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的概念和对幸福标准的评价,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30多年后开始进入社会公众、政府和学界的视野,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发展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的幸福为本.幸福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课题,但究竟什么是幸福?评价幸福的标准是什么?答案大有不同.我们在这里提出“大多数人幸福”的概念及其发展指标体系,并以这个基本认识和评价体系对国内的城市发展进行考察评价.我们并不指望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新的理念和分析方法,但我们希望能够籍此引发对中国未来城市化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进而中国怎样才能真正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的更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政策科学的基础问题,是公共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近年,学者们提出并探讨了"以人为本"、"公平"、"公共性"以及"幸福"等价值取向,构成了当前公共政策的多元价值体系。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深入探讨,保证了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方向,促进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的发展是与幸福的理解密切相关的,从理想的人到现实的人,展现了马克思哲学逐步深化的历程,也为我们提供了把握马克思幸福思想轨迹的内在线索。马克思的幸福思想与哲学及其它思想是二位一体,前者在后者中孕育发展,是后者的应用和体现,后者是前者的主要存在(表现)方式。从学科性质上讲,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实质是一种"幸福哲学"。马克思的幸福哲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幸福论形成的基石,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人的本质的观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观点和共产主义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幸福论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前提。从"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再进入到"以人的幸福为中心",这是发展观的重大转折与变革。以人为本的幸福观与马克思幸福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对马克思人类幸福理论的科学把握和正确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与西方人本主义、中国民本思想有一定的联系,但更重要的是有原则区别。以人为本贯穿科学发展观的始终,规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而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人的全面发展"正式写进党的文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观的一个原则或根本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始终和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内在的本质和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蕴含丰富,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出发,结合中国实际,赋以人为本予新的时代内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它既是唯物史观的鲜明特征,又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十八大报告的题中之义。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实践者和评价者,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没有提出系统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但他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的共同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终极价值目标.邓小平思考的重点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给中国人的发展提供现实条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为,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对当今中国和世界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蕴含丰富,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出发,结合中国实际,赋以人为本予新的时代内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它既是唯物史观的鲜明特征,又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十八大报告的题中之义。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实践者和评价者,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内涵、外延意义重大."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内容,也是推进文明发展道路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它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亲民、爱民的形象。在发展观中确立“以人为本”理念,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为涉及到人民群众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和依据。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应当从现在的具体事情做起,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是以人为本。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的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中国历史上的以人为本思想其本质是封建统治者"王天下"的工具,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君主利益的.西方传统的以人为本理念在反对宗教神学、封建专制和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它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内部的狭隘的观念.我党新时期的以人为本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建立在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物质基础之上.其实质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迫切需要我们搞清"人""本"的含义,进而追索人的根本利益所在究竟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以人为本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人的幸福为本。在当下以人的幸福为本具有普世性、特殊性、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不是政府出于对人民表面性的尊重和技巧性的策略而提出的政治口号,它是在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人道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基础上的积极扬弃和继承发展。"以人为本"内容十分丰富,既可从社会主义本质观方面得到总体体现,又可从利益分配、执政方式、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具体层面得到体现。要想"以人为本"真正产生功效,使其从"应然"渐进到"实然"的状态,在实践中就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价值主体地位,而且要将其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作为发生在中国的一个世界历史事件而成为全球关注的对象,它还将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事件、知识事件并由此展开关于中国、关于中国道路等等的话语建构。事件和政策事件是回归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的研究方法,运用这一方法,本文提出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建构的若干主要的知识化议程,即"思想"作为中国政治范畴的话语建构,"经济"作为中国政治范畴的话语建构,"协商"作为中国政治范畴的话语建构,"合作"作为中国政治范畴的话语建构等。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但这个核心和本质本身却需要进一步的解读和分析,因为只有深入把握它的内涵,才能回答和判断为什么要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了什么等一系列发展的科学性即正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发展观,从它阐述中国发展目的是"兴国"和"富民"、发展过程是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发展要坚持当代人和后代人利益的统一等方面看,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佛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丰富发展,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禅宗体系。通过借鉴禅宗的哲学思想,探讨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可能解决途径,通过激发人的纯粹理性追求来克服经济人假设局限,注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本质以提出价值判断的研究方法,运用"中道思维"处理社会关系矛盾对立的思维观念和研究对象上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关怀追求,有利于开拓中国特色经济学研究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著名政策科学家约翰.W.金登教授的多源流分析框架是公共政策分析中非常有效的工具,对分析政策议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将多源流理论引入我国农村校车安全管理政策议程中,梳理校车安全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以及机会之窗,指出政府重视、焦点事件以及多方参与等会直接影响公共政策议程,引发政府关注,并最终推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  相似文献   

20.
理论思维是人特有的一种素质 ,是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深层的全面本质及深层本质之间联系的能力 ,它可以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性(包括普遍规律)。这是一种从整体上、全局上、本质上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理论思维作为抽象层次较高的思维 ,它的主要代表是哲学思维 ,其中唯物辩证的思维能力(包括唯物史观的思维能力)是其实质或核心。我们党的政治要求集中表现在其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上。因此 ,要想为党、为人民做好工作 ,就必须深刻理解党的政治要求 ,而要做到这一点 ,没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是不行的。这是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