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和战略目标,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任务就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古代华夷一体为核心的族群观念、近代国族一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的传承与发展;正视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人们立足现代社会、应对风险社会归属感、是对中华文化,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是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立足世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包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内蕴、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集体力量应对挑战的价值理念、是以和而不同为核心倡导整体性的多民族国家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数字鸿沟”不断扩大、数字霸权主义抬头、全球经济社会潜在风险不断增加、全球数字治理制度竞争等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挑战和风险亟须国际社会合作,加强全球数字治理。无论是美国的“数字霸权”还是欧洲的“数字主权”,都因基于私利而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作为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国,中国坚持数据主权,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发展,积极开展数字技术国际合作,为全球数字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重大考验,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有其独特的现实背景、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下,现有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不足以有效应对新发传染病危机,主要西方国家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意愿和能力明显减退,而应对疫情的中国模式成效显著。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主张世界各国应该团结互助,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反对将疫情政治化,倡导向疫情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帮助,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在公共卫生议题中的处境,提高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参与度,也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世界进入新一轮激荡与分化的百年大变局,全球治理自提出以来即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全球治理的现实关照下,习近平提出的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关"共同体"重要论述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理论构建,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在器物、制度、精神层面提供了全球共享的公共产品,为世界百年变局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以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为出发点,结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以,应当以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为出发点,从提出过程和现实依据分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生成,从社会发展规律、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发展趋势等分析习近平人类共同体思想的理论生成。  相似文献   

6.
以全球文明倡议破解文明发展“困境”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做出中国贡献。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科学完整地阐释了中国对文明发展的新理念。面对全球“文明隔阂”的观念困境、全球“文明级差”的秩序困境和全球“文明冲突”的安全困境,全球文明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在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供给多层面公共产品和破解“文明冲突”的迷思等方面促进文明的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化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7.
"中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当前棘手国际问题的锦囊之计。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传统"中和"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展现。借助"中和"智慧打造全球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是中国为国际社会发展开出的中国方案。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这需要更为深入地汲取传统"中和"文化的养料,以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秉持"致中和"的思想,中国将与世界人民一同推动全球治理的创新性变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治理赤字问题困扰着世界。全球治理赤字主要源于现有治理范式的困境,建立在工具理性和霸权护持基础上的旧范式使得全球治理呈现效果不彰的状态。新兴国家逐渐走近全球治理舞台的中心将有助于全球治理范式的变革并为新型全球治理的路径探索注入活力。中国是全球治理转型中的重要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全球治理的思想指引,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中国的全球治理需要坚持"全球共生主义"和"全球伙伴关系"的双重推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全球治理的实践样板。"一带一路"将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和机制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层面助力新型全球治理的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一带一路"倡议实践将为全球治理走向善治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是我们考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当今全球化进程中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视域,是马克思社会发展整体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涵极为丰富的风险社会理论。全球风险威胁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为我们有效地预防社会风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而健康的发展等提供科学的理论及方法论指导,科学地梳理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内涵,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凌胜利  王秋怡 《外交评论》2023,(2):1-21+165-166
当前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全球安全治理失衡,全球安全架构松动,全球安全形势极为严峻。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发挥大国担当,不断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变革与完善,提出并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体现了中国与时俱进的安全理念。同时,全球安全倡议也极富理论创新,也即以共同安全取代零和安全、以综合安全超越传统安全、以差异安全取代同质安全和以合作安全超越联盟安全。在全球安全治理中,中国是安全观念的引领者、热点问题的斡旋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一是维护联合国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二是劝和促谈,探索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之道;三是多措并举,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四是对话协商,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可持续安全。全球安全倡议也面临安全理念分歧、热点问题不易解决、大国协调困难、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等挑战。落实全球安全倡议需要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挑战,传统有偿工作急剧萎缩,工作的意义、社会稳定问题受到严重冲击,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则并未与时俱进,使人类陷入了巨大的风险。作为定期的、普遍的、无条件的和针对个人的现金转移政策,普遍基本收入通过财富共享为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奠定了社会和解和稳定的物质基础,挑战了近代工业社会对工作意义的有限理解,为未来社会注入了更多的自由、平等和公正,因此可以成为回应人工智能挑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里,审计作为社会权责结构的一部分,已被视为降低信息风险的必要制度基础。审计风险成为审计本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区分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准。传统审计应用审计风险理论不够全面,现代审计将审计风险理论与整个审计过程紧密联系。风险基础审计将审计工作建立在对审计风险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是传统审计过渡到现代审计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全球治理理论的兴起给现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全球治理的理论模式还不成熟和完善,但它已深刻影响到国际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国际法作为调节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对全球治理的实现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另一方面,国际法也应积极适应全球化的潮流,使其和全球治理理论在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得到共同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应更积极地在全球治理进程中扮演维护者和建设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警察“与民和谐”是重要课题。在日益形成的现代“公民社会”及“全球公民社会”中,警察必须积极而审慎地在宪政法权体系下行使公权力。强化人权意识,特别是形成“在国际人权法上的自我约制”,是警察及警务机关“与民和谐”的重要自觉与努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海洋战略形势正发生深刻变革,海洋地缘战略竞争不断加剧,海洋"公地悲剧"日益严峻,在此形势下,中国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构建海洋安全共同体、海洋发展共同体和海洋责任共同体三方面要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既是世界海洋文明发展的时代要求,也为解决当前全球海洋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然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在现实中面临国际认知赤字、海洋二元秩序障碍、海洋地缘战略争夺阻力等严峻挑战。为此,中国应着力完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知识话语体系,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多边主义制度化建设,打造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时代,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公安工作追求的理想目标,不仅要求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而且也应当包含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容易滋生网络谩骂、网络谣言和网络"群体极化"等现象,使公安机关在建设网络空间的和谐警民关系中面临挑战。因此,公安机关只有探寻引导网络舆情的有效方略,才能实现网络社会的警民和谐和现实社会的警民和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风险社会的背案下,由于我国正在进行着急剧的双重社会转型,这必然使我国置于更为复杂的转型风险社会的背景之下。转型风险社会导致了问题的“井喷”现象,使我国的社会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看,我国应该建立起以风险意识为取向的积极社会政策,从而构建起整个社会的“安全网”,维护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社区电子警务是公安机关以社区公众为导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科学重组警务流程、拓展便民服务路径,从而实现警察与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以求共同解决社区问题、维护社区公共安全,进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警务理念、警务模式和警务方法体系的总称.当前我国社区电子警务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重形式轻实效,重管理轻服务,重硬件轻软...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警学界和公安部门对治安预警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治安预警的内涵进行了阐述。风险社会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和客观规律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揭示了后现代化时期风险和危机时刻存在,并且日趋国际化,对公安实战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治安预警机制显得十分迫切。治安预警机制的建立现实意义深远,有利于增强公安机关的应变能力,履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使命,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同时凸显了情报信息的作用,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制度是与监狱内矫正制度相对应的一种行刑模式,是刑罚人道化和罪犯再社会化理论的制度结晶。兼顾社会的安全利益和罪犯的人权利益平衡,是国际上罪犯矫正的潮流,也是我国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研究社区矫正理论与我国现行刑罚制度的嫁接,社区矫正的理论逻辑起点与定义的厘定,以及对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的科学选择,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