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作为《劳动法》规定的一个专门术语,其内涵尚无明确的法律界定。劳动管理及司法实践中,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处理部门、人民法院等难免会将其与集体合同、劳动纪律相混淆。本文围绕《劳动法》的原则规定,结合我国企业法、公司法的相关内容,借鉴国外劳动规章制度的立法经验,对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涵义、立法模式及其制定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劳动法立法及执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劳动争议主体间法律关系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在证据占有、收集、提供、举证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劳动者。因此,规范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中占有、收集、提供证据的行为,强化其举证责任,不仅有利于查明劳动争议的事实真相,也有利于从程序上保障争议的公平公正解决,它将从实体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组织劳动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日益成为影响劳动法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于提高劳动效率,保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谐劳动关系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内部规章制度立法还不完善,因此,造成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害.文章主要论述了用人单位制定内部规章制度的内容、程序及缺陷,并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刑事非法证据是指刑事诉讼中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违反国家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收集证据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程序的规定收集的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有必要建立证据展示制度,审查起诉阶段应成为证据展示的主要阶段.针对建立证据展示制度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我国建立证据展示制度的主要程序和内容应包括审查起诉阶段和法院审理证据展示的主要程序、内容及违反证据展示规定的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因劳动者不胜任工作或生产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用人单位需要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并相应扣减其工资报酬,这也是劳动争议高发的领域。用人单位在调整劳动者岗位和薪酬时应当合法运用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依据并合理作出调整变更行为,以避免产生劳动争议,更好地维护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先是介绍了一起劳动违法案件,然后以该案件为出发点,针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导致劳动法律关系的解除,劳动法律适用中漏洞的补救方法,以及从这起案件中映射出的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的弊端、劳动争议的认定等问题谈了笔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除名是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常见纠纷,处理好除名纠纷对于维护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除名是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方式之一,属劳动法调整的范畴;由于用人单位性质的不同,除名决定适用的法律有所不同;除名因关系到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因此作出该决定必须有严格的事实依据及法律程序并且应当依法定程序送达被除名者才发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有关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规定, 形式上过于分散, 内容上与劳动监察、人事争议处理的范围相互交叉或冲突, 使实际操作非常困难。这种状况主要源于劳动争议的概念不清、立法层次不高及立法主体主观方面的过错。鉴此, 应在劳动法规中界定劳动争议的概念; 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专门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 选择“定义式”界定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把劳动监察限于用人单位和劳动“基准法”; 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有关社会保险及计划生育方面的争议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现行司法实践对劳动争议案件地域管辖的确定,均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即提起诉讼方可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进行管辖.这种平等管辖选择权的赋予,看似是对诉讼双方权利的平衡设置,体现着法律规定的公平公允,但实质上却没有改变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没有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1.
劳动规章制度既是民办学校行使劳动管理权的法律依据,又可以作为劳动争议中的裁判依据。民办学校现有劳动规章制度存在内容违法、制定程序违法、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缺乏与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有效衔接等突出问题。民办学校在劳动关系管理中面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承担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等法律风险。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建立相应配套制度,有效预防和降低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一、三类案件纳入法院受案范围 1、社会保险争议将有区别地纳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围.<调解仲裁法>确定了社会保险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但是否应把所有的社会保险争议不加区别地纳人人民法院受案范围,是一个在实践中争议广泛的问题.此次司法解释规定,对于因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收集、保存证据的能力明显不足。基层人民法院在审查与判断时,必须考虑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坚持司法能动性理念,发挥审判权的能动性,认真审查证据属性,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如此劳动争议案件裁判才能达到“两个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浅析劳动争议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形势的发展,原有的劳资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使劳动争议案件逐年上升。劳动关 系双方追求利益最大化;分配制度的改革;企业在体制转轨、结构转换过程中经营管理不善;企业 管理不规范、法律意识淡漠等,都是劳动争议问题产生和增长原因。加快立法步伐,完善相关政策; 尽快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促进用人单位管理制度化;要进一步改进办案方式,提高办案 效率;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劳动监督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证据开示是来源于英美法系的概念,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基本含义是庭审调查前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相互获取有关案件的信息。我国尚未建立刑事证据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只是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一些关于控辨双方了解案情的途径。我国建立证据开示制度应把握依法开示,双向开示和全面开示原则,明确规定刑事证据开示的范围,建立完善的证据开示的程序。设置对违反开示义务的制裁性规定  相似文献   

16.
在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宏观,劳动合同缺乏操作性,集体合同法律效力有待完善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成为劳动管理的最佳途径。因此,公司文件的法律语言要规范,公司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要合法,应由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公示或告知劳动者。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中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但现行规范并未明确程序违法的严重程度如何界定。考察现有案例,发现法院在判定是否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时,首先根据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中收集证据的程序规定作初步判断,并结合程序违法是否导致证据实质真实性的欠缺得出结论;在未有明确的法定程序规定时,参考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取证原则作为判断基准。在目前立法模式下宜增加例外适用规则,即在排除适用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前提下,亦承认存在例外采用情形,以缓和实务中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下岗职工是当前社会一特殊劳动群体 ,在其下岗期间 ,如何正确处理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保护下岗职工的劳动权利实现及兼顾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 ,是司法实践中难以处理的难题。本案从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机构和法院截然不同的裁判进行适用法律方面的探讨 ,建议把下岗问题纳入法律调整范畴 ,参考国外劳动立法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处理劳动争议条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是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是各级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并作出判决的专门活动。近几年来,由于劳动争议条件的逐年上升,案情也较复杂,而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又尚未健全,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应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证据调查是指执法人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收集调取和审查证据,并运用证据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的活动。证据调查,必须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如果指导思想不正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方法不当,都可能使证据调查出现偏差,导致对案件的错误认定和处理,造成冤假错案,侵犯公民权利。对证据调查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有助于执法人员从已有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提高运用证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