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湄公河惨案发生后,中老缅泰四国合力建设安全执法机制体现了各国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的美好期望,湄公河惨案的侦破展示了国际侦查协作的优势。在共同协议和安全联合执法的框架下,加大了湄公河流域国际侦查协作建设力度,推进了情报交流、联合巡逻、治安管理、重案共侦、资源支持等五大机制的建设,并将流域各国的合作推向更深层面。  相似文献   

2.
湄公河惨案发生后,中老缅泰四国以此案的侦破为契机,组建湄公河航道联合巡逻执法队伍,至今已开展九次联合巡逻执法,执法效果显著。但联合执法仍然面临着司法制度的差异、巡逻执法机制的缺陷、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复杂的地理环境等主客观困境。全面维护湄公河航道的安全,需要加紧制定和完善联合执法队伍在执法权限、司法协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扩展联合执法的广度及加深联合执法的深度,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和与相关国际组织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老缅泰湄公河安全合作机制是一新生事物,已经引起了四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纷纷加大了对湄公河区域的战略投入.在四国安全合作机制中各方关注的利益重点各不相同.未来湄公河“金三角”流域一带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四国安全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大力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户中国不但具有重要的外交意义,更能推动东道主城市全方位发展。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作为澜湄流域第一个执法安全类政府间国际组织落户昆明,可从多方面助力云南发展。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对国际组织总部管理经验不足和服务保障滞后等制约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杰进  诺馥思 《外交评论》2020,(3):45-68,I0002,I0003
为什么在湄公河流域已经存在数十个国际合作机制的情况下,还要建立澜湄合作(LMC)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既有研究大多强调湄公河流域大国国际制度主导权竞争的宏观背景因素,而较少关注澜湄合作机制的新制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即澜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究竟"新在何处"。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等既有国际机制相比,澜湄合作机制具有两大新的制度特征:一是议题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议题外,还增加了区域安全合作以及水资源合作等新议题;二是集中程度更高,与之前合作机制主要由"职能部门引领"以及"借用"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国际秘书处的做法不同,澜湄合作机制采取了"领导人引领、各部门参与"的机制运行模式,并逐步建立独立的国际秘书处。通过运用国际制度理性设计的理论模型,本文考察了在湄公河流域国际合作中上游国家与下游国家之间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分配问题和执行问题,并以此解释了澜湄合作新制度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虽然中老缅泰四国安全合作机制刚刚建立,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但总的看来,四国安全合作具有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应让老缅泰明白中国进一步合作的意愿,注重营造四国共同利益,以经济合作促进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以机制建设固化四国合作模式,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与美、日、印等域外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1日中国对糯康等四名缅甸籍公民的死刑执行,标志着湄公河"10.5"惨案暂时告捷。这是中国警察在国际执法合作中的里程碑。然而对涉案杀害中国船员的9名泰国军人的法律规制,泰国官方尚无答复。表明中国警察国际执法合作仍未结束。本文选取湄公河惨案侦破为切入点,解读中国警察国际执法合作,分析中国警察在侦破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则,总结案件侦破过程中国际执法合作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为日后破获此类案件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与此同时中国边境地区跨国犯罪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糯康案"的发生加快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的进程。本文以中国与东盟国家执法合作的必要性为出发点,从国际公约、区位特征以及各国司法现状等方面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作出初步探索,在行文中也兼顾探讨湄公河流域国家刑事执法合作的立法构想,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刑事执法合作完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9.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毒品问题由来已久,该区域的毒品货源主要来自于“金三角”,中国毒品的主要来源地也是“金三角”。境内外贩毒集团利用地缘便利因素使云南成为向全中国渗透毒品的销售市场和走私贩运通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毒品问题主要体现在天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对毒品经济的依赖性大“、民地武”利用毒品掌控经济与政治命脉“、新技术+新手段”贩毒模式加大了毒品治理难度,以及毒品滥用致病致贫且恶性循环态势突出等几个方面。云南省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毒品问题面临替代种植困难重重、周边“民地武”对我国的安全威胁长期存在、毒品滥用风险大危害多、国际禁毒合作面临的问题较多、禁毒执法安全合作法律问题亟需解决等诸多挑战,应在上述方面加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第一项全球性反腐败法律文书,首次在国际一级建立了反腐败五大法律机制:预防机制、刑事定罪与执法机制、国际司法合作与执法合作机制、资产追回与返还机制、履约监督机制,对形成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格局和健全完善我国的反腐败法律制度及对外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具有重要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大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的统称)次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相关国家围绕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问题产生了一些争议。尽管目前该流域存在不同形式、不同层面、不同行为体参与的合作机制,但由于跨国水资源问题的敏感性和复杂性,现有机制无法有效解决本地区的水资源安全问题。本文引入多层治理概念,探讨次区域建立新的治理模式的可行性。中国作为上游大国,应积极推动新的多层治理机制的建设,尤其是推动建立覆盖全流域的水资源合作机制,促进次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善治,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2.
当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局面波谲云诡,流域内涉枪违法犯罪“暗流涌动”,部分国家和地区走私贩运枪支、弹药违法犯罪依然高位运行,严重威胁我国边境安全和海外利益,值得高度关注。基于2022年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靖枪行动”的分析视角,聚焦流域内涉枪违法犯罪的生存样态与发生机理的“二元”分析,从“合作基础、技术保障、行动逻辑、制度规制、价值目标”五个维度提出治理逻辑和路径,期冀为进一步遏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涉枪违法犯罪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跨境联合执法保护涉及现时保护、联合侦查和取证和警务外交等环节和要素。中国公民湄公河被害隶,为执法保护理论到实践的深层次发展提供了一次很鲜明的例证。海外公民安全保护的警务对策需从以下方面提升效能:升级驻外警务联络处保护公民安全的功能.以信息平台为纽带建立全球的联盟体系,建立海外民间联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和湄公河五国的共同努力下,澜湄合作进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明确把政治安全作为三大合作支柱之首。作为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要导向的次区域合作机制,政治安全重要性的凸显无疑是澜湄合作机制中的一大亮点。正确理解其政治安全的内涵,需要从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范畴进行解读。同时,政治安全支柱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各成员国都不是被动接受这一支柱,而是由于共同的需要达成了共识。在中国与湄公河五国继续推进澜湄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政治安全在其中所起的支柱性作用,努力为构建澜湄命运共同体、实现地区合作共赢创立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月14日,为期15天的“亚洲国家禁毒执法研修班”在云南警官学院结束。这次“亚洲国家禁毒执法研修班”由国家商务部举办、公安部承办交云南警官学院具体实施。17名研修班学员分别来自柬埔寨、老挝、蒙古、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越南等国家,均为政府禁毒执法部门的司、处级官员。在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中,研修班学员学习了《中国国情介绍》、《中国当代经济发展概况》、《中国警务制度》、《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禁毒战略评述》、《禁毒立法与执法》、《警察职业暴露与艾滋病职业防治》等内容,参观了公安实战部门,参加了教学…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实施4年多来,两岸建立了直接、正式、制度化的业务合作关系,为两岸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等执法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就应对海上违法犯罪行为而言,该协议的内容还显得较为原则,需要双方有关部门累积共识,在协议的框架基础上尽快完善两岸海上执法司法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全球化为背景,立足国际警务执法合作、打击跨国犯罪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等方面国际警务执法特色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结合我国公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系统分析公安国际警务执法队伍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现有国际警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等,积极探索公安教育中以公安智库建设联动和国内外警务合作与交流为平台的学科交叉、跨文化、特色管理的国际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发掘成人教育教学及科研的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是东南亚的一个次区域,连接6个国家。在东盟推进合作的行动中,该区域成为了重要的目标和对象。有关该区域水资源的共享、开发、利用和保护等规则须依托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而形成。本文从国际法角度分析了国际水道共享中的有关问题,明确了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基本法律规则和原则。  相似文献   

19.
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系行政执法机关内部审查执法行为是否合法、合理的纠错监督程序。临夏州应急管理局以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为契机,在规范审核主体、审核范围、审核内容、审核责任制度设计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形成了《审核制度》文本。以《审核制度》文件为样本研究对象,旨在探寻解析《审核制度》文本中的制度规范设计缺漏及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可行性建议,以促执法单位适时修订完善法制审核规范文件,提升法制审核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20.
警察权存在的正当依据在于维护社会治安,因此,有必要从宪法高度明确警察权的功能,建立警察权法制化的评估机制和执法责任制,采用一定的法律原则对警察权进行规制。充分利用和进一步完善执法安全国际合作机制,保障"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互联网+"背景下,衍生出的涉警网络舆情问题,使得警察群体应对乏力,导致舆情制度不完善、思想认识不到位。应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将治安社会治理逐年常态化,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执行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全面深化公安工作改革,要正确认识刑警除罪权、警察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警察出庭作证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