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论立案与提起侦查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案与提起侦查程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立案的程序意义与实体意义以及立案前审查行为的法律属性的剖析可见 ,侦查立案不应是与侦查并列的独立程序 ,而只应作为提起侦查的具体步骤。以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为灵魂 ,提起侦查的条件应概括为 :侦查主体对于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中存在可能构成犯罪的事实 ,以及报案和侦查主体自行发现的材料除但书的情形外 ,可以提起侦查。完善的提起侦查的程序为 :犯罪嫌疑信息的获知与处理 ,犯罪嫌疑信息的审查 ,确定是否成立刑事案件和正式实施侦查。  相似文献   

2.
立案是侦查的开始,具有程序和实体上的双重意义.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来说,立案制度直接影响侦查的力度.世界各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案的法律地位、程序、范围及条件的规定各不相同,其中不乏合理之处.比较世界主要法治国家和地区的立案制度,对照我国的情况,揭示现阶段我国对贪污贿赂犯罪遏止不力在立案环节上的症结.  相似文献   

3.
“以事立案”和“以人立案”是立案的两种基本模式。在毒品案件侦查中,“以人立案”是主导模式。确立内心确信的毒品案件立案观,符合有关立案条件的法律条文涵义,能够使刑事诉讼程序更加“合情合理”,是充分行使侦查权的需要,法律允许立案有误差并专门规定了撤消案件的制度,侦查程序的启动在国外有随机型和程序型两种启动程序,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刑事立案程序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立案程序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初始程序,它标志着国家对于犯罪行为追诉的正式开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将立案程序规定为并列于侦查程序的独立程序,但是立案程序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实践中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从侦查启动的固有特性来看,我国应将立案程序并入侦查程序予以规定,同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立案程序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网上追逃作为一种高效的侦查手段,被公安机关广泛应用。但由于缺乏法律依据,网上追逃也存在诸多争议,异地羁押期间应否计入刑事拘留期间便是其中之一。应当将网上追逃这种高效的侦查手段写入刑事诉讼法,而且要细化网上追逃的执法程序,明确立案地、抓获地公安机关的职责,使公安机关的侦查权力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据、有序地行使,也为检察机关顺利实现法律监督职能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经济犯罪的隐蔽性、复杂性凸显出经济犯罪侦查初查的重要地位,经济犯罪侦查初查折射出我国受案、立案制度的缺陷:立案规定与侦查实践的不协调“、立案前审查”的规定与初查实践的不协调、秘密侦查规定的缺无与司法实践的不协调。应当立足于我国的社会现实,客观把握侦查工作的规律,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的受案、立案制度:立足实践需要,使秘密侦查有法可依;反映客观规律,科学确定启动侦查程序的条件;适应时代要求,完善对侦查权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2012年《刑诉法》增设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可用来防范隐形超期羁押现象。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前提在于需要被追诉人处于捕后羁押状态且公安机关尚未变更羁押措施。合并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和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审批程序不足以保证前者效力,可以现有的防范超期羁押的制度保证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效力。目前,侦查羁押期限的监督机制难以切实发挥不当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防范作用,应设立双轨式的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先行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侦查价值看侦查立案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的目的价值主要包括秩序价值和自由价值,这一对价值矛盾在整个侦查程序中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作为侦查的启动程序,立案及其条件必定要受到这对价值矛盾的深刻影响。首先,在立案程序中,秩序价值应当占主要地位,因此,对立案条件不应做过于严格和机械的规定,而应使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其次,自由价值在立案程序中也应有所体现,由此决定了法律又必须对立案条件进行限制,使其规范化、可控化。  相似文献   

9.
"以事立案"和"以人立案"是立案的两种基本模式。在毒品案件侦查中,"以人立案"是主导型立案模式。文章的观点是,在毒品案件侦查中,应确立内心确信的立案观,这既符合有关立案条件的法律条文涵义,又能够使得刑事诉讼程序更加"合情合理",而且与国际通用的立案观吻合。  相似文献   

10.
对侦查羁押制度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羁押是各国刑事诉讼中普遍适用的、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羁押还不属于我国的强制措施体系;这种存在正当性价值基础的侦查羁押制度理应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是国际上刑事司法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我国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把被害人规定为诉讼当事人,从刑事诉讼基本原理的角度分析,这种把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提到当事人高度的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在司法实践中也名不副实。被害人的刑事诉讼中的科学定位应当是特殊的诉讼参与人,根据特殊的诉讼参与人的定位,被害人应当享有一定范围的程序启动权和广泛的程序参与权。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复议制度既是一项快捷、及时的救济制度,亦是一项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我国刑事诉讼中也有类似的刑事复议制度,但是存在很多缺陷,应模仿行政复议制度尽快加以完善。当然与行政复议为行政诉讼前置程序的特点相比,刑事复议是在刑事诉讼中进行的,有很多不同之处,其完善也应符合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无罪推定作为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 ,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其原因就是其本身的科学性。无罪推定体现了一个国家法制民主文明化的程度。我国虽在 1996年刑诉讼中规定了无罪推定的一些精神 ,但并不到位 ,是相对的无罪推定。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与世界法制接轨的角度出发 ,我国在刑事诉讼立法中应大胆推行西方的无罪推定原则 ,以使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现状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事诉讼中排除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是诉讼程序民主化、法治化的必然要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刑事诉讼的采证规则之一,我国对此却没有在立法层面体现,在实践中对非法证据也是很少排除。我国应借鉴美、德等国有益的做法,建构起完整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宪法中明文规定正当程序或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性条款,对非法言词、实物、衍生、侦查陷阱证据依法排除。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研究的重要课题.调查表明,非法证据问题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仍然十分突出.结合司法实践,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非法言词、实物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范围,以侵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手段收集证据为限;非法实物证据排除应设立轻微损害和利益保障两个例外原则;确立公诉机关对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非法证据的衍生证据则不予排除.  相似文献   

16.
论公诉职能中的刑事诉讼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监督职能是公诉职能的应有之义。刑事诉讼监督的方法主要有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开展侦查监督、运用刑事抗诉权进行刑事审判监督以及通过初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开展刑事诉讼监督。为此,需要建立健全包括公诉一体化机制、协调配合机制、工作情况报告和通报机制、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起诉的内部制约机制等刑事诉讼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刑事诉讼法在规定“任何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同时,又保留了1996年刑事诉讼法原有“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两者抵牾,必将导致司法实践中的困惑和冲突。必须认真对待两者的冲突,顺应刑事诉讼自身发展的规律,以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的实现为导向,兼顾司法实践需求,降低法律自身的冲突,避免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这一法律原则落空,应提升法官的心证能力,去除对口供的路径依赖心理,实现从人证到物证侦查模式的转变,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降低非法获取口供的诱因,以实现对两者冲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妨害公务罪、非法经营罪等是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常见罪名,但是上述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特别是在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规制妨害疫情防控行为时要特别慎重,把握好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之间的限度。在刑法应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重从快打击涉疫情犯罪行为,有效震慑犯罪分子,恢复社会秩序。另一方面,考虑到刑法的谦抑性和刑法最后保障法的特性,有必要在刑法适用的过程中从刑法的基本价值、刑法教义学、刑事政策等方面进行限定,确保公平、正义、合理适用刑法,确保疫情防控不偏离法治的路线,确保刑法在疫情防控中的适用保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自白任意性规则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只有基于被追诉人自由意志而作出的自白,才具有证据能力;缺乏任意性或具有非任意性怀疑的自白,不具可采性。以自白具有任意性作为取得证据能力的要件,现在已经为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国家所共认。我国应确立自白的任意性规则,以进一步实现我国诉讼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待被告人供述可以说体现了一个国家刑事诉讼价值与被告人人权保护的现状。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由于过分注重被告人口供导致一些冤假错案。这除了观念上的原因, 根本在于我国证据理论缺乏对自白相关规则的研究,立法规定也粗糙。因此,从理论上对自白规则加以研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