脾虚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变化,来阐明该方对改善脾虚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图法分类号R289.1温补培元方是在研究新安温补培元医家医案中总结出来的代表方剂,该方由人参、黄芪、附子、黄柏、山茱萸等13味中药组成。现就其设计原理、方法等试述如下。1温补培元治法的提出新安自明·汪机始,出现了一批善用“温补培元”方药的医家群体,...  相似文献   

3.
新安固本培元派的形成可大致分为以汪机为主的创立时期及以孙一奎为主的传承发展时期。其诞生于明清时医滥用苦寒滋腻之品的时代背景下,创始人汪机因徽州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临证多脾胃虚损的临床实际,通过融合朱丹溪、李东垣之说及道学、理学、佛学等哲学思想,并借助白术等道地药材的优势,提出固本培元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思路。此后,在师徒相授和宗族世医传承的保证下,以汪机众多弟子门生为主体的众多新安医家传承其学,并在医疗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固本培元的学术内涵,从而使得新安固本培元派逐渐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明代安徽祁门人,是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者,明史列其为当世四大医家之一。 在汪机的医学思想中,易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人物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他介绍是:“幼业儒,后随文习医,研读诸家医书,参以《周易》及儒家性理奥论,治医屡效”。汪机幼习举子业,对于《周易》及程朱之学颇有研究,汪氏习医,远溯《内经》、《难经》,近法丹溪,东垣诸家。因《内经》的成书便依据了易理,朱丹溪亦是先习易后学医,医易兼通,所以易学原理对汪氏学术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后汪机更是行医不忘研易,研易以究医理,终于集诸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培元派。 培元派是建立在营卫一气论的基础上,以擅用参芪为特点。  相似文献   

5.
继金、元时期刘河间、朱丹溪之学广为传播之后,在医学界产生了用药偏于苦寒,常致克伐脾胃、损人元气的流弊。直至明代中叶,以江苏,浙江的南部和皖南等江南地区,崛起了以培元温补为学术贝解的医学流派,这对纠正时弊和医学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他们在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强调用参、芪扶正培元,并发展了命门学说,其中皖南新安地区培元(温补)派的形成,对当时医学界的影响也很巨大,今作浅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新安医家孙一奎为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代表人物,其倡导命门动气说,重视元气;受道家思想影响,重视养生,主张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受师祖汪机影响,重视脾肾,固本培元,先后天并重。孙一奎的养生学术思想至今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调治脾胃是中医临床上的一个重要方法.新安医家汪机、徐春甫、罗周彦、吴楚等医家继承前人经验,结合临床,提出调和脾胃的新观点,汪机的"培元重参芪"说,吴澄的"理脾阴"说以及罗浩的"治脾以燥药升之,治胃以润药降之"等观点具有其广泛性和实用性,为脾胃学说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新安医家发...  相似文献   

8.
新安固本培元派是新安医学的一支分支学派,强调以培固脾肾元气为治法,善用人参、白术、黄芪,或配合干姜、附子以“行参芪之功”,主张扶阳益阴、气血并补;而扶阳派重在扶阳补火,主张阳主阴从,从肾论治,擅用附子及肉桂、干姜等扶阳抑阴、用阳化阴。两派在核心理论、作用对象、用药特色上有明显不同。新安固本培元派在扶阳理论与临床实践上颇多发明,对扶阳派产生一定的影响。两派各有其适应范围和创新之处,相对而言固本培元适应范围更广。临床上应不拘于一派之见,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丹溪学说盛行江南,滋阴降火曾有滥用之嫌,部分新安医家对因偏执苦寒误治坏证或迁延不愈者,善用温补之法,凭脉辨证,据脉用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温补”,均“以脉为准”。这种“温补重脉诊”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对临床诊治危重证候,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孙文垣医案》中痞满、泄泻、黄疸及带下案之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加以分析,发现孙氏运用健脾化湿法独具特色,将汪机“参芪用法”与薛己“温补下元法”有机结合,温阳药与补气药同用,共奏温阳益气、健脾化湿之功;同时还强调慎用苦寒,防其攻伐脾胃,损伤机体阳气。  相似文献   

11.
明·张景岳,平生治重温补疗虚,尤其是善用熟地黄,负有盛名,被誉为温补派之大师,有“张熟地”之美称。其著作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现就张氏应用熟地黄试作浅探。1 扩熟地黄之炒用 驳滞腻之嫌疑《类经附翼·真阴论》说:...  相似文献   

12.
韩明向认为“湿胜、阳微”是肺心病之关键,“冷、淡、青、稀、白”是其主要证候特点,临证不可拘泥于“不在温,利小便”,治疗时应注意顾护阳气,当以温阳化湿为法。温阳化湿运脾阳、三焦同治助宣通、固本培元是其治疗之关键。宣通和温补阳气,调节阴阳平衡,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外科理例》针灸治疗外科病探析姚玉芳(针灸系合肥230038)关键词《外科理例》,外科病,针灸疗法《外科理例》一书系新安名医汪机所著。汪机,字省之,别号石山,明·安徽祁门人(公元1463~1539年),名医汪渭之子。汪机早岁业儒,后随父习医,继承家学...  相似文献   

14.
新安医学,源远流长,特别自明清以降,更是名家辈出。根据医学史料有关文献记载,尚不完全统计,自宋至清末,有张杲、汪机、吴昆、方有执、江瓘、徐春圃、程郊倩、汪昂、程国彭、郑梅涧等著名医家532人以及他们的著作449部。他们学术思想极其活跃,各有特色:有的在理论研究方面造诣精深;有的在临床方面见解独特;有的在古医籍的诠注与阐发方面成绩卓著;有的在本草与药物学方面发明颇多。总之,新安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鲁迅、朱自清关于钱起一联诗的分析体现不同的学术个性.朱光潜是以自己掌握的西方美学心理学知识阐发该诗所包含的审美意义,其学术思路带有晚清桐城派倡导的宋学精神.鲁迅对他的批评及朱自清的分析,体现了乾嘉汉学考据派的学风.晚清桐城派之宋学已溶入西学成分,故近代汉宋之争已具有东西方学术碰撞的因素.他们三人间的争论实质上是晚清汉宋之争的沿续.  相似文献   

16.
明代新安医家汪机主张针灸必以《内经》、《难经》为本,并对后世诸家针灸之书中违背经旨、“错杂紊乱,繁冗重复”之处,提出了批评。其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针灸问对》一书中。认为金元医家朱丹溪提出“针法浑是泻而无补”的观点不无道理,指出经中所言补法,即张子和所谓祛邪扶正、去旧生新之意。此外,汪机重视灸法的应用,反对无病滥灸;强调施针疗疾,必先以诊视为务;要求医家临床施治,“当知圆机活法,不可守经无权”。汪机的针灸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为针灸医学的正本清源、拨乱纠偏、传承光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陈文中,字文秀,南宋时安徽宿州符离人,官太常,精通内、儿科。他曾到江苏涟水、扬州行医,居涟水十五年,济人救危,无分贵贱,名噪四方。撰《小儿病源方论》(以下简称《病源》)四卷(1241年),《小儿痘疹方论》(以下简称《痘疹》)一卷(1253年),力倡固养小儿元阳,以擅用温补治疗见长。明·刘凤谓:“宋以来吴之专家者,曰陈日钱二氏,陈以热,钱以凉,故有火与水喻者。”(《幼幼新书·序》)可见儿科温、凉两大学派始于宋,陈文中与钱乙齐名,他们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新安医家郑重光治伤寒崇张仲景之论,宗方有执错简之说,并发挥新意。其对阳明病阐发较多,认为阳明分经、腑病,各有提纲;阳明病有风寒表里之分;阳明与三阴互为表里;重视阳明胃气的保护。郑重光将合病、并病条文加以汇集,以相互参证;提出阴阳之间乃至三阴之间也有合并病。其临床善辨伤寒阴证,治疗力倡温阳、温补之法,用药善用附子、干姜、人参、肉桂;精通脉诊,重视据脉辨证。  相似文献   

19.
明代新安医家汪机继承金元医家朱丹溪的观点,认为"针法浑是泻而无补".考其理论渊源,出自于<黄帝内经>"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针法补泻不同于药疗、食补,其作用在于调气.通过针刺的补泻手法以激发经气,促使机体阴阳平衡.当人体"阴阳形气俱不足"时,说明气虚血少,针刺不仅不能激发经气,反而会伤气、耗气.故大虚...  相似文献   

20.
新安医家汪机承袭易学中的阴阳思想,在其《营卫论》中通过阐述营卫阴阳气血的关系、营卫之说的具体内容以及人参黄芪益气养血的特点,体现其"以阳为本"的阴阳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