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刺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 以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为评价指标,以针刺腰夹脊穴为主要治疗方法,采用四因素二水平正交设计方案,对加强局部选穴、循经远端取穴、电针频率、针刺间隔时间的组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 加强局部取穴、循经远端取穴、电针频率3个因素两水平间的VAS及JO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时间间隔两水平之间VAS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中,加强局部取穴与电针频率4 Hz、循经远端取穴与电针频率4 Hz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宜针刺夹脊穴,配合加强局部取穴和循经远端取穴,电针频率4 Hz,隔日治疗1次。  相似文献   

2.
经气相应取穴法是根据《内经》中经络学说以及有关刺灸法的基本理论而提出的一类针灸取穴方法,有对称相应取穴法、交叉相应取穴法、水平相应取穴法三种,主要适应于治疗肢体疼痛性疾病,尤对体表有明显痛点的急性痛症疗效显著。现特介绍于下,以供参考。具体应用一,对称相应取穴法:选痛处对侧对称点施以针灸。痛在经穴部位,则取另一侧相对称的经穴;若痛不当经穴,则取对称阿是穴。  相似文献   

3.
十二经对冲取穴法,是以十二地支对冲、对化理论为指导,依据人体经络、脏腑生理规律与病理变化总结出来的一套针灸取穴方法,是对十二经纳支理论的一种创新,在临床治疗中亦屡建奇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时间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子午流注针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由于取穴时间上的限制而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子午流注纳支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时间医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在申时治疗肝病的理论假设,以适应现代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癌肿疼痛的中医治疗经验孟庆珍(安徽省合肥市中医医院230041)关键词肿瘤疼痛;辨证论治;外治法肿瘤疼痛,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主诉、体征将疼痛分为3级。Ⅰ级为轻度疼痛,系指某一部位疼痛,痛可忍受,不影响睡眠者;Ⅱ级为中度疼痛,指疼痛较甚,尚能短暂忍耐,但...  相似文献   

6.
阳萎的针灸治疗张炳芬(安徽省望江县医院中医科246202)关键词:阳萎;针灸方法方法取穴:命门、肾俞、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双)、足三里(双)、神阙、百会、大敦、肝俞、脾俞。每次取6~8穴,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min。针中极、关元、三阴交穴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守宫散对肿瘤恶病质的疗效。方法:选择治疗前体质量下降的肿瘤恶病质患14例,应用中药复方守宫散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体质量、食欲、虚弱症状等3个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体质量稳定率71%,食欲稳定率57%,虚弱症状稳定率71%。结论:复方守宫散有减缓肿瘤恶病质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在于“筋损致病”,即颈部经筋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后所产生的“炎症”刺激引起头痛。治疗上应根据“顺筋取穴”“筋穴治痛”的原则,以经筋起止点、压痛点、压痛缓解点、筋结点为主穴,施以震颤松解手法和温针灸法,以达筋松脉通、通则不痛之效。  相似文献   

9.
《华佗神医秘传》对肿瘤的治疗见解独到,书中诸方擅用毒药,药简力专。除了常用的内治法之外,还提出搽法、灸法、系法、外敷法等颇具特色的外治法,单用或者联合应用均具良好效果,对当代肿瘤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是目前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化疗药物多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减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消化功能下降等,有必要在抗癌基础上加强扶正治疗,尤其对失去放疗和手术的晚期肿瘤病人更应如此。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扶正、抗癌、化瘀、软...  相似文献   

11.
魏福良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发病主要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劳损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病机为肝肾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亏虚,风寒阻络,瘀血阻滞;辨证分型主要有肝肾不足型、瘀血阻滞型、风寒阻络型、风湿热痹型;针刺治疗从肝肾入手,标本兼治,以补益肝肾为主,并配合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法;处方选用穴位以八纲辨证、经络、气血、筋骨辨证选穴为主,结合局部取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药合针刺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胃脘痛患者分成4种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选择二陈汤并随证加减治疗,同时随证取穴运用针刺治疗.结果 60例患者治愈33例,好转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3%.结论 二陈汤加减合针刺治疗胃脘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评价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1例)。两组均予以基础病管理,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气虚血瘀型常规针刺治疗,取穴为顶颞前后斜线、极泉、尺泽、内关、委中、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血海;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灸刺督脉疗法,取通督七穴(水沟、神庭、百会、风府、大椎、命门、腰阳关),其中百会艾灸,大椎刺络,其余腧穴予以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14 d。疗程结束后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oke scale,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NIHSS及MR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正气的强弱密不可分,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更加重正气虚衰。徐经世教授以扶正安中之法治疗肿瘤术后患者,使其机体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内障的特色方法为"金针拨内障"术,但明代以前的医学典籍中并未详细记载具体操作方法.明代著名新安医家吴崑在其针灸专著<针方六集>中,依据古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首次介绍了针刺睛中穴治疗内障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取穴、针刺手法、注意事项等,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先秦时期到清末现存的医籍中筛选针灸治疗眩晕的条文,对其用穴规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用穴频次高的腧穴有足临泣、风池、前顶、阳谷、百会等;以头颈部及四肢远端部位腧穴最多见.历代医家治疗眩晕运用腧穴具有循经取穴与广泛运用特定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观察巨刺法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巨刺组)、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0例.对照组取足三里、合谷、阳白、颧髎等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刺对侧相应穴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且治疗组中没有出现倒错现象.结论:巨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温脾活血解毒方对肿瘤病人脾虚证和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陈连起凌昌全陈吉吉黄雪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上海200433)关键词:温脾活血解毒方;肿瘤;脾虚证;细胞免疫我们在对消化系统肿瘤病人治疗过程中,发现这些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脾虚、血瘀和邪毒的...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立足于病机辨证,把握“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治疗以化痰祛瘀、散郁解毒为基本大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杨骏认为督脉失司,失其统率脊柱与养阳养筋之力为痉挛性斜颈发病主因,外感风邪诱发此病.治疗以通督养阳为大法,针灸取穴以督脉为主,配以足太阳膀胱经穴养精柔筋,加以中药以期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