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决定》第二条规定:“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一万元以下罚金或都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没收财产。以出卖或者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对于本条罪名的确定问题,在实践中有不司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本条规定,只能确定绑架人口罪一个罪名,理由是绑架妇女、儿童和他人都是绑架人口的行为,而偷盗婴儿的行为与绑架妇儿、儿童所采取的麻醉方法相似,可视为绑架婴幼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是目前常用的小儿全身麻醉方法之一,为研究其手术结束拔管后早期对小儿呼吸功能的影响,笔者将其与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作对比观察,以探讨两种麻醉的异同点及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费某,男,44岁,工人。于1982年8月开始感到咽干、咽痛,在某医院诊为左扁桃腺溃疡,先后用牛黄解毒片、冰硼散、板蓝根冲剂、六应九、六神丸、红霉素、溶菌酶、复合维生素B等药以及20%三氯醋酸烧灼治疗,咽痛不仅未见减轻而且更为加重,并有咽干、潮热、口臭等。于1982年12月18日在另一家医院就诊,检查:左扁桃腺有0.6×  相似文献   

4.
一、儿童社会化及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墨森认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人的态度、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安娜·萨恩森博士认为,社会化就是指儿童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儿童  相似文献   

5.
刑法学界对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犯罪客体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本罪的客体应为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有学者认为本罪既侵犯了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又侵犯了社会管理秩序。实际上,立法者设置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而不是为了保护社会管理秩序。本罪是单一客体犯罪,其客体应为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  相似文献   

6.
自从王财贵先生提倡儿童读经教育以来,对经典诵读的看法基本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儿童读经意义重大,可以重振中国传统文化;另一种观点则完全持否定态度,认为儿童读经束缚了儿童的天性,是迂腐的行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继承。实际上,对任何一种事物都不可做绝对的断定,儿童读经也需要辩证地对待。现代读经教育在本质与目的上不同于古代读经,不可简单地认为是"复古"。现代读经应遵循民主、兴趣、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与爱的原则,在家长与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读经运动对儿童的道德培养、全面成长能够起到积极的、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爱和服务留守儿童,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界近十年来关于关爱和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从如下三个视角逐步展开: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的研究、关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和关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研究。在综述和评价的基础上,认为社会互构论为构建关爱和服务留守儿童体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教养说,十分重视父母及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发展,认为父母及家庭是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动因.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则认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取决于同伴群体.本文试从二者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理论观点等方面做一比较,旨在澄清模糊不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儿童权利保护的“最大利益原则”与我国的婚姻家庭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权利公约》中确立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被认为是世界各国处理关于儿童事务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并在各国有关亲子关系立法中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采用。本文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国婚姻家庭法对儿童,特别是离异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的立法不足。并借鉴国外及港台法律有关规定提出了在婚姻家庭法中设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完善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0.
《海南人大》2013,(2):48
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2月15日报道,美国女孩萨曼莎10年前服用强生药厂生产的儿童布洛芬(止痛消炎药)后双目失明,并且全身90%的皮肤被灼伤。其父母向强生药厂提出诉讼,马萨诸塞州法院判决强生赔偿6300万美元。2003年,时年7岁的小女孩萨曼莎因为发烧,吃了强生药厂生产的儿童布洛芬(止痛消炎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选择了外出打工,这就造成了我国留守儿童的增多。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长期得不到父母在思想道德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导致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断层或缺位。运用小组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服务,8次小组活动后发现:留守儿童在焦虑、孤独和抑郁量表的得分显著降低;100%的留守儿童认为小组经验是有意义的,其中97.9%的人认为小组工作对其有较大帮助,并且喜欢这样的活动;小组成员在喜欢交往、主动交往、理解他人、信任他人、与人沟通、了解自我、相信自我、接纳自我、喜欢自我、调节情绪10个项目上均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生命历程理论将青年问题视为儿童问题的延续,认为有效的青年政策干预始于儿童阶段。北欧国家的家庭政策是青年问题早期干预的典范,它代表了这些国家对待儿童或青少年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导向,其成就获得广泛认可并被欧盟所效仿。以挪威为例.从产假、父亲假、父亲配额假、儿童津贴和儿童照顾等方面对其家庭政策进行概览,并在此基础上从个体生命历程发展、性别平等和社会投资三方面评估了挪威家庭政策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3.
四川灾区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5.12汶川地震灾难之后,这些幼小的、原本就孤独的心灵中的阴影就更加挥之不去,创伤不知何时才能抚平。灾后留守儿童在心理上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应通过借鉴国外灾后心理辅导等相关经验,对儿童和青少年加强灾后心理干预,来解决精神创伤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影响因素。认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制度、社会结构和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宏观深层次制约因素,而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则是影响留守儿童个性发展的具体微观因素。  相似文献   

15.
已有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儿童受欺负的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外界因素,而是儿童自身的一些不为人喜欢的特点,如不良的性格行为等。但目前人们对关于受欺负儿童自身特点的论述却很少。本文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受欺负儿童的自身特点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沟通少,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在成长过程中易产生学习、道德、心理各方面问题,而其中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本文认为,可以借助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来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7.
电视是云南某贫困山区留守儿童使用最多、受影响最大的媒介,也是一个重要的娱乐工具。但是,部分留守儿童对电视的认知模糊,甚至出现认识偏差,他们认为看电视主要是"好玩"和"没事干"。电视对其的教育与引导作用不强,当地教师与家长也没有把电视当作一个让孩子与外界建立联系的媒介,更不能有效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一媒介。应该说电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有一定裨益,应引导其有效地利用,以弥补当地教育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他们能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化,健康地成长,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发展,而且对于社会是否能良性运行,是否能早日完成现代化都有着重要影响。库利初级群体理论认为,家庭对于儿童个体社会化的进行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结构残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处于缺失和半缺失状态。这种现实状况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基于存在的问题,应该构建一个能促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正常进行的社会网络支持体系。这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的共同支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能顺利完成早期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使用意外内容任务和4个情景故事任务调查了4岁和6岁儿童对社会认知偏见的理解,其中每个故事包括一名行为者和两名观察者,每个故事结束后询问儿童认为观察者会对行为者的模糊行为有什么样的解释。结果显示,6岁儿童能够理解认知偏见影响观察者对行为者的模糊行为的解释。理解社会认知偏见比理解错误信念困难。  相似文献   

20.
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名为“分类分层素质拓展教育”的流浪儿童机构内教育模式,即按照长期滞留和短期滞留对流浪儿童实施分类教育,按照文化水平的差异实施分层教育,教育的重点放在素质拓展而不仅仅是文化课教育上。这套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一些不足。经过反思我们认为,分类分层教育是流浪儿童机构内教育一种可行的模式,普通中小学教育不能代替流浪儿童机构内教育。引入志愿服务是解决流浪儿童教育师资不足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