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初次审议,我国迎来了民法典编纂的新高潮。虽然我国民法典将努力延续民事部门法的立法传统,但依然要面对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便协调民法典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民法总则(草案)》公布的背景下,民法典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民法典分则的编纂。从民法典总则到民法典分则再到整个私法,民事权利要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民事权利要素的讨论通常隐藏在民事权利本质论之中。一方面,民法典总则作为民法典乃至整个私法的"公因式",以民事权利要素为体系基础;另一方面,民法典分则以典型民事权利为基础,要求高度独立性和体系完整性,分则是民事权利要素分化的结果,同时构成了流动性私权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国缺乏私权观念和私权意识,民事权利向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民法典即将制定的今天,重申民事权利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界定民事权利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了民事权利的特征和本质,强调民事权利本质属性是利益性。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是它归类于民事权利范畴的基本和直接的依据,理由在于它所调整的是民事法律关系。由于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我国可在民法典中对知识产权作出一般性的规定,同时通过保留和完善现在的相关单行法来建构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试论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权利能力”是大陆法系德国支系(日耳曼语支系)和社会主义法系国家民法典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起源于古罗马法的“入格”制度,确立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典编纂时期,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赋予其更为完美的内涵,我国1986年(民法通则)所使用的“民事权利能力”概念与(苏俄民法典)大体一致。民事权利能力最初是就自然人而言的,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法人民事权利能力概念,本文仅就前者加以论述。人格制度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其功能在于确立自然人身份的等级,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以法、德为代表的大陆法系民法典从私法上确…  相似文献   

5.
环境权的私权化环境民事权利的确立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私权化的理论依据应建立在对环境法和环境权的属性界定的基础上。环境法是社会法 ,环境权是社会权 ,环境权的私权化是环境权社会性的内在要求。环境问题的经济性决定应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 ,这从另一角度论证了环境权私权化的必要性。环境权私权化的基本思路是在环境法部门中架构环境民事法律制度 ,具体模式是建立环境民事权利制度、环境民事责任制度、环境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自助行为是相对于公力救济而言的一种私力救济行为。自助行为制度的确立,有利于我国民事权利保护制度的完善。我国目前的民法通则和物权法对自助行为没有设明文规定,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借鉴国外有关自助行为的立法和我国目前各民法典草案中有关自助行为的规定。至于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当在总则中设立“权利保护”一章规制自助行为,以建构体现现代民法精神的自助行为制度。  相似文献   

7.
一般意义上,新型民事权利保护问题,是民事立法本身的局限性(固定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性(变动性)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新型民事权利是否具有保护之必要性与正当性,以及如何保护等问题,是困扰司法机关的重大裁判负担。该问题不会由于《民法典》的通过而一劳永逸地获得解决;但是,《民法典》关于权利的一般规定条款,特别是第1条、第3条、第109条和第990条第2款、第129条、第130条以及第132条,形成了关于新型民事权利保护的基本规范,为司法裁判正确和顺利地解决新型民事权利保护问题,提供了有益且必要的规范基础和裁判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8.
自1900年《德国民法典》首先确认了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之后,世界各国民事立法都相继确立了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而确立的方式就是赋予法人以民事权利能力。所谓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社会组织或设有组织章程和管理机构的独立财产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简言之,就是法律对法人民事地位的认可。作为自然人之外的另一类民事主体,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到各种限制,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则人人生而平等。另外,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编纂是一项重大的立法工程,为了保证立法的科学化,必须处理一系列立法难题,其中包括民事权利准确的法理定位、民事权利主体制度的科学安排、民事权利与宪法基本权利之关系处理等等。而政党、个体工商户、家庭承包经营户等乃为民事权利主体制度设计时最需要慎重对待的中国命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须超越单个学科的偏狭视野,举全法学界之力,确保民法典编纂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权利保护方法,采用了统一民事责任的立法模式,无法分清固有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的界限。嗣后的民法单行法立法继续沿着这种立法模式发展,混淆了我国民事权利保护的不同方法,造成体系的混乱和司法实践的无序。《民法典》对民事权利保护方法进行了成功改造:首先在总则编只规定民事责任的一般规则,规定侵权请求权且性质为侵权损害赔偿之债;其次在物权编和人格权编分别规定了物权请求权、占有保护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和身份权请求权等固有请求权;最后在侵权责任编规定了侵权请求权。这样,就实现了固有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的不同功能配置,使固有请求权作为民事权利保护的固有权利,负担对权利受到侵害的恢复性救济;侵权请求权作为民事权利保护的新生权利,负担对权利损害的填补性救济。二者相互补充和衔接,完成了这一民事立法的重大改革,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权利保护方法体系,能够全面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目前立法中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将在司法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论完善我国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方式主要有直接保护、间接保护、概括保护。我国目前对隐私权的保护属于间接保护的方式 ,民法中尚未确认隐私权为独立的民事权利。完善我国隐私权法律制度 ,一方面应在刑法中设立侵犯公民隐私权罪 ;另一方面在将要制定的《民法典》中 ,应确认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 ,确定隐私权的范围并规定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民法的本质是私法,民法规范主要是授权性、任意性的,这是因为私权是自由意志的体现。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私权受侵害的情形:一种是来自公权力方面的侵害;还有一种是民事主体在行使自身权利的时候侵害到其他民事主体的权利,于是产生了私权之间的博弈。因此有必要探讨公权与私权的界限、私权受侵害的情形、私权的保护问题,以此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私权利。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中 ,经济法是确立市场秩序的保障。经济法保护私权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是效率的要求。在经济法中 ,保护私权具有特殊的制度 ,惩罚性赔偿制度、集团诉讼制度、民告官的民事诉讼制度。这些成为政府干预市场 ,维护市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私权即私权利,也作"个人权利",通常是指以个人需要为目的的权利。正确理解私权及私权本位思想,对于私权的实现至关重要。私权利开始广泛行使,是法律确认了个人法律主体地位以后,民法对个人的民事主体资格予以平等的承认。  相似文献   

15.
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和死刑犯父母的人身权问题在狭义生育权的理论框架内不能得到保护。基因遗传权的概念可以涵盖和保护被狭义生育权所遗忘的主体。确认基因遗传权,可以调整因医学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存在于新的基因遗传方式中的权利冲突问题,从而完善民事立法、健全民法典中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法国民法典》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产生 ,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精神价值在当代社会仍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主要包括法律公开、司法独立、私权天赋不可侵犯而独立于公权、法官不得拒绝裁判等 ,这些观念为后世各国制定民法典所遵从 ,也为我国制定民法典所参考。由于我国当前不具备自主制定成熟民法典的各项基础要素 ,因此应克服仓促制定《民法典》的急躁心态。  相似文献   

17.
《民法总则》彰显了中国社会的重要时代特征,体现了立法者回应社会需求的努力。它以保障私权、尊崇自治、呵护弱势、敬畏道德和关爱环境为基本理念,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私法的价值体系,为整个民法典奠定了价值基础。它在法律渊源、自然人、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的分类、民事权利体系、法律行为和诉讼时效等制度方面都作了诸多重要制度变革,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沟通,平衡了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结构。《民法总则》的施行对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经济和社会状况、权利观念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在宪法秩序下建构民法社会是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市民法法典化是一项宏大的市民法文化建设工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标志.市民法法典化任务的最终完成,并不仅仅只是民法典的颁行或者出台,而且应该是我国社会改革转型期市民法文化建设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一任务,落脚到民法典立法的基础问题上,首先是民事权利保障体系化的研究结出丰硕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市民社会,民事权利保障体系化,已成为民法典立法的第一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产权之地位看知识产权与民法典的连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法的地位是指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即它是否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或是否归类于某一法律部门。知识产权是民事权利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搞清知识产权与民法典的连接关系,不仅有利于民法典的编纂,而且也有利于知识产权法典的编纂。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整套拆迁制度实质上是对政府的赋权而非保障私权的规范,行政权力过分强势且少约束,私权只能沦为"弱肉强食"的对象.拆迁制度重构应着眼于整个拆迁制度体系,并以私权保护为中心,使制度的内容发生从赋予行政权力到限制权力运行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