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城市地理上的扩张并不能真正促进农民的市民化,由于征地、培训、保障等方面制度的缺陷,失地农民并未真正市民化。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转变过程,其不仅仅是户口的转变,还存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关系的重塑、思想意识的变迁等问题。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问题,必须统筹兼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众多失地农民在征地后,很难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生活困难、心理迷乱、无所事事等困境。成都市失地农民市民化建设,有助于减少征地矛盾,能充分利用失地农民的人力和财产资源,有利于提高成都城市化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为实现农民市民化转化,成都市各级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投入,确保失地农民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应构建引导社会投入和农民自我发展的平台,强化教育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让被征地农民分享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成果。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再就业困难,市民化过程艰难,成为城市相对弱势群体.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帮助他们尽快市民化、城市化,防止城中村、城中病的出现,关键在于政府转变城市建设工作思路,加大教育救助工作力度,针对失地农民开展相应的城市工作技能培训和城市文化生活素质教育救助.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的主体性及其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由于政策、法律滞后,造成失地农民主体缺位,权益受损,失地农民在融入城市生活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必须承认、重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本着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的理念,本文描述、分析了近4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三大群体,即亦工亦农者、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形成过程、特点与问题。亦工亦农的乡镇企业职工虽引发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但受到产业低层次及职业可逆性的制约;农民工则通过流动为城市化提供了强劲动力,可依然无法冲破原先的二元社会结构,并导致在城市、乡村的一系列潜在问题;而失地农民的普遍失业将成为城市化的瓶颈之一。由此可见,上述三大群体的市民化是城市化关键,而公共政策的改革显然是市民化不可或缺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城市化与村民市民化紧密联系,后者是前者的根本。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体利益矛盾,失地农民保障,养老状况堪忧,补偿标准过低,身份转化困难。城中村改造的关键在于村民失地后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为市民,但事实表明城中村改造后的居民虽然不再是农民但并没有能够融入到城市进而成为市民,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变为城市边缘人。村民变市民需要多管齐下:拆迁政策需配套,民宅与城市同步,农民需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7.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市民化教育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是提升新市民素质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是现有的农民市民化教育还存在需求不对接等问题,建议采取以城市社区为突破口推进农民市民化教育,坚持社区教育在农民市民化教育中的航向,同时要注重探索农民市民化教育长效机制和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等策略,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市民化转化和推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对比中英农民市民化可以发现,工业化是农民市民化产生的基本前提,发展的农业经济和接纳性的城市制度是农民市民化实现的主要条件,但限制性制度的存在则极大约束了农民市民化的进度。对此,基于我国国情,均衡地进行工业化建设、鼓励乡村工业的发展,并积极地放松制度性约束,是保证我国农民市民化稳步实现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再就业的社会资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产物,随着农民市民化的逐步深入,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再就业问题应运而生。农民市民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后,相当一部分人需要重新就业,职业身份需要从“农民”转化为“工人”。本文运用社会资本这一理论视角,对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再就业的关系型社会资本存量及运作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工一直没有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关键。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可以从提高就业能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两方面考虑。政治参与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领域的整体研究状况及发展动态,在对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做简单文献回顾后,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从时间序列、学科和期刊分布、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和研究缺陷等几个方面对CNKI数据库中失地农民研究领域近15年的学术论文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研究发现,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基本成型,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社会融入、就业、市民化、城市化、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等问题成为我国失地农民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在完善法律制度、关注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可持续生计问题及政府权能问题等方面仍有扩展的空间,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本的特殊形态,其基本内涵包括有互助、信任、社会准则、共享、参与以及关系网络等等。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与城市市民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模式,而城市化进程使城市近郊的农民在现代城市文明因子的浸润下,其传统社会资本模式发生了解构。这种解构并不能为其完全市民化提供足够的支持,城郊失地农民只有完成自身社会资本的重建,才能逐步转化为市民。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转变过程,其不仅仅是个人身份、主体经济、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发生变化,还存在社会保障和自我意识的重塑等诸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问题,必须统筹兼顾,着力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利益保障、就业机制、生活品质、社区管理等多种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已经导致大量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保障是农民生存的底线,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关系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市化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都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郊农民因城市扩建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成为"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失地意味着失业、失去生活保障.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发展经济、开发多元化的就业岗位,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农民积极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民市民化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又是继续推动城市扩张的动力。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城市群建设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郑州城郊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准市民,其市民化问题开始变得突出和迫切。解决“合村并城”战略中郑州城郊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规范和完善郑州城郊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城郊城市一体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分步骤、分阶段实现郑州城郊农民市民化;依托社区加强郑州城郊新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出现了大量被征收土地的农民。能不能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核心问题.农民市民化是一个农民超越自身的传统性、获得现代性潜质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非农化)和居住空间区域的转移(城市化),而且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的过程(市民化).  相似文献   

19.
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是扩大城市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合肥市肥西县南岗镇为研究对象,对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就业、补偿安置、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生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障碍,以及通过创新制度促进农民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二代”对我们来讲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传统农民不同,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却没有选择种田,他们来自农村却大都选择走进城市;成为“城市人”是“农二代”们的梦想,然而要想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对他们来讲却无疑是一条艰辛之路。“农二代”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社会和历史多方面影响下的结果,这些“农二代”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只能通过社会转型的方式才能够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