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许晓军 《理论前沿》2009,(13):44-45
劳资博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分化的必然表现。工会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要适应我国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充分履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神圣职责,通过博弈制衡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因劳动者不胜任工作或生产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用人单位需要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并相应扣减其工资报酬,这也是劳动争议高发的领域。用人单位在调整劳动者岗位和薪酬时应当合法运用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依据并合理作出调整变更行为,以避免产生劳动争议,更好地维护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工伤保险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相当多的劳动者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何确认事实劳动关系成为工伤认定中的一大难点,有必要对工伤认定过程中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主体和标准进行确认,对特殊情形下事实劳动关系进行确认,以维护好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劳动法把保护者的合法权益 ,调整劳动关系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立法目的。本文论述其产生的社会基础 ,指出该目的在立法过程中人们的认识和接受历程。文章力图从多个角度说明劳动者为何为“弱者”,强调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者结合劳动法律规范阐述了劳动法立法目的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是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两类用人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务关系是《合同法》的调整对象。前者体现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后者体现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只有正确分析和区别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才能合理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正确解决用人领域中相关纠纷。  相似文献   

6.
基于劳动争议主体间法律关系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在证据占有、收集、提供、举证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劳动者。因此,规范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中占有、收集、提供证据的行为,强化其举证责任,不仅有利于查明劳动争议的事实真相,也有利于从程序上保障争议的公平公正解决,它将从实体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将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界定为劳动关系更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劳动关系是雇佣关系的一种发展形式.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在法律调整的不断变化中,其边界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本质上的,而是法律理念的差异.兼职大学生是社会制度性弱势群体,符合劳动者的从属性特征,学生身份并不能阻碍兼职大学生劳动者资格的认定.当前,应将兼职大学生作为“特殊劳动者”,切实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专门法律,突出和强化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工会在劳动关系领域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赋予工会的权利主要是维护权、参与权、集体协商权和监督权等。  相似文献   

9.
刘传文 《工会论坛》2010,16(4):48-48
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做好劳动争议调解是工会维权工作的重要方式。由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需要工会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来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下岗职工是当前社会一特殊劳动群体 ,在其下岗期间 ,如何正确处理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保护下岗职工的劳动权利实现及兼顾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 ,是司法实践中难以处理的难题。本案从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机构和法院截然不同的裁判进行适用法律方面的探讨 ,建议把下岗问题纳入法律调整范畴 ,参考国外劳动立法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劳动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公益诉讼作为公益诉讼的一种,是公益诉讼制度在劳动法领域的典型适用。由于我国当前存在着劳动公益诉讼立法的严重缺失,对于目前众多公司、企业日益严重既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现象,弱势群体劳动者依法维权显得苍白无力。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建立劳动公益诉讼制度,来维护劳动者合法劳动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劳动法通常被认为是对劳动者或雇员进行倾斜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当我们将当代劳动关系主要形式的雇佣关系及其法律调整置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时,它不再仅仅具有平等主体之间的自治的性质,而且获得了经济、社会的属性.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也担负起调整整体经济运行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对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我国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司法实践也存在不同的做法。主要有适用《合同法》第126条与适用劳动法两种观点。从劳动合同的本质来看,应该承认涉外劳动合同中存在法律冲突。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要进行法律的相应完善,这可以从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进行限制,引入保护弱者利益原则和直接适用的法理论来着手。  相似文献   

14.
事实劳动关系是一种既成事实、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规范、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和重要方面.无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是事实劳动关系的典型形态和首要之义,而有限度、有范围地将无效劳动合同、双重劳动关系的某些情形纳入到事实劳动关系中使得其外延出现了明显的扩大趋势.现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不足与缺陷是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事实劳动关系的本质之核,在于维护与实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追求实质上的劳动公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一的职业介绍活动不能满足企业和劳动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应运而生。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屡屡出现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模式作了具体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从人力市场归一化的分析来说,应当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但在劳务派遣实践中,因为存在着劳务派遣工权利保护的障碍来自于系统性的用工歧视制度结构,劳务派遣立法过程中缺少充分的意见表达通道,致使劳务派遣中利益攸关的劳动者无法将自己的利益需求有效表达出来,劳务派遣实践中劳动者利益保护成本相对较高等原因,给劳务派遣工的权利带来了多重损害。应当通过构建平等的法律文化,建立有效的劳务派遣工参与机制和管理机制,完善并严格法律法规,把劳务派遣真正关进法制的笼子里,构建接近正义的法律适用体系,开展员工关怀、培育正常良性的雇佣关系,注重技能培训、提高企业的责任承担能力,发挥工会作用、保障民主权利等机制,才能真正实现人力市场的统一,为劳务派遣工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尚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在劳动法律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应坚持保障人权、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等原则。同时,还应从立法、司法、行政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并加以完善,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人权法对移民工人的保护以国民待遇为基本原则。而我国现行立法限制了外籍劳动者在华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对其他劳动权利的保护应当实行平等保护。目前以限制和管理为中心的规范方式难以充分保障外籍劳动者权利的实现,我们应当建构出一套规范和保护在华外国人就业权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工已占职工队伍15%,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他们已成为我国职工队伍的组成部分,其合法权益被侵害问题,已日渐凸显,局部甚至构成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按《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着力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工资集体协商是今后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的一出重头戏,因此,在协商代表组合、提案目标拟定及协商的策略与技巧等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也是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