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背景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制度建设和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一些亟待强化的薄弱环节,如战略性定位缺乏、评估多元主体格局尚未形成、评估流程不够合理规范、稳评指标体系仍需完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需从深化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科学认知;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制度体系;建立系统科学、精细规范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完善稳评指标体系,持续提升稳评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背景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制度建设和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一些亟待强化的薄弱环节,如战略性定位缺乏、评估多元主体格局尚未形成、评估流程不够合理规范、稳评指标体系仍需完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需从深化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科学认知,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制度体系,建立系统科学、精细规范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完善稳评指标体系,持续提升稳评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优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3.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因政府决策不当而导致的社会稳定风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当程序是塑造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基础,秉承科学与民主的进路,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这一范畴,从法理学视域进行阐释和制度建构,旨在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由于政府决策失误诱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提升政府风险决策的科学性与正当性,服务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呈现日益分化和固化的趋势,公众诉求更加多样化,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维稳模式陷入困境。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我国地方政府摆脱维稳困境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评估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体单一,评估主体的权威性和中立性不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前后不衔接,评估结果难以应用。地方干部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还存在认识上的障碍和误区,在风险点的识别与科学测量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操作性难度较大。本文提出了如何在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社会稳定风险总量持续增加之现状,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相继在各地建立。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体独立性不足、评估多维视角缺位、政法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法治精细化不够等问题,还需解决;评估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还需提升。同时,一个开放的评估系统,一个充分、畅达的公民表达机制,或许有助于将社会稳定风险转化为激发社会活力、激励改革创新的社会进步加速器。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维稳工作在指导思想、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上的一次跨越。近年来,嘉兴市十分重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该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进一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应更新思想观念,确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地位;完善稳评体制,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模式;完善运行机制,着力提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效能;加强法治建设,确保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长效持续。  相似文献   

7.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当下,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地方重大事项,只是社会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的显现,建立地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地方维稳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当前引发社会矛盾与集体上访的因素阐述了地方重大事项风险评估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大调解机制是维护社会稳定、消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机制和社会救济的主要形式,也符合世界各国非诉讼解决方式蓬勃发展的趋势。以喀什地区为样本,结合其社会转型背景,考察大调解机制在喀什地区运行中的种种困境,为焕发大调解机制的生命力,使之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运行,提出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亟待从粗放走向规范、设计相应制度,发挥传统的家庭调解和宗教爱国人士参与调解的优势、推行和规范基层的诉讼调解点制度、不断扩大诉讼调解范围、模糊看待"事实清楚,分清是非"在诉讼调解中的适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轨变型,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同时,矛盾纠纷也呈现多发易发的态势,危害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主要路径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利益格局大规模调整,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以法律诉求的形式涌入司法领域。因此,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当前检察机关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文章以检察机关构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为主线,从办案风险评估入手,结合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中国特色,提出了构建该机制的具体模式、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行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政策在实践中出现了虚化和异化,其原因不仅是程序设计偏差,也源于以供给为中心的决策模式和压力型维稳机制。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十九大确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稳定观成为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创新的政治基础。新时代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创新要以人民美好生活为指引,建立科层理性、专家理性、公众理性融合共进为价值核心的决策程序,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创生内生型社会稳定。为此,要建立独立、开放的评估程序,合理确定评估主体及其结构,科学设定评估过程,健全评估结果的使用程序。  相似文献   

12.
公诉环节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公诉环节风险评估机制具有容纳冲突、预测风险等内在价值,通过明确和规范其适用程序、责任追究机制及完善内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释法说理等工作可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公诉环节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以来,南京市大力推广"淮安模式"、"建业模式"和"仙林模式"三大社会管理模式,推动社会共治。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行"淮安模式",即党政齐抓共管、明确评估标准、规范评估流程、严格问责制度、建立多元评估机制。南京市突出了要求组织专家、稳评员及属地群众对评估事项进行听证和论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析及其防范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是社会矛盾经过多年积聚容易引爆;暴力与“非暴力不合作”交织;群众与政府机关的摩擦加大;无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冲突。防范和处群体事件,需要明确定位政府角色;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党委政府主导的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维权机制;建立群体事件的干部问责制度;构建大调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等。这对于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屋征收领域已经存在系统的社会风险。作为政治系统对法律系统的环境影响,重塑征收的合法性应注意房屋征收法制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功能定位;凝聚价值共识、扩大公众参与、注重反思理性应当成为房屋征收社会稳定评估机制的架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基层社会矛盾,主要是在改革向纵深推进及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及其派生矛盾。尽管这些矛盾表现出易发、多发且诉求强烈、新旧矛盾交织的特点,但通过构建协商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拓宽第三方参与渠道等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安排更有效制度的途径,大多是可以化解的。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在反贪办案中构建独立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不仅能促使检察机关正确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而且有利于检察机关参与并创新社会管理,防范社会风险。检察机关应在准确把握反贪工作风险评估预警的基础上,全面、严格实施评估预警方案,提升执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社会面临转型,社会改革程度加深的背景趋势下,利用公安情报进行风险评估成为一个新的方向。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引入公安情报,并加强相应的法制建设,可以获得更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提高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基于对公安情报的风险评估框架和法制建设进行阐述,以LS县房屋拆迁纠纷为例阐述如何利用公安情报信息库来进行风险搜集、利用风险评估矩阵等进行分析以丰富我国目前相关理论,促进公安情报在风险评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工作长效机制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防止新的矛盾纠纷,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长效机制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合肥作为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十二五"以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推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多元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但也存在诸如社会组织整体实力偏弱、信息平台"条块"分割严重、地方法规规章的立改废不够及时等问题。随着合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治理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推进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法治建设、利用大数据实现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构建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