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青年政治社会化与青年组织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着政治引导不够、青年组织缺乏自主性、参政能力弱、轻视政治参与技能的培养等问题,为此,青年组织应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文化导向,注重青年的利益表达。  相似文献   

2.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面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关注点从注重个体利益转向群体利益、看重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速度和态度、更易受舆论领袖影响等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可以从确立引导目标并实施分层管理、政府主动介入提高网络互动的有效性、重视并培养青年“舆论领袖”做好同伴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引导青年有序地参与网络政治。  相似文献   

3.
青年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生力军,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青年政治参与有重要影响,为其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和更为丰富的手段。但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政治参与同样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源于青年自身特点和大的网络、社会环境。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引导和规范手段,保证青年新媒体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传统的物质世界,网络社会是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社会。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在这两个社会形态中,呈现出消极冷漠和积极主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对青年政治参与的两极现象我们应该有客观的、清醒的、辨证的认识,以引导青年追求适度的、与政治制度水平相适应的政治参与,这不仅取决于青年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政治体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关于当代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的基础调查显示,青年上网目的的多样化与聚焦性同时并存,而获取政治信息是青年网上排名第一的行为;青年网络参与的政治内容比较丰富,民生和主权问题是青年参与度最高的领域;国际政治是青年网络参与的重点之一,尤其重视国家主权利益;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虽然较强,但参与层次不高,在参加网络投票、民意测验以及组织网民关注某事件这三项典型的网络政治参与上,青年的参与度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有序的网络民主参与路径,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文章论述了网络民主参与具有提高公众参与国家事务积极性、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和道德觉悟、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伦理意义。讨论了当前网络民主参与存在少数网民网络民主参与的理性不足、在一些舆情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地舆论引导能力等问题,并认为网络政治伦理体系建设的滞后等是导致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培育网民公共理性,加强和完善舆论引导能力,特别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政治伦理体系,可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民主参与的诸多问题,筑造网络民主参与的有效路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趋于理性化,在认同并拥护党的领导地位、赞赏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党治国理政能力充满信心的同时,亦有不同的认知与见解。多元化价值观念、社会矛盾的凸显、复杂的网络舆情及其队伍结构的变化既是影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多样化的原因,亦为引导其政治认同面临的挑战。故,必须从引导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整合、充分保障政治参与权利、打造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等多角度增强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8.
青年的基本身份要素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有明显影响。城乡交界处和乡镇青年在一些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中的比例高于城市和乡村青年列居第一位;发展最为关键时段的中前期青年参与网络政治的比例最高;性别、学历、婚姻状况都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有明显影响;政治信仰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突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基层共青团网站网络影响力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内容单一、功能弱、用户少是目前基层共青团网站的共有特征,其存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有网站信息渠道单一信息质量不高、工作信息编写八股化可读性不强、网络沟通不足青年民间社团参与缺位、版面过于严肃缺乏青年个性特征等等。虽然导致问题的存在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但在网络日益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我们有必要对网站的功能定位进行重新建构,提出一系列吸引青年参与的路径。在了解和研究青年需求基础上,调整网站工作模式,培育本地青年对共青团网站的感情认同,引导青年民间趣缘组织入驻网站,突出特色追求创新,改变基层共青团网站在青年工作和服务中的弱化状况,把网站打造成为更加有效的联系、引导、服务青年的重要平台和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政治人格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目的之一。当代青年的政治人格正由传统转向现代,逐步达到现代化所需要的新人的素质水平,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构建当代青年的现代政治人格,必须增强青年的主体人格意识,强化青年的参政意识,培养的青年的政治能力,重视引导青年参与社会实践,调动一切手段,营造青年政治人格形成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化、民主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推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一种有益的探索。通过对23个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网络平台建设情况的调查表明,借助网络政治参与推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工作已经逐步展开,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如何保证网络政治参与各栏目的科学分类并长期有效运行,如何实现网络政治选举以及如何培育网络政治参与的软环境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政治参与迅速崛起,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型政治参与形式。在这种参政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数字鸿沟现象严重、非理性非规范的无序参与、政府上网工程以及网络法制建设尚不成熟等等。因此,要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工程,健全网络立法,以规范制约网络不良行为,从而推进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化、法治化,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引发行政危机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公共舆论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体现,其引发的公共危机造成政府的行政困难。政治信息闭塞、执政观念落后、法制建设滞后、网络舆论固有特性是引发行政危机的原因。面对行政危机,政府应创新观念,遵循民主与法制先行和促进发展与安全使用并举的方针,一方面要公开政府信息、上网行政;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危机出现时还要采取正确的媒体政策。  相似文献   

14.
网络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和愉悦的同时,也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平台和工具:网络渗透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挑战;网络舆论成为影响政治决策的民意表达新渠道;网络参与使传统政治参与体制面临新挑战;网络恐怖主义是影响政治稳定的恐怖主义新形式。  相似文献   

15.
网络开放性、匿名性、平等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快速性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网络表达意见和监督政府的主动性。现代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一种隐性的权力。科学认识我国现实政治生态下网络政治参与的动机与规律,对于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政治系统的稳固政治认同是现代化的基础。通过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任感、政治效能感、政治参与五个指标对农村青年的政治认同进行了观察,并基于合法性理论,对农村青年政治认同弱化的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方式的爆炸式、无序化发展给青年思想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世纪80、9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苏东巨变”潜入我国,它主要以青年、知识分子等群体为传播对象,有着深刻而明确的政治目的.在网络时代,它借助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借尸还魂”,一些“新历史故事”披着“理性思考”、“重写历史”外衣,在网络空间大肆流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以否定中华文明的优越性和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意义为论调,大肆宣扬民族失败、革命失败的言论,主要目的是动摇青年的共产主义信仰,以民族虚无主义弱化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因此,我们必须在网络内外都建立起牢固的思想工作阵地,在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对错误思潮给予坚决的回击,从源头上抑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对青年思想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