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村社区与经济园区共建(以下简称“两区共建”)即在建设农村新社区的同时,也规划配套经济园区,统筹安排社区化条件下的农民生产和生活。它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也有利于农业现代化顺利实施,是以农村特色经济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三位一体的有效尝试。从农业产业化角度看,“两区共建”也有利于扩大土地集约化经营范围,将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创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建设高效现代化农业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施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以“打好‘三城’品牌,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活县、农业稳县”四大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施秉县按照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领导。把工作重点放在优化经济结构、加速城镇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上,有效推动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论坛》2009,(11):I0001-I0001
近年来,云南省陆良县按照农业现代化、工业园区化、城乡一体化“三化联动”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再反哺农业。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拓展工农业发展空间,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新时期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直接从事“三农”工作的农业部门,以怎样的工作切入点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是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知识青年与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执政以来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思想,近90年来共领导、发动了三次有组织成规模的运动,成为理论和实践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范例。“知识青年与农村建设相结合”是科学发展观的人与城乡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历史经验,体现了人与社会科学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推动了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民主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强乡村城镇建设,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作用,向城市(镇)化过渡,是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郊区率先实现乡村城镇化,可把城市多元辐射作用传导到农村,为农村发展示范,带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党的城乡政策调整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党的城乡政策有着内在的渊源。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发展状况。如何迅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党选择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走“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发展道路,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党在城乡政策中,忽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中国逐渐出现城市与乡村对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8.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要实现这一大战略,必须走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这种结合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双向需要,也是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一、走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是小城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与农...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绿色新村”建设,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轴心,以农村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优化集成为目标,实行城乡统筹,转变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式,逐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南京模式,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具体探索和尝试,是我市深入实施“绿色南京”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实现“建设新南京,全面达小康”总体目标的现实要求。近年来,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构建农村绿色人居环境、发展农村绿色能源和发展农村绿色高效生态产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同时也面临观念、制度、资金和科技等因素的制约,为了全面深入地推进“绿色新村”建设,进一步理清今后一个时期的推进思路,课题组建议,统筹城乡规划管理、进一步强化“三农”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创新、提高绿色高效生态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构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制度与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突出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0.
<正>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嵩明县坚持把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抓实农业农村发展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当前,济南市农村工业已全面进入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在城市工业之外构建了“第二工业体系”,是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乡镇企业的集聚会带动农民集聚,进而带动劳动服务业和市场的兴起,既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又培植了小城镇的产业基础,并成为乡镇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支撑。发展农村工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确立科学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战略;引进城市资源,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积极发展农村工业化,与发展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行城乡统筹,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农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12.
绵阳市近郊农村在发展中就面临自然条件受限和基础设施的落后、农村发展缺乏统一规划、资金短缺、农村事务参与主体之间协作度不够、人力资源匮乏、城乡互动不足的问题。为了推动发展扣改变现状,应当加大对近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强农村事务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助、加大人力资源开放和加强城乡互动等,推进绵阳近郊农村的科学快速发展,实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目标不同于城乡公共服务等值化绩效目标,也不同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它不仅要展示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美好前景,而且要凸显农村公共服务与城市的对接、并轨和融入。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目标内容的明度和难度并不对称,中期阶段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目标实施情况更复杂,需要面对并化解影响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快速推进的若干共性问题。尽管如此,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目标总是渐次提升的,其演进路向要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根基。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以现代化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从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提出与演变的内在逻辑、工农城乡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方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多元化发展四个层次,系统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实践及其内在逻辑。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我国工农城乡关系动态调整过程中,逐步从附属地位提升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运动式集体化改革模式转变为渐进性市场化改革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的改革发展路径;并在国家现代化整体进程中统筹谋划农业农村发展,突破了粮食生产范畴,逐步拓展到追求综合经营服务体系现代化;定位也从单纯的农业生产转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造成“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农产品市场不健全、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缺乏专业化经济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等。必须对症下药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当前德钦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结合县情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四为之路三县建设”战略目标,全力巩固好过去德钦取得的发展成果,确保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大跨越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小康农村、和谐农村的重要举措,农村支持体系的建立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2004年成都市开始推进城乡一体化,着手建立农村支持体系。农村支持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具体分析了西部贫困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意义,阐明了西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跨越式持续发展模式“三化一式”的战略选择,并提出了用“三化一式”推动西部贫困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村统战工作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对称性。“城市带动农村”,应该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统战工作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其中包括:解放思想,建立城乡统战协作关系,在农村大力发展民主党派组织;普遍建立县域经济中各类协会,城乡互动,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加大党在农村统战工作中对被领导群体的领导力度;以统战工作组织农民,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实践以上种种加强农村基层统战工作机制建设的设想,必须得到中共省、市委统战部门的充分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统战工作机制建设的现实意义可以体现在利于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双重二元结构"下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双重二元结构”的制约。这种复杂的特异性结构环境,决定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不能照搬别国经验,而必须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构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既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内发力”,又要构建和强化工业支持农业和城市带动农村的“外哺力”,统筹城乡发展,合力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