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中东战略需要处理的是中、美、中东三边关系,因此应该建构在对美国中东战略的研究、对中东战略格局现实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国家利益及其所受威胁的把握这三个基础之上.中国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和认识上既有重合又有差异,因此中美在中东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中东战略格局从两极对立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要求中国反对单极霸权,支持多极化.中国在中东的利益包括战略利益、政治利益、能源利益、经贸利益和非传统安全利益,这些利益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威胁.中国应该实行以支持中东国家独立自主和实现共同发展为核心的中东战略.  相似文献   

2.
《外交评论》2017,(4):32-58
中东22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一带一路"也给中国与中东关系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前景。中国中东战略的特色是软实力、轻足迹,积极进取的经济战略、谨慎保守的政治战略、尚未成型的军事战略,是大国中东战略的新尝试,同"一带一路"的核心精神相吻合。中国同中东的政治关系迎来契机和机遇,双方相向而行,合作意愿非常高。同时,中国同中东的经济合作却处于困难时期,具体项目的落实非常困难。在机遇与挑战的交叉影响下,中国中东战略容易形成政治与经济、战略与战术之间的错位、脱节。中国同中东的关系,战略上要乐观,战术上要谨慎,既要防止坐失良机,也要警惕冒进,重点是防冒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与国际定位以及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决定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主要是经济发展利益,而非地缘政治利益。中国在应对中东剧变中既坚持了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立场,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同时又采取了符合实际需要的灵活性方法,有力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中东变局是对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一次重要提升。  相似文献   

4.
刘中民 《外交评论》2009,26(5):72-84
反恐优先与和平进程边缘化之间的恶性互动,构成了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沉重遗产。因此,建立和维持和平与反恐之间的兼容、平衡关系成为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在宏观战略层面,其关键在于美国能否重塑中东的地区战略环境。具体说来,中东和平进程能否取得进展,关键取决于美国能否改变长期偏袒以色列的僵化战略,能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哈马斯融入中东和平进程,能否改善与叙利亚的关系,使叙利亚成为中东和平进程和地区安全的建设性角色。在反恐问题上,奥巴马政府需要对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全面调整,确保伊拉克局势不会再度恶化,加强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同时避免陷入新的战争泥潭。此外,伊朗核问题成为美国在中东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只有妥善解决伊朗问题,才能配合中东和平进程与反恐战略,实现反恐与和平的兼容。  相似文献   

5.
自2010年12月突尼斯政局动荡开始、迅速波及北非和中东国家的动乱,深刻影响着当前的国际关系。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此次北非中东动乱背后有其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它是美欧地缘战略诉求矛盾、争夺北非中东地区主导权的体现,是大国"货币权力"在世界体系转型过程中的地缘冲突表现,是美国努力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体现。此次北非中东动荡,一是使中小国家可能对美欧采取制衡战略,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可能恶化;二是导致产生了"卡扎菲悖论",破坏国际核安全态势;三是冲击国家主权理论,消极影响未来的国际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6.
1947年8月以来,印度通过奉行不结盟、亲阿反以、不干涉内政、反帝反殖等政策,重点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印度中东政策,对于正确判断当今世界格局的走向以及中国正确处理与印度和中东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油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同时又因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而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对象。中东是当今世界的“油库”,因此也成为世界各国首选和最重要的石油角逐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巨量的石油消耗,中国在获取中东石油资源的同时必然与在这一地区有着传统能源利益的美国产生利益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利益冲突作一个简单的分析来思考中国今后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石油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同南亚地区的战略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应当从国家战略的全局去认识同南亚的战略关系,根据南亚战略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对南亚各国的政策;加强同南亚各国特别是南亚大国之间的政治信任、经贸往来甚至某些军事合作;努力争取在21世纪初同南亚国家建立一种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利于我西南方向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2011年初春,北非中东地区发生大规模政坛剧变,突尼斯本·阿里总统和埃及穆巴拉克总统双双下台,利比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爆发激烈内战,也门总统萨利赫的反对者与支持者对峙街头数月,叙利亚全国到处都在抗议阿萨德政权。文章旨在深入分析有关北非中东剧变的若干主要问题:(1)北非中东剧变所具有的阿拉伯革命的性质与特点;(2)北非中东剧变背后的领导人换代与家族腐败原因;(3)阿拉伯民主例外论与阿拉伯威权主义的关系;(4)土耳其模式适用于阿拉伯国家的可能性与现实性;(5)美国中东政策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0.
《外交评论》2018,(5):71-97
中东变局发生以来,伴随阿拉伯国家陷入群体性动荡,伊斯兰主义力量开始借势而起。以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伊斯兰主义政党不仅成为影响阿拉伯国家转型的重要因素,而且成为中东地区各方力量争夺地区领导权的工具。基于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的不同考虑,沙特阿拉伯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对穆斯林兄弟会持反对立场,并支持埃及塞西政权镇压和打击穆斯林兄弟会,而土耳其和卡塔尔则支持穆斯林兄弟会,并因此与埃及塞西政权和沙特龃龉不断。这种复杂的矛盾斗争构成了2017年6月以来沙特与卡塔尔断交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对中东地区格局的重组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伊斯兰因素对中东国际关系的复杂影响。中东地区力量围绕穆兄会的博弈是现代伊斯兰主义力量与传统保守伊斯兰力量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也是海合会内部矛盾和分裂加剧的表现,同时也与以沙特和伊朗为核心的两大阵营的对抗密切相关。从本质上来说,围绕穆兄会的博弈表明,伊斯兰主义在中东国际关系中具有强大的扩张与渗透能力,使宗教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突出作用成为中东地区体系的典型特质,并显著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拉丹被击毙象征着反恐主导美国全球战略时代的终结,新防务报告出台标志着美国全球收缩进入实施阶段,中东政治动荡一年之后美国对形势的判断趋于乐观.这三大因素决定,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战略性投入将逐渐减少,美国对中东盟国的政治和安全承诺可能弱化,未来美国在中东地区可能采取选择性介入战略.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一种长期战略考虑,是一种涉及安全、政治和经济等所有领域的结构性转型,美国要致力于重建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并主导地区秩序的规划和构建。不同于将亚太地区截然划分为两大阵营的冷战战略,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所采取的措施是两面下注和两面套利,一方面把中国确定为战略"假想敌",挑动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为美国介入该地区提供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也尝试积极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防止亚太地区陷入冷战对抗的泥淖。中美两大战略资源系统如何协调彼此关系,成为决定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秩序的关键因素。从全球化时代和亚太地区一体化的现实出发,构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合作竞争、聚同化异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展中美战略协调和预防性合作,将是化解这一危险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在安全领域提出“印-太战略弧”,透露出该国未来安全空间拓展的战略指向。澳大利亚在参与“印-太战略弧”地区的国际博弈中面临着在中关之间、既有强国与新兴大家之间、太平洋次区域组织与泛太平洋组织之间的“选边困境”,其战略空间也受到来自这三方面的共同挤压。澳大利亚未来安全空间的战略性拓展总体表现出三向性特征。澳大利亚探寻体系转型中的战略增长点的实践,既为“印-太战略弧”地区的国家安全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同时也为中国把握太平洋安全形势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亚安全战略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战略资源和能源。已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竞赛战略区。作为中亚地区近邻的中国。应制定明确的中亚战略以维护自身安全。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选择上。一方面要体现合作求发展、合作求双赢的精神。以“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为指导。倡导新安全观。在中亚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保障和平、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另一方面结合国家利益的需要。以上海合作组织为战略依托。以能源合作为战略重点。平衡中亚各方势力,保持中亚地缘战略的灵活性。为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中东北非动荡的根源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北非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实际上是相关国家长期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总爆发。从长期来看,这次的政治风暴不但会改变相关国家的政治生态,也将对整个中东地区的格局乃至世界政治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目前中国社会矛盾不断尖锐化、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从中东北非动荡中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引入大国竞争以达到战略均衡与通过“东盟方式”建立地区合作机制,这是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进程中并行的两种战略,大国竞争究竟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动力还是障碍?作者在总结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国竞争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影响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大国竞争在冷战时期为该地区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而稳定的政治环境,但冷战结束后该地区部分国家在加强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的同时,希望通过引入大国竞争达到战略均衡并为地区经济合作创造一个稳定而安全的战略环境,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东亚国家若要继续深化地区经济合作,必须进行新的战略选择,而战略选择的关键是,如何从目前通过引入大国竞争以满足部分国家的利益而全面转向通过地区合作机制的建设寻求地区共同利益。对大国竞争过分依赖的战略不但会影响地区共同利益的构建,而且会削弱甚至阻碍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权力转移”理论以国际政治现实主义为研究视角,认为权力转移是引起大国冲突的一个深层的结构性原因。其实,在国际体系中,大国发展不平衡是普遍的规律,因而权力转移也是一个客观的现象,它能否引起大国之间的冲突与新崛起的国家在一定的国际体系中所选择的国际战略密切相关。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争取做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以“中国道路”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崛起”并不必然伴生“中国威胁”。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代替英、法成为操控中东事务的主要超级大国。确保中东地区远离苏联阵营,确保西方国家在中东的石油利益,一直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战略和政策目标。然而,9.11事件的发生使中东伊斯兰地区被美国视为当今世界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经反复酝酿和策划,美国抛出了“大中东计划”,力图通过“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来达到消除恐怖主义和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优势的目的。这种“民主改造中东的新战略”,必将带来地区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从大国战略态势、大国关系新变化、国际安全环境、中国对外战略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2006—2007年的国际战略形势。其中,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因霸权扩张过度,身陷中东尤其是伊拉克困境,其国际战略处境趋于被动。其他大国抓紧调整各自对外战略、加快自我发展。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环境均有新变化、更趋复杂。中国对外战略更为系统,中国外交整体推进、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20.
《外交评论》2016,(1):60-81
2015年9月,普京在经过精心准备后,出其不意地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展开大规模空袭,推动叙利亚危机进入新阶段,俄罗斯的中东战略也进入关键时期。普京在叙利亚的强势举动,不仅事关反恐安全,更希望借此达到"撬动"中东地缘政治板块、改善俄美以及与西方关系的政治目的。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和中东地缘政治的复杂形势,普京全面而周密地设计了针对叙利亚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检验并展示了俄罗斯的军事装备水平和实战能力,在这场堪称新地区战争的混合战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