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以利他性和亲和性为特质的人类行为,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础的行为表征。通过加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克服以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由于忽视行为训练而导致的青少年道德认知效果差和知行脱节的弊病。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归因训练法、行为激励法等。  相似文献   

2.
社会体育中有正当的行为,其正当化的根据是社会相当性理论。由于社会体育中的伤害行为具有通常性和不可避免性,同时从历史形成的规范角度来考察,可以发现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理论界倾向于将社会体育中的伤害行为做正当化处理,因此社会相当性理论可以作为社会体育中的伤害行为正当化的根据。社会体育中也有明显地超出了社会相当性应该纳入刑法规制范围的行为。对社会体育中正当的行为需要时间、手段、目的、体育规则以及伤害结果等方面的限制,而不具有这些限制的行为因为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且有刑法介入的必要而应被认定为犯罪,受到刑法的处罚。  相似文献   

3.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以利他性和亲和性为特质的人类行为,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础的行为表征。通过加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克服以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由于忽视行为训练而导致的青少年道德认知效果差和知行脱节的弊病。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归因训练法、行为激励法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合法性为视角,对商会治理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演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展开理论研究。在合法性机制下,行业内企业间社会责任的演化交互影响,特定企业为获取所需的合法性而采取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时,必须因应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而改变。企业将根据制度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地主动调整对各类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来动态地获取合法性。在现代商业社会里,商会是导致制度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商会通过信息沟通,令特定企业根据新信息改变其关于其他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信念而调整其社会责任行为。商会治理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其效应包括对企业社会责任边界、程度和结构的演化。现实中,商会治理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演化的传导机制包括“学习与模仿”机制、集体行动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等。为使企业社会责任边界扩展、程度提高和结构趋于合理,应大力发展商会组织。若商会组织得到完善发展,就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人婚前同居行为尤其是未成年人偷食禁果而致使非婚生子女这一社会现象不断出现。男女自身一方或双方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导致婴儿抚养、弃婴溺婴、抚养等一系列法律纠纷、严重的违反法律和伦理道德社会问题,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人权得不到保障,不和谐的因素增加。因此,为维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我们必须诉诸法律这一强有力手段,充分发挥其协调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加强执法达到现阶段减少、长远预防之法律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法律制度和警察权益保障理念大多关注警察职权的有效发挥,而对挑衅与轻度侮辱等软暴力行为给社会与警务活动带来的危害常常予以忽视。而事实证明,以软暴力妨碍警务的行为严重损害了警务主体的权威性与警务行为的严肃性、强制性,导致本可以通过警察执法行为快速实现的社会正义无法实现,还破坏了形成于警民之间的秩序。对此,可以通过重构针对软暴力妨碍警务行为实施主体的教育体系、创新警察宣传方式、创新受害警察的救济模式等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7.
景晓强  景晓娟 《外交评论》2010,27(1):101-110
世界政治是关于身份建构的政治。对于行为体如何在身份建构过程中发挥施动性,社会化理论和社会身份理论有不同的解释。在社会化理论视角下,社会化者借助强势地位,通过军事强制、利益奖惩、规范传授等机制主导身份建构过程,而受到安全、利益和行为适当性的驱动,被社会化者会在不同程度上接受或者内化给定的身份。无论是社会化者还是被社会化者,行为体的施动性表现为对结构的强化性再造。而在社会身份理论视角下,行为体不分强弱,同样都可以主导身份建构过程,身份建构是集体自尊驱动下的自主过程。社会竞争、社会创造和社会流动是常用的身份建构战略。行为体的施动性使结构变革成为可能。在比较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道德和法律是人类调节自身行为的规范,也是构建社会秩序的基石。"德治社会"和"法治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特征。整体性、封闭性、稳定性等是德治社会的基本特征;而法治社会的特征表现为个体性、开放性、变动性等。当群体分化为各个独立个体,当整体利益分解为各个独立的个人利益时,传统道德便失去作用,法治社会必然取代德治社会。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之所以产生写作行为,是因为人们之间需要进行信息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流。从总体上说,写作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行为。写作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进行的。社会必然地给写作以影响,写作又必然地给社会以影响,这就是写作行为的社会性。写作行为的社会性,决定了写作的宏观过程是一个文字传播的系统,这个系统由写作行为的主体、客体、载体、受体四个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10.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行为规律的学科,通常多以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不仅涉及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还涉及了国家执法和国际关系及其政策的拟定实施等领域。由此,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其中组织行为学与行为法学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首先,两者都把人的行为看作特定权能的"社会人"的行为,而不是理性的"经济人"、"法律人"的行为;其次,两者均以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集体行为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行为调节人的行为,强调道德与法律行为两者的衔接,是中国法学理论的底蕴。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决策的优劣对地方经济、社会乃至全国的发展至关重要,社会的发展对地方政府的决策行为提出了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决策行为中还存在不足,为更好推动社会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优化决策行为,提高地方政府的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吸毒产生的客观原因由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所构成。而微观社会环境则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吸毒具体行为的发生。家庭、学校及社区等微观社会环境对个体吸毒行为的产生 :一是有诱感作用 ;二是有染习作用 ;三是有驱动作用。在制定吸毒的有关社会预防对策时 ,除了具有宏观社会环境的预防措施外 ,还应该包括家庭、学校及社区等微观社会环境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存在一定的常规和模式,且行为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可预测性,这些惯常的行为就使行为人有了通常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其中一些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由于增加了潜在受害的危险而更容易激发犯罪。犯罪治理是一种国家、社会、个人基于价值判断和选择而应为的社会治理方略;是打击犯罪、控制和预防犯罪的统称。犯罪治理活动是人类社会实施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之一。如何组织对犯罪的治理,这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的社会问题。正是由于二者的这些特性,为生活方式这一社会学的理论范畴引入犯罪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荣与辱是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一对伦理范畴,是社会评价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两个重要尺度。荣辱观就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用光荣和耻辱两个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而形成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1]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荣辱观表现为把高贵的身份和特权、显赫的门第官爵和等级以及剥削来的金钱财富作为确定人的价值和行为荣辱的标准,而无产阶级则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把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看作是最大的光荣,反之为耻辱。无产阶级荣辱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偏差行为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少年偏差行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偏差行为具有突发性、模仿性、易变性和盲从性等特点。它的形成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以及青少年自身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因此 ,学校、家庭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 ,预防和抑制青少年偏差行为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企业社会捐赠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是一种社会行为;同时,企业社会捐赠既是单个企业行为,又是整个社会企业的集体行为。企业在进行社会捐赠时会考虑成本与收益等理性问题,又会考虑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非理性(感性)问题。文章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出发,运用社会选择理论对企业社会捐赠行为进行理解,找到了其行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巨大破坏性除了会导致受灾者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等状况之外,还会导致其产生某些异常社会行为.具体表现为,一般避难行为、自私行为、越轨行为、领袖性行为等.根据地震受灾者的正当需求,对受灾者的异常社会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不仅有利于我国建立更加完善的救灾机制,而且对减轻自然灾害对受害群众的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拥挤”的词义是指人或车船等挤在一起的意思。“拥挤行为”则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为实现自身的某种需求而主动或被动的挤在一起,相互损害人身或其他合法权益的争抢活动。“群体旅客的拥挤行为”则是指特定多数的旅客在凭借铁路旅客车站和列车进行旅行生活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拥挤行为。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国内外社会成员的大集合、大流动,使社会公共复杂场所的拥挤现象日  相似文献   

19.
赌博,根据《辞海》的解释,指的是以偶然的事实决定输赢而博取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根源于历史的、经济的、文化的等宏观社会因素之中。笔者结  相似文献   

20.
试论行政公诉权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的行政诉讼法明确排除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同时 ,又无法保证当涉及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而又缺乏起诉人等情况下法律秩序及国家、公共利益的维护。为弥补这一缺陷 ,有必要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