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河北经济发展必须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的力量,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研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战略举措,在提升京津冀整体实力的同时带动河北经济的发展。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不仅是河北众望所归,而且也是河北不断为之努力的目标。通过一体化的实现,建立健全河北对接京津的合作机制,使河北经济能够上层次,上台阶,并通过互利互惠,实现多赢。  相似文献   

2.
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京津冀作为三大都市圈之一,相对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发展比较缓慢。本文主要论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因素和应对策略,期望在加速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区域金融合作力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它需要京津冀各方面协同发展、相互促进,金融合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论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金融合作的必然性和其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其金融合作的策略,期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金融合作效果明显,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新阶段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地位",又要肯定政府的协调作用,不可偏废。作为中国三大区域经济圈之一,京津冀要有所借鉴,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促使河北强有力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变与京津二地收入差距较大的现状,实现经济的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推动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目前,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的合作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教育资源分布和配置的不均衡是直接制约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探索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由学校到区域,由社会到政府,由科技到经济的逐渐融合,是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实施,石家庄市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石家庄市在今后的经济规划和政策调整中必须切实贯彻全局意识和错位发展理念.石家庄市在未来主导产业选择、政府调控上要立足京津冀,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同时,为了成功融入京津冀区域经济,石家庄市还需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积极消除行政壁垒,大力扶持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7.
全新功能定位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北京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区域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京津冀功能新定位对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京津冀都市圈在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分工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内在基础。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带来五大效应,即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区域内辐射共赢效应、生产和投资转移效应、区际福利转移效应和区域辐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 ,作为我国六大城市群之一的胶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正在悄然形成。山东省为推进胶东半岛经济一体化进程、打造山东经济发展新优势 ,积极建设制造业基地 ,并在七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从而促进胶东半岛城市群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任何一个不落伍的地区和国家都必须积极地融入。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以特有的优势成为各国参与全球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错位竞合”打造京津冀经济圈共同繁荣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津冀为主体的环渤海经济圈被看作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自然的原因,体制机制的因素,京津冀一体化格局并未形成。随着北京、天津城市功能明确定位,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河北曹妃甸港的建设,三地统一规划,协同发展,错位竞合,必将打造出共同繁荣的京津冀经济圈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论京津冀区域旅游特征及天津的区域比较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产业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和城市竞争,开始进入区域竞争的阶段。目前中国国内区域旅游合作掀起了新的热潮。从京津冀区域旅游的优势与增长速度看,发展潜力巨大。2005-2010年是天津城市十一五规划发展时期,也是天津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天津在京津冀、环渤海、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抓住机遇,根据天津城市在京津冀区域中的比较优势,塌下心来做好“天津城市在京津冀区域旅游中的发展战略”,包括天津旅游发展战略的市场定位、产业定位、旅游产品形态定位、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和政策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中三角"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核心的41个城市,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中三角"经济圈承载着中部崛起的希望,应力争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中三角"是个区域,只有"中三角"四省形成要素资源集聚效应,才能加速共同发展。近几年,江西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区域经济发展较好、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进位赶超后发优势凸显,但从经济发展总量、农业规模、消费水平等方面看,江西落后于"中三角"其他省份。作为同属"中三角"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推动经济发展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区域发展为重点等相关举措值得关注。为此,江西应加快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鄱阳湖生态城市建设、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旅游业建设等五个方面建设,积极融入"中三角"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天津经济振兴及其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史进程看,以天津和上海为龙头的“双峰经济”是对中国一百多年经济发展的恰当概括。向“双峰经济”北部峰顶的回归是历史赋予天津经济的使命。而从天津经济发展的现实看,制造业的“二元结构”特征暴露出天津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不足等约束因素。因而,制度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和自主创新是天津经济振兴进而带动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逻辑联系,两者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诉求紧密相关,如果能够实现紧密互动和有机结合,那么所产生的整合效应将会非常明显,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空间。要想发挥耦合机制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以两者的转型互动发展为重点,通过多元化投入机制、发展机制和工作机制的互动来促进高校转型,保障政校企协同创新并实现互利共赢。从宏观角度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深入剖析政校企协同背景之下区域经济耦合机制的影响,可为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人口问题是北京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是北京缓解人口压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化和相关政策及影响进行回顾和审视,进而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可能产生的影响,期望对正确认识和解决北京市的流动人口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三位一体的全球生产组织体系和统一的再生产综合集成系统。它内在具有国民价值与国际价值、资本生产全球化与国别占有、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性与不同国家创新能力国际差异之间的三类特殊矛盾;产生了以国际价值规律、国际资本增殖规律、国际技术创新规律为主导的三位一体的国际经济规律和作用机制;形成发展运动的四个基本特征:国际经济交往方式的多样化与经济运行规则的统一化、经济组织管理方式的多样化与国民价值增殖唯一化、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化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国力化、经济生活的全球一体化与区域经济的集团化。国别利益的最大化、各国利益的国际均衡、世界整体利益的发展与效率,构成了世界经济发展主题的三个基本内容,也构成了世界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7.
塑造现代市民文化精神是实现天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通过评价可知,天津近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京畿地位的确定,基本形成了重义轻利、勤劳敏思、乐于助人、安于现状的市民精神,但缺乏竞争意识:天津市民的文化素质在世界上仅处于下中等发展水平,这与天津未来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不相称。因此,天津要从发展经济入手,提高教育水平,加快城市文化建设,建立高品位的城市生态文化体系,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加速推广文化、科技知识,使天津市民的文化素质尽快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行政区划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区与经济区分布的不一致,我国的经济区域大于行政区划,行政区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决定作用,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造成了行政区经济。行政区经济的发展是逆区域经济发展的,解决行政区经济问题应该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建立与经济区域相符的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19.
省际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是由:自然地理因素、体制因素、交通因素造成的。分析发现,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其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随距离递减的规律,即距离省会城市越远其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因此,应牢固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加快东部与中部省际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对区域法制的协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现行地方行政立法是一种割据式的、分片分块的立法现状,立法冲突与不协调现象严重阻碍了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构建一种紧密型的行政立法协作模式即"区域共同规章",可有效实现区域内法治的协调与统一,是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地方法制协调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