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环境伦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环境伦理思想: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相统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人的有机身体与无机身体相统一,是人生存发展的现实法则;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相统一,是人利用自然界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老子因所处时代不同,其思想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亦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二者对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自然界对人的价值与意义都有清醒的认识: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老子则用"天人合一"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二者采取的都是系统辩证思维方式,都推崇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过马克思侧重于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而老子更强调天人合一下的自然无为;对终极历史目标的追求,老子向往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小国寡民的自然生活,而马克思追寻的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统一的科学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有着丰富的论述。马克思在其中阐述了自然界的先在性、人的主体性、二者统一于实践等方面的相关论述;强调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关系统一的最高阶段。就目前来说,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要将其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实践。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具有多重人学意蕴。人的自我意识或主体意识,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创造作用,决定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人的存在结构,决定了人与社会及宇宙、自然界的统一性及因果联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同时坚持人、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面准确地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和历史变迁,有必要分析人的生存力及其构成。人的生存力有获取力和抗御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人的获取力包括面对自然界的获取力(社会生产力)、面对社会内部的获取力和面对社会外部(其他民族国家)的获取力;人的抗御力包括面对自然界威胁的抗御力、面对社会内部威胁的抗御力和面对社会外部威胁的抗御力。人的生存力是一个矛盾体系,这中间的各个因素都与其他因素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要求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确立为一种有机统一的道德关系,而"整合"的思想凸显了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性。我们与世界是一个多元的有序的有机整体,就需要整合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理想的生态环境。我们需重点把握治理的方位,整合生态破坏和治理之间的关系——整合人类自身与自然其他物种现状及数量的对应关系、人的欲望与对自然的控制、人类的权利和对自然界的义务,从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都在捕捉发展的机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发展的对策。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具有全球性质的时代潮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追求真善美统一境界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力争把人从与自然界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而把这一规律用于分析我国目前乱象丛生的房地产业时,不难发现正是由于房地产业内部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文本解析,以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维度为基础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人与自然的本质的统一和人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复活的统一——"两个统一"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的人文关怀,最终用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指导当代社会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发展持续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等著作中,我们可以窥视并解读出他的天人合一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人类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及理性生物特征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从中揭示出人类与其他生物在生物进化中的同等作用,人类与无机界、有机界和各种形式的生命的紧密联系,人类与整个自然界相互统一的关系。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使人们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建立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平等问题平等是作为不平等的对立物而提出来的,是在反对不平等的过程中引申出来的。所以,若要考察平等,首先要考察不平等问题。不平等是一种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在自然界中,不平等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无处不在的。这里要重点考察的是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不平等是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只要人们结成社会,不平等就会产生。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下就存在着不平等。自然界能够提供给人类的物品是一个有限定量,在自然状态中一个人对一件无主物的获得便意味着另一个人对这件无主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生态环境的伦理思想科学而全面地回答了自然的内涵与外延、为何保护以及如何全方位地保护好大自然这几个事关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自然与人的本质的统一和自然界的复活与人的发展的统一——两个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对指导当代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发展持续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双重价值关系。自然以它的过程、力量影响社会,直接、间接地由它自身或在人的参与下对社会发生作用。人同时也对自然界发生作用。人的生存资料不是从自然界现成得到的,而是通过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来获得。人由于受自身的认识能力和社会条件的限制,造成人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人与自然是伙伴关系,人类应该调节自身行为,积极寻找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和途径,使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首先,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敬志伟 《工会论坛》2001,7(4):85-86
马克思把自然界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 ,在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上提供了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又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强调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是一种对象性关系 ;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界的纽带 ;社会性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般性质。  相似文献   

16.
人的行为要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在以利益为中心思想的驱动下,人的占有欲不断增强,从而无节制的索取自然,现已自食恶果。但人们并没有完全醒悟,继续破坏自然界。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意识方面着手,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思想,特别是它的道法自然思想可以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立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性,不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的有序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只要做到了这三点,我国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会走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的、一个人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戒毒,无论接受哪种形式、处于何种阶段,都需要家庭的支持。在不同阶段,家庭的作用侧重点不一。家庭在戒毒中的作用已被理论界和实务界认同。  相似文献   

19.
道路是位于自然界的结构物,路线受自然地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将道路设计成一条满足行车要求、具有一定技术标准且工程费用最省的路线,不但要充分考虑人、车、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充分重视线形设计,其优劣对道路环保和投资的影响甚大。目前,各地线形设计尚无统一的规范和定名标准,致使设计评定无章可依。文章探讨了线形设计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命名标准,望对规范曲线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自然界不是杂乱无章的任意堆积,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有机的整体。恩格斯说:“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联系的总体。” (《自然辨证法》)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不是简单地、消极地适应周围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