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当务之急是构建科学的行政问责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行政问责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构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问责机制的着力点是:科学合理地明确职能定位;强化对领导干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考核与监督;完善社会管理责任落实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应当坚持立足本职原则,通过拓宽社会管理创新载体和完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来发挥好纽带作用.提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水平。“三项重点工程”坚持以检察职能为依托,以法律监督为根本.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延伸检察职能的有益尝试和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现阶段由于没有形成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体系,导致未形成检察工作主线和工作合力,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潜力。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应当立足法律目的与法律手段的统一,在坚持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以群众路线为工作主线,进一步创新服务群众机制;应当以法律职权与法律制度的构建为基点,以执法办案为中心,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选择不同的制度设置、纠正机制和制裁手段;应当遵循法律程序与法律价值的追求,进一步深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从立案、侦查、审判、刑罚执行等环节实现法律监督创新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具有督促和推进作用。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系统中处于"后置"地位。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展开的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基本原则、路径和机制三个方面构建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创新是新时期政法机关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公诉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应当全面参与和深入贯彻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通过创新执法理念、延伸监督职能、完善工作制度等方式,使审查起诉工作与法律监督职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发挥公诉机关在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中的平衡与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群众工作思路;二要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三要创新手段方法,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党建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基层党组织履行职能的本质要求,是切实解决基层党建中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党建创新必须以实现科学理论武装为目标,创新学习机制;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切入点,创新班子建设机制;以服务发展为中心,创新工作机制;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强化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机制的创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必须大力推进其观念和机制的创新。以教学质量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和多元的质量观 ,充分认识教学质量的新的意义 ;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的新的内涵 ,明确其主要内容即教学工作的各要素管理、各环节管理和现代教学技术管理。同时通过评价、激励与监督的机制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相似文献   

9.
警务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完善、创新警务工作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突出做法是采用科学精细化管理,完善、创新了六项机制。一是完善创新警务模式运行机制;二是完善创新队伍保障机制;三是完善创新场所业务管理机制;四是完善创建特色文化支撑机制;五是完善创新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六是完善创新考核监督机制。做到"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有效确保了场所安全,为实现"两防一退"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与新变化的时代课题;检察机关发挥预防职务犯罪职能,积极创新预防措施,通过防止和减少职务犯罪,推进反腐败斗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检察机关必须把预防职务犯罪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来加大职务犯罪预防力度,尤其要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着力加强对重点领域的职务犯罪预防,确保预防工作与时俱进,取得实效;制度、机制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检察机关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必须重视职务犯罪预防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省各地公安局均正围绕“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这个中心,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规范执法、创新管理、优化考核、立体监督等手段推进廉政行风建设,但推进警风廉政建设,打造警风清明队伍等仍有待深化。加强警风廉政建设的具体对策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形成科学群众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创新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法治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司法机关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司法机关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要明确自身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定位和职责,理清与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法治层面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制度机制创新,探索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领域。司法机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强化法律监督、延伸司法职能和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为重点,建构社会治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和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和创新;推进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自我管理的作用和创新;推进农村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推进农村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机制改革;建立规范的农村社会管理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凸显的特殊历史时期,各类刑事犯罪、治安事件、民事行政纠纷、群体性事件持续高发,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需求迫在眉睫。公安机关应当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以政府发展为中心健全社会管理新格局;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机制,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水平;着力创新互联网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控能力;加强海上治安管理工作,提升沿海管控新水平;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防机制,切实提升社会矛盾掌控和化解水平。  相似文献   

15.
构建城区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是当前创新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是破解城市综合管理难点,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应急联动工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创新之举。目前,城区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运作的成效也已逐渐显现。为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社会能力,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职能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大联动”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回顾十六大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主要包括转变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社会管理的手段、改革社会管理的体制、完善社会管理的格局、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等五个方面,针对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存在着形式主义、虎头蛇尾、生搬硬套、避重就轻等问题,提出了八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深化综合体制改革,突破改革瓶颈,将社会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先导;立足老百姓实际需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夯实社会管理的民生基础;鼓励社会创新,保障社会权利,促进社会领域自治形成;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营造诚信社会环境;畅通利益诉求机制,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维护基础社会秩序;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引导网络舆论,加强新媒体管理,打造健康的虚拟社会。  相似文献   

17.
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有效化解矛盾,而仲裁作为一种带有民间性质的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能够公平合理、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它的中立性、民间性、便捷性等特点都能在社会管理中加以运用和充分发挥;仲裁工作的不断推进和仲裁调解的广泛适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8.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基层统战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创新工作思路、营造社会环境、搭建平台、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促进基层统战工作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档案工作创新的途径有: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创新;开发利用创新;人才资源创新;档案载体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有效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公民安居乐业的和谐氛围、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之必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路径选择是:重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处理机制、责任落实机制;重构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法律机制;构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引导推广机制、全面培育规划机制以及有效监督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创新思维是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系统研究;调动社区精英监督社区社会的组织建设与管理以及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创新理解社区社会组织"非营利"性质以及社区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