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正在成为全球社会和经济发展共同关注的重点。通过对日照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发展日照物联网产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隐私权是隐私权在网络及网络环境中的延伸。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保护,应在借鉴国际范围内隐私权保护模式的基础上,确立隐私权为独立人格权的法律地位,并制定专门的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以构建我国完善的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艳照门”事件给人们的重要启示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隐私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隐私权保护的价值基础呈现出细微的差异性,隐私权保护与社会知情权之间产生一定的冲突。我国应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通过个人数据保护的国际合作等渠道强化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隐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话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网络隐私权则是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自然延伸。目前网络隐私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强化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网络立法的当务之急。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应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国外有关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现状,提出完善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及各种网络信息平台的普及和兴起,公民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成为一种新兴的方式。网络监督以其特有的时效性、匿名性以及自由性,极大地激发了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热情。但公民的网络监督权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导致监督权的滥用,亦不利于国家工作人员隐私权的保护,还会造成两者的冲突。以国家工作人员隐私权的特殊保护为视角,探讨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协调公民网络监督权的行使与国家工作人员隐私权的特殊保护之间的冲突,希冀对健全监督体系、规范监督行为、完善隐私特殊保护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隐私权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它伴随着人们对自身的尊严、权利、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然而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资料的隐秘性和安全性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网络隐私权如何得到安全保障,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隐私权内涵、特点分析,对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被公认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新的发展方向。随着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广连应用于许多领域,特别是对公安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物联网技术在公安领域的应用也成了近几年公安工作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在公安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了综述,以期理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公安物联网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网络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带来极大冲击。面对网络空间个人隐私权被侵害现状并结合国外隐私权的保护经验,我国需要采取立法、网络管理、行业自律、提高隐私权保护意识等综合措施,对网络空间隐私权进行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9.
《世界人权宣言》中关于隐私权的规定确立了隐私权人权规范保护的一般模式,并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得到了落实。通过欧洲人权法院的判例解释,《欧洲人权公约》对隐私权的规范保护更为细化和具有可操作性。参照人权文件的保护模式,各成文宪法国家通过释宪、修宪、制宪等分别从隐私权客体内容的角度对隐私权进行规范保护。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各国宪法文本对隐私权客体内容的保护与人权保护的价值相连,具有开放性,满足了当代社会隐私权保护的实际需要,代表了隐私权规范保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是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属于民事权利,为私权。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利的保护、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国家把隐私权列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护,还有一部分国家概括保护,在出现隐私权被侵害时,根据判例和法规直接保护。我国民事法律发展较慢,对人格权的研究更为落后。由于民事法律中没有条款保护隐私权,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非常普遍,审判实践中,侵害隐私权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为顺应世界民事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注重了对民事法律研究,但是,由于法律的滞后,隐私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笔者只能运用所学的一点浅薄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对我国当前隐私权保护存在的不足,以及完善法律保护制度,浅见一点自己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将个人信息在网上传播,导致被传播者的个人安宁遭到破坏,那就超越了法律的规定,存在侵犯公民隐私的问题。把隐私权纳入人格权保护范围,一方面使公民明确个人的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护隐私权的自觉性,做到有法可依,推动法制建设。另一方面使司法、执法机关有法必依,不仅不会造成原有体系的不和谐,相反是对原有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亦是矛盾突显期。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本文从对该问题的现实必要性和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探索完善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已进入风险社会,现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业态,在带来消费贷款极大便利的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各种风险不容小觑。现金贷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结构的创新在于创造了以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为中心的竞争型借贷市场,也让金融消费者和提供者在金融风险的吸收与分散中首当其冲。现金贷消费者保护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贷款的风险暴露、风险承担、行业健康发展的新型风险治理范式的作用机制,折射出遵循法律规则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贷款风险吸收能力是否符合借贷便利和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的理性,这已成为现金贷消费者保护的风险治理进路的逻辑起点,并有利于实现合理价格的现金贷目标。本文通过对现金贷相关概念的比较对现金贷的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分析了风险社会背景下现金贷的法律风险及刑事风险,提出实现现金贷消费者风险吸收能力与现金贷资产风险匹配的金融风险治理进路。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隐私权越来越成为一项必不可少与亟待加强保护的人格权.世界各国对其立法趋于完善,而我国法律中始终未将隐私权作为独立的权利加以保护.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相似文献   

15.
谢丽萍 《工会论坛》2007,13(6):117-118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赋予了隐私权新的内容和特点,拓宽了隐私权的客体范围。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成为网络隐私权的最大威胁者。目前,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行业自律模式,一种是政府为主的立法规制模式。我国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应与国际准则接轨,首先要加强相关网络立法,其次就是加大政府部门的自律。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公开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政府信息公开应兼顾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保护存在范围不明确、缺乏有效救济等问题。文章力求找到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权保护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佳解决办法,使政存信息的公开在不损害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情形下正常运行,实现论民个人隐私权得到保护的同时,又能正常享有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以求真正实现我国法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交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在现实世界里运用互联网、以数字化方式建立人际交往关系、表达和传递自己的个人信息.互联网这一“第四媒体”在生活中的悄然融入,虽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共享信息、展示自我”的平台,但由此引发的隐私过度暴露问题却不容小觑.鉴于社交网站所引发的隐私争议,以语境完整性理论的视角分析争议背后的隐私风险与规制困境,在借鉴域外保护隐私权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探讨我国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有效机制,以期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实践运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有关网络隐私权保护的问题也益发凸现。如何有效保护网络隐私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文章分析了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模式及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尊重隐私权已得到社会的共识。隐私权是文明社会的基本需要,注重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有助于维护公民人格尊严,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建立隐私权体系,加强隐私权保护有利于保护个人安宁与安全感。给人们留出个人生活空间,充分拓展个性,免受他人非法侵扰,形成全社会隐私权保护意识,不但不会影响反而有利于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人格利益被视为人的最高利益,隐私权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人格权,受到普遍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就对于隐私权这一问题在人格权法中专门立章阐述。专家学者对于隐私权问题也有诸多论述。但是,由于国内隐私权立法的不完善以及科学技术发展,都给隐私权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任何权利都是要有限制的,不能盲目保护。在立法上对人格权的规定要注意法定化和开放化,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解决好了,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本身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