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建立系统和完善的社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建设要注重采取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加强法制宣传,制定应急管理预案以及充分的物质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审计应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从公共危机入手,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提出了我国在危机管理中的审计应对之策,即建立和完善审计预警机制、审计监督机制、审计公告机制和审计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共卫生危机预警作为危机管理的前哨和第一道防线,可以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中或将危机损失降低到最小,因而建立公共卫生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对公共卫生危机预警机制的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下,政府危机意识淡薄、缺乏完善、高效的监测网络体系、监测水平和能力不足以及监测主体与预警主体相分离等一系列问题显露出来。通过对公共卫生预警机制的完善性研究,有助于提升政府公共卫生危机治理能力,同时能防患于未然,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在风险社会视野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报警器和安全阀,对维护警察组织形象,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共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深入分析当前风险社会的新变化新特征,以公共关系理论、公共行政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制定预案、监测研判、信息披露、应急联动、系统评估、实施保障等环节,探讨科学构建中国特色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机制,为降低警察公关危机风险系数、促进警察公共关系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建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是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二十公”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满足公众对安全理想化的需求,有利于缓解政府的压力和警力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提高民间闲置资本和人力的利用率,有利于推进社会的长治久安。建立新形势下市场化治安防范机制需把握好“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高校稳定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晴雨表”,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高校与社会的互动日益增强,建立维护高校稳定的预警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昭示风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的总和。它具有预见功能,警示功能,减缓、阻止和化解的功能。预警机制应按照设计指标——收集信息——调查分析——发出警报——危机处理的基本模式来构建。  相似文献   

7.
治安预警和公安情报都具有预测、防范功能,都是增强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有力手段。建立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是公安机关有效应对当前严峻治安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公安信息化建设、情报主导警务战略实施以及公安大情报体系建设的必然结果。将公安情报工作融入治安预警活动,就构建了基于公安情报的治安预警体系,形成了"明确警义-情报规划、寻找警源-情报收集、分析警兆-情报研判、预报警度-情报发布"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风险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体现.这些债务已经对地方政府财政的正常运转产生重大冲击.要遏制这些债务的滋长,地方政府要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从需求和供给两种途径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地方政府自信评估制度,建立私人债券保险制度,设立偿债准备金制度.通过以上制度以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结构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当下,应建立起治安形势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专业化治安情报系统,强化谋略预警机制作用;以人、地、物、事件、组织五要素为纽结。全面加强治安行政管理;建立起高密度的动静结合的110报警网络和快速处警系统:建立动静结合的立体型城市治安巡逻和查禁体系;建立行业协会管理为主体的行业自律、行业治安、行业服务系统;建立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治安防控情报信息的采集和传播系统;建立对闲散、不良和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社会帮教系统;建立以重点要害单位和标志性建筑为核心的单位内部治安防范系统;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是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有力保障,是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内容.应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需进行的工作,即确定预警对象及范围、建立预警指标及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的运作系统,从而为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未来警察角色功能应适应世界潮流的趋势,从传统的社区安全维护角色,提升为国土安全维护的角色。借鉴美国国土安全预警、危机处理、情报收集、分析、共享警务模式,我国在社会管理创新战略指引下,警察机关应围绕着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全管理创新进行一系列的机制、策略、模式等改革,以适应当前的复杂的治安趋势和反恐工作的需要。所以,国土安全警务模式予以我国的启示是:警察机关应重视国土安全维护的任务,制定以情报主导的国土安全警务模式,建立国土安全警务的监督机制,从而应对当前的国际及国内的反恐形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区域治安日益成为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警务合作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应着重建立和完善系统建设机制、信息情报共享、研判机制、区域警务有效管理机制、"非正式组织"防控队伍建设机制等一系列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区域警务合作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的能力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尤其是社会安全事件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警察,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中,是恢复社会秩序和安全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时,警察在突发事件中的权力行使又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因此,在突发事件中,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宪政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4.
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时有发生。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具有突发性、传播性、破坏性和交互性等显著特点。因此,公安机关应及时掌握涉警网络舆情动态,运用"公安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系统",完善涉警网络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掌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派出机构,在全面提高基层公安机关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过程中,公安派出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逐渐地在派出所探索建立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和提高了派出所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入探讨构建公安派出所青年公安干警的激励体系建设,是无法回避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被曝光的民警非职务性违法犯罪的增多,是公安队伍建设中一个危险信号,意味着民警违法犯罪问题的升级,也反映出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趋于严峻,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预防民警非职务性违法犯罪,需要从多方入手,改善对民警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队伍管理,树立文化育警观念,严肃处理民警违法违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构建国际化视野的现代警察大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形势下调整、巩固与发展公安高等教育,不仅符合世界警务改革的大趋势,是推进警察教育国际合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符合公安高等教育自身规律。1.建设现代警察大学的思想理念;2.建立现代警察大学的基本框架;3.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创造深厚的校园文化;4.科学定位公安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培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指数已成为公安机关综合绩效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在上海市闸北区开展局部范围的实证调查为依据,从主体、客体、内部警务、外部公关四个方面对当前全市开展安全感和满意度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围绕理念提升、技术改进、实践突破三个方面对提升安全感和满意度的路径进行探索,并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警察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警察职业能力。警察职业能力是指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要素履行警察职责的能力,由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构成。警察职业专业能力包括了核心专业能力和基本专业能力;警察职业通用能力包括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警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警察部门的警务活动服务,而不是相反。警察职业能力培养至少涉及到两个基本层面的建设:一是学校与警局的合作、学习与警务工作的结合等办学体制、机制层面的建设;二是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教学训练方法等教育教学层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警察工作倦怠的现状不言而喻。影响警察工作倦怠的主要因素有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工作负荷。缓解警察工作倦怠的具体措施有:提高警察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对警察的社会支持,减少警察的工作负荷;加强运动和休闲活动。公安机关缓解警察工作倦怠、提高警察心理健康,对推动公安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