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醉酒警情一直以来都是基层公安民警处置难度较大的警情之一。面对处置中的疑难问题,有关部门应尽快界定醉酒警情的含义,对醉酒警情处置中的约束措施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醉酒警情处置中警械使用的问题应分类对待,对只醉不闹的不得使用警械,对涉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或是犯罪的,应视情依法合理使用警械,但不得使用脚镣。醉酒警情处置中证据保全方法要得当,要充分利用好单警装备和执法记录仪,做好现场群众的取证工作,妥善保管登记好醉酒者的物品并请证人签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警务实战中,醉酒警情较突出,不少醉酒者在酒精的刺激下,情绪亢奋、酒后失控,极易出现寻衅滋事、打人毁物,妨害公务,甚至袭警等治安、刑事案件,醉酒警情的现场处置,既是一线民警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也是处置难度较大、较多的警情。实战中,应根据醉酒警情的特点、性质危害程度,进行有效处置,既要严格执法,又要考虑到其特殊性,在确保现场群众、醉酒人员和民警安全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警务技战术,依法处置。  相似文献   

3.
醉酒者违法犯罪在世界各国都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城市街面发生的“行为过激”醉酒者闹事、犯罪也一直是我国社会治安的热点和焦点之一。一线民警在处置“行为过激”醉酒者违法犯罪行为时,必须针对其特有的违法状态和抗拒警察执法的特点和规律,依法采用合理的控制手段,对其人身实施“人性化”的打击和行为能力的约束,达到“合理、安全、有效”地控制“行为过激”醉酒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处置醉酒人,既是基层公安民警的常见问题,也是接处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在酒精的刺激下,醉酒人思想意识的失控,行为动作往往带有暴力性,绝大多数有过激行为。民警在处置醉酒人时,有的麻痹大意,有的执法工作不规范,有的携带的警械装备不充分,有的取证意识不强,有的警务实战技能不强,往往出现被动局面。对醉酒人依法处置,应当重视五个方面:一是善意的约束看护;二是得体的语言控制;三是合理地使用警械;四是科学地加强取证;五是必须的警力优势。  相似文献   

5.
所谓群体性事件现场"软处置",是指民警在群体性事件现场以对话方式解决参与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众诉求或利益问题。通过对话能够解决武力威胁和震慑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中,受民警自身素质的影响,还无法和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进行对话。表现在: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形成阶段,民警不愿意与群众对话;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对峙阶段,民警不懂得与群众对话;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激化阶段,民警不敢与群众对话;在群体性事件处置各个阶段中,民警不善于与群众对话。  相似文献   

6.
处置醉酒人,既是基层公安民警的常见问题,也是接处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在酒精的刺激下,醉酒人思想意识的失控,行为动作往往带有暴力性,绝大多数有过激行为。民警在处置醉酒人时,有的麻痹大意,有的执法工作不规范,有的携带的警械装备不充分,有的取证意识不强,有的警务实战技能不强,往往出现被动局面。对醉酒人依法处置,应当注意针对性,重视五个方面:一是善意的约束看护,二要得体的语言控制,三是合理地使用警械,四是科学地加强取证,五是必须的警力优势。  相似文献   

7.
合法准确对醉酒者进行约束,需要执法民警准确认定“醉酒”的含义和类型,正确界定约束行为的法律性质,及时收集、固定证据,在约束行为中采取得当的措施,包括约束的方式、场所、期限等。当然,还涉及民警指认的法律效力和行政案件的证明标准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在处置诸如"瓮安事件"、"石首事件"等疑似命案过程中,存在初查工作不细、事件定性草率、态度粗暴简单、情报信息失灵等问题。为此,要高度重视疑似命案现场的勘查取证工作,同时注意现场处置和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对噪音扰民类警情的处置是长久以来困扰基层公安民警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典型案例凸显出噪音扰民问题处置不及时、不彻底带来的危害性。公安机关要处理好噪音扰民类问题,不仅要解决各类噪音扰民情形的管辖权问题,还要填补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解决基层民警处置此类警情时存在的技术能力难题。从警情处置的角度出发,要求各单位在处置相关问题时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噪音扰民警情处置提供法律支撑;明确民警在噪音扰民警情处置中的地位,全面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引入分贝测试仪等技术设备,为噪音扰民问题的准确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投毒杀人案件侦查取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投毒杀人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取证不及时、不全面和缺乏针对性,物证保全不当和送检不及时。针对这些问题,侦查人员在侦查时,应以投毒现场为中心,围绕投毒方法、毒物来源、因果关系、危害后果等全面取证。现场勘查时,除提取常规痕迹外,还要着重提取投毒杀人案件的特有痕迹物证;审讯犯罪嫌疑人时,要设法固定口供;要完善证据体系,学会运用间接证据证明投毒杀人的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