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5年高校领导海外培训考察团于5月28日至6月26日对法、德两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深入了解了法、德大学教学管理与学科建设、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情况,并得到如下启示采取积极措施,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强我国高校区域性的合作与对外交流;高度重视科研与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强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和大学自身的特色意识.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对世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与高等教育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高教自身看待质量转向从科技人才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认识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加快人才培养改革,服务和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改革路径是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的上移,提高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与优势学科建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构建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2002年6月,山东省高等教育考察团赴瑞典、德国访问考察。考察团由高校党委负责同志和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工作人员组成。考察团访问了瑞典高教署、南方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柏林应用科技大学,参观考察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德国洪堡大学,与我国访问学者、留学生进行了交流。考察团还到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参观了马克思的故居和展览馆。我国驻瑞典大使馆对考察团访问非常重视,邹明榕大使会见并宴请考察团全体成员,介绍了瑞典情况,大使馆教育参赞孙玲陪同考察。通过考察,对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尤其是高等教育有…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来自全国高校的中青年干部学员组成三个考察团,分赴广东、辽宁和上海等省市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活动。通过对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考察,学员对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大学发展与社会进步间的关系有了更透彻的思考,对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笔者随2005年"高校领导海外培训考察团"于5月28日至6月26日赴法德名校进行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对法、德高等教育有了一定了解,受到启发,基于此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如下建议集中力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分类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校企合作,强化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15日至24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兰春的带领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2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广东省高等教育考察团一行,对广东地区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考察的高等学校包括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韶关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五邑大学共十所院校。这些学校类型、层次、性质和历史都不同,有的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水平大学,如中山大学;有的是广东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如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医学院、广东海洋大…  相似文献   

7.
从高等教育质量、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角度出发,选取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出异质性;从中介效应来看,科技创新能力在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且在总效应中所占比重为51.47%。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增强区域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政府、市场的权力生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元主体治理的复杂系统.作为高等教育的治理主体,大学、政府和市场不仅是一个"关系共同体",而且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以此为基准构建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分配与平衡彼此之间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9日至20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23期高校中青干部培训班的51名学员对江苏省高等教育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听取了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同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江苏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报告,先后考察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和苏州大学等8所高等学校,足迹遍及南京、扬州、镇江、无锡和苏州五个城市。江苏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其办学特色,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江苏省高等教育总体发展状况江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长江下游…  相似文献   

10.
未来几年,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办学效益低下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制约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主要因素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与资金投入不足并存;高等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高水平大学的规模、学科结构、育人质量、办学效益的协调发展,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上;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此要实现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同时在操作层面上建立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和机制,以谋求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11.
农村房屋不是商品,但可以转化为商品并上市交易。农民拥有自己的房屋所有权,但并不拥有土地的所椒;农民买卖自己的房屋,并不能买卖属于集体的土地。因此,农村房屋买卖应该实行“房地分开”;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购买农村旁屋,但除了支付房屋价格以外,还应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地租,地和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城乡资产融合,城乡房屋同地同房同质同价,政窬在整个城乡房屋的开发环节、持有环节、交易环节都能收取税放,这种税放收入量大、稳定,应该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昆明市公安局不间断地组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拐卖儿童犯罪案件的多发势头。但此类案件还是边打边发,难以有效根治。原因:1、买方市场巨大的需求,刺激着拐卖儿童犯罪的滋生与蔓延;2、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违反计划生育,子女“放养”现象普遍。建议:1、从立法上加大对拐入地买方市场和买主的打击、惩处力度;2、对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家长制定具体的处罚条款;3、出台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协作工作机制;4、建立全国性的失踪被拐儿童父母DNA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从深层看,就是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认同是民族产生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成员所认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也不断发展,从而推进民族认同的变化,并制约着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民族认同的程度、民族凝聚力的状况。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对民族领导核心的认同程度。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拉开了建设民主、自由、富强的现代中国的序幕;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改变了中华民族政治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当前,我国社会有两个“认同点”(或“凝聚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民生问题,二是腐败问题。只有坚持全面的改革开放,才能推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这一主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全面地评述,并且敏锐地捕捉和紧跟思想文化界的前进脉络,与时俱进,大力推动思想文化界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构建和谐、创新型社会的一项非常必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政治导向的过程。这一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品质,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共命运,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发展相一致。现代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不会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会发展和丰富其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会过时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人们的生活、工作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研究网络对青年的影响 ,积极制定对策 ,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消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使国家的界限变得模糊 ,对国家的职能和作用产生冲击 ,对国家的主权地位提出严峻挑战。但这并不能得出民族国家过时甚至消亡的结论。因为 ,无论从一国之内还是就世界范围来看 ,政治的冲突、经济利益的差异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对立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全球化并没有创造出使国家最终消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民族和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历史发展沿革之阐述、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本质上的权力与权利之分析、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法律控制的法理内涵棗法律与权力关系之阐发、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诉讼价值和目的的评价,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层面上,批判与分析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基本理论现状,提出相关认识,以促进刑事强制措施理论的完善,推进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强制措施实施民主化、人权化、进步化之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司法机关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又破坏了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本罪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作伪证的行为,"威胁"和"引诱"的认定一定要慎之又慎;本罪犯罪主体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实践中多数是律师构成;犯罪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是行为犯,因而必然存在未遂形态。要关注本罪的刑罚适用,免于处罚的情形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