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法律发展的价值核心,其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语境下再被赋予新的内涵,应从一般层面与具体层面对"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行法哲学解读;同时,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法律发展应以"观念培育 制度构筑 实践贯彻"作为其实现的路径。从法哲学的角度阐释"以人为本",其意义就在于尝试廓清"以人为本"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含义,以确立科学的法律发展观,推动我国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构建社会政治秩序过程中,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构成,政治秩序对于文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何将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运用到政治秩序构建过程中,是现阶段所面临的最迫切和最普遍的问题。新时代下,要充分发挥马克思法哲学的指导作用,找到最适宜我国进行政治秩序建设的依据和方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寨文化”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文化”看似简单的一个社会现象,其实可以透视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法治建设的得失。它的出现首先表明了一种个体的独立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同时也反映我国法治建设中的理性的缺乏。从法哲学角度对“山寨文化”加以分析和探讨,并以此为视角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法治建设进行检讨,对于我国法治建设走出山寨困境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越快的发展中国家,越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最可靠的政治环境必须实现法治,而非人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全面实现依法治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法制建设实现法治,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最为行之有效的路径。通过解读管子法治思想体系,即法的内涵、法的特征、法的功能和法的地位,透过制度变迁的视角,通过对立法层面、执法层面和司法层面分析,找到管子法治思想与我国法治建设的契合点,合理运用到制度安排调整创新中去,这也是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对英美ADR实践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英美的ADR实践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二者对ADR的适用采取不同的方式,主要原因在于对ADR和法治建设的关系认识不同。在我国,也有学者认为ADR有反法治的倾向。因此,本文从法哲学角度考虑,认为ADR和反法治没有必然联系,ADR的发展有助于实现法治的可持续发展。并对我国司法改革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法律逻辑是法治社会中法律评价的逻辑起点。哲学从法律逻辑的制度、社会和精神三重空间载体及其功能和可转换性来理解法律,与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内在契合。从哲学角度对法律进行反思,尤其对法律逻辑体现了人的"有意义"生活逻辑,法律逻辑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应然性逻辑和法律逻辑的本质是法治社会的法治逻辑进行思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逻辑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为平息在中国有没有“中国法哲学”的争辩,结束当今“西方法哲学在中国”占主流地位的尴尬局面,中国法哲学需要展开对中国法治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中国法哲学是中国人独特的法治观和方法论,是对欧美“法治和平演变论”和中国“法治捍卫江山论”的理论超越;我们不仅要借鉴西方分析性文化对形式逻辑的重视以及实证主义思维的缜密,也要继承中国整体性文化的优势及其对方法的整合功能;既要把传统中国的和谐道德继承下来,也要吸取西方法哲学关于公平正义的普世价值.中国法哲学的目标不在于有些学者所主张的西方化或中国化,因为这两种思想倾向都难以成就为中国法治建设服务的法治观和方法论.我们需要在历史时空中,立足全球视野,寻找确定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路径,从而避免过度西方化或中国化的可能性误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法的价值观的思想主旨是"以人为本",而"人"是法律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法应以普遍的人性、自由、权利、个体为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而这种思考、关注、把握与探索过程的产物便是法治.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高职院校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其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法治建设的实质与核心。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的法律素质有所提升,但法治精神的缺失现象仍然存在,如法律信仰缺失、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等。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就是要从法律知识层面的普及发展到法治精神层面的提升,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使大学生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并使这种法治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头脑。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的二元法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法哲学观从早期的自由法律观到成熟时期的利益法律观,其基本线索始终贯穿着法与法律的二元哲学,它构成了马克思法哲学观之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1.
民间法的传统精神及其双重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图从哲学层面上对民间法的精神作一探求,着重剖析道、礼、法三者的境界欲求及其关系,阐明民间法的性格对国家法的批判和影响,以期有助于我国真正法治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民本主义是其主要内容。传统爱国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在为求民族独立解放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的价值指向,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是对传统哲学经世致用"求实之学"的新解,对传统伦理化认识论"知行之辩"的改造。传统理想主义于毛泽东哲学,表现为将共产主义理想与传统文化"大同社会"理想相联系,从价值哲学层面,表达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憧憬和豪情。传统道德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道德标准与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理论相融合,从道德哲学层面,对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教育、修养、实践等理论的系统阐释。传统民本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民主权思想、人道主义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相结合,从政治哲学层面,对共产党的理论宗旨、路线策略、执政理念、主体动力、群众路线等理论的全面论述。这种传统虽然存在缺憾,但创造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法制理论是建立在深厚的哲学根源之上的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 ,使邓小平理论 ,包括邓小平法制理论具有科学性。邓小平法制理论在此基础上指导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国家统一大业的进行 ,并对国际社会关系的处理具有借鉴作用。因此 ,我们进行法治国家的建设要以科学的哲学理论为指针 ,使邓小平法制理论得以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中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指向。从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进程来看,法治中国建设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和成就已然转化为实践层面常态化、系统化的机制体系。具体表现为关注法治理念普及化的理论教育机制、聚焦法治理念规范化的制度化机制、专注于法治理念践行的行为化机制和侧重于以“三治结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统筹协调机制。这四种实践机制交相互构,共同形塑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行稳致远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源远流长的"和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弄清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古代和谐哲学是以农业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具有素朴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粗陋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工业社会时代诞生的更高级更精致的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其所包含的和谐思想从理论形态上说是对以往人类和谐思想也包括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质的提升,因而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和谐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要求和目标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哲学的视野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那里有其思想根源,而且是对其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和现代回应,具体表现在从斗争哲学到和谐观念的转变,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现代的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职律师制度是我国在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国家中推行的一项较为重要的法治配套制度,然而从该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并未真正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尤其是在制度层面,长期以来公职律师处于一种缺乏《律师法》明确确认的状态之中,更谈不上法治的规范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整体层面上存在着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偏差,由此导致对公职律师制度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和实务层面的忽视,从而造成了今天制度运作的尴尬局面。因此,对于中国特色公职律师制度的确立,首先应从其合法性证明开始。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处于重要地位,它的观点深邃,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等等。对此,深入学习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迫切需要从哲学的角度,如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与方法论等方面进行解读,通过这样一种哲学解读,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站位高度,有助于我们领会其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开展生态理论研究,加快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下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传统思想文化是制约中国法治建设推进的主要原因。中国法治建设的推进需要转变传统的生存方式,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与法治精神相一致的生存方式,以及在传统重德的思想文化传统中开出现代法治精神。为此,当代中国法治建设需要学习西方的法哲学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植于传统思想文化建立法哲学。  相似文献   

20.
道德建设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际民  陈波 《理论前沿》2001,(20):13-1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 ,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 ,善于总结经验 ,注重实践提炼取得的在治理国家基本方略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领域的新发展。故此 ,从理论和实践视角来积极探讨道德建设与法治的作用关系 ,对这一思想的实践运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从法治的含义和折射出的本质及其原则来看 ,道德的影响和作用深刻地体现在道德建设是法治实施的内在精神源泉和支柱(一)从法治社会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原则考察。“法治”在当代最具权威的法律百科全书《牛津法律大辞典》所界定的含义是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