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变异七夕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七夕,人们似乎已把它等同为了东方情人节.今年,罕见的润七月让七夕更加引人注目.有关七夕的内容也开始出现在各种媒体,七夕似乎“火“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芜梆子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自形成以来,一直是莱芜文化的象征。其现代戏折射出了当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爱情戏作为现代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戏相比有了全新的发展,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突破了历来的“才子佳人戏”的樊篱,紧扣时代主题,体现了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我们将从“忠于政治”、“融入亲情”、“秉承孝道”、“源自义举”四个方面阐释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的内容,并在与传统戏的比照中突显现代爱情戏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概括出“《诗》无达诂”的思想。“《诗》无达诂”即《诗》、《春秋》没有恒常不变的通义,是常与变的对立和统一。变表明经典之义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解释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释经典;常坚持经典之义并非什么都行而具有经常性,解释者不能任意曲解经典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董仲舒“《诗》无达诂”思想揭示了文本解释的一般特征,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一致,因而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的“七·一”讲话中对“三个代表”作了新的更高的定位,将其作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面向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这个定位,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三大课题,准确应对;二是三个阶段,蔚成体系;三是三大成果,继往开来;四是三大规律,有效探索;五是三大原理,运用发展;六是三大基石,全面巩固。  相似文献   

5.
现代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向外看” ,引导读者洞察社会世相 ,这在 2 0、30年代的小说中体现明显 ;一是“向内看” ,反观省视个体生命 ,这在 40年代的小说中体现突出。儿童视角的运用体现着作家力图在“新”的感受域中表达自己对世界人生的关注和重建生命体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各界针对恢复中国传统节日放假的呼声日高,主张将“清明节”、“中秋节”设定为法定假日。笔者从我国法定节日、假日的脱节、假期制度陈旧、缺失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目前节假日制度的不合理性及其消极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节假日改革的路径,指出:只有确立理性、科学的假期制度,才能使传统节日假期化,才可以避免“五一”“十一”七天长假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死亡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海德格尔将死亡定义为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性。与此相反,列维纳斯将死亡界定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海德格尔给“不可能性”以优先性,对他来说,作为此在的我们面对的死亡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可能性。我们也可以说,海德格尔从死亡的角度观察生命。而列维纳斯则是将死亡与生命的观点一起考虑,因为他觉得只有生命才能为我们打开可能性;从生命的视角看,死亡是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即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诗歌欣赏─—怀古诗杨志才吟咏古迹、古事的诗,通常称为“怀古诗”。怀,在这里是追思往昔的意思。诗人在前朝都城、帝王旧墟、名胜古迹之前,登临纵目,由眼前所见景物,追思往昔,畅然发思古之幽情,而将感触写进诗里,便成为“怀古诗”。“怀古诗”大多取古代一地一事...  相似文献   

9.
穆旦的诗中充满了矛盾,特别是其代表作《诗八首》,主人公在对爱情的追寻中,夹杂着感性与理性、灵魂与肉体、痛苦与甜蜜、永恒与短暂等多重矛盾。但随着诗歌对矛盾痛苦的展开,诗人经过激烈的灵魂的搏斗,最终给人以宁静的坦然结束。穆旦对于爱情的追求如此,对于信仰、理想的追求也是如此。认真解读穆旦的《诗八首》,就能理解穆旦在面对人生各种矛盾时精神搏斗的痛苦历程。  相似文献   

10.
“诗无达诂”的意思是对于诗的解释与理解不会完全准确 ,这是古诗解释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而另一种解诗倾向“坐实”则是要借助于科学知识、生活常识、历史事实等对那些在理解上有争议的诗句作出考证 ,作出更加详实、具体的解释。有的诗句“坐实”是必要的 ,但有的“坐实”则会把诗“解死” ,抹煞了诗的灵气、意境 ,使诗歌变得索然无味 ,给诗歌的鉴赏带来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1.
爱情主题是中国20世纪女性诗歌创作的第一主题。从20世纪新诗草创时期到世纪后期,女性爱情诗创作从对爱的理性呼唤到情爱的温和抒唱,进而深入到对性爱的神秘探索,直至超越本能的疯狂,实现创造生命本质意义哲学深思,20世纪女性诗歌中最终产生的创作生命的“伟大的疲倦”的雕像,隐示着她们实现本真又超越性爱后的庄严与美丽。这种“人类的思想”正是20世纪女性爱情诗歌的最高境界,它为女性诗歌中这个永恒的话题完成了最美、最神秘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仁爱”是杜诗的灵魂,也是杜甫为人的本色,杜甫首先是仁者,杜诗的仁爱主要是继承了儒家传统并有所发展;将仁爱精神放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下与博爱相比较,仁爱最符合中国国情,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首先需要仁爱;人类社会要实现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仁爱。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浙江新诗人显示出尤为显著的“引领性”与“群体性”特征。而在现实主义新诗的旅程中,浙江新诗人同样功不可没。他们在复杂变换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拓展了现实主义诗歌,并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经验,与现代中国庞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群一起终将现实主义诗艺推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创作的六十七首诗词作品中,有三首以"井冈山"为题,又同时提及"黄洋界"。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首作品的赏析,解读毛泽东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深刻记忆,对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执着探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深情眷恋,对革命摇篮井冈山的浓郁情结。  相似文献   

15.
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而词的数量却很少,今仅存144首.在这些为数不多的词作中,篇篇发自肺腑,首首凝聚衷情:直抒爱国情怀、修仙学道、艳情婚姻,表现隐逸情趣,表达生活感受等内容,应有尽有,可谓思想丰富,题材广泛,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6.
范守义 《外交评论》2004,(4):98-107
本篇论文是《论诗的音乐美》(1990年)之后的又一篇关于汉英诗歌比较研究的论文,试图从汉英诗歌的结构方面进行比较,探索诗歌结构的美学特征。论文提出句法单位、组合和序列的概念,指出汉语词组在汉语诗行中的语法功能性分布。论文亦描述了英语诗歌的平行、对称和非对称结构,汉语诗歌的对仗和排比结构。论文对汉语诗歌进行平仄模式、节奏模式、词类、语法功能、语义的5个层次的分析。论文描述了英汉诗歌中的词语重复的模式。对诗歌做句法、修辞、主题层次的分析。论文以具体的诗歌的翻译为例,讲述了如何把握诗歌翻译的文字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17.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两种文化"的观点和方法才能真正理清中国夫妇伦理思想的发展线索.中国夫妇伦理思想有两大传统即男尊女卑的礼教传统和追求自由恋爱、夫妇和谐的传统.中国传统夫妇伦理思想的萌芽、形成、定型、发展、变迁、转型都始终存在着这两大传统.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人,认同进而热爱本土文化,认同进而热爱国家与民族,是理所当然、无可选择的。对本土文化、对国家与民族的感情,来自对历史与文化的了解与理解。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多幕大戏而我们是观众的话,要看懂这场多幕大戏,我们就要知道剧目(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等概念)、熟悉演员(主角与配角)、明了舞台(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地理空间)、掌握剧情(中华文化的变与不变问题)、懂得道具(中华文化的象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触、品味中华文化,从而真正地融入剧中。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中最基本的元素。从中国精神的视角来考察爱国主义,首先应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是爱国;(2)为什么要爱国;(3)如何爱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对20世纪初在英美诗坛盛极一时的意象派诗歌创作曾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却是以一种文化误读的形态存在的.对汉字结构、中国诗的格律、诗歌含义等方面产生的误读,成为庞德等意象派诗人进行诗歌革新和创作的灵感源泉,并对当时英美意象诗派的形成和繁荣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