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灾现场具有暴露性、破坏性、复杂性等特点,其现场勘查的重点是准确确定起火点,从而发现和提取燃烧残留物等相关痕迹、物证。实践中通过用萃取法、活性碳纤维吸附法、化学衍生化法等方法提取火灾现场中的助燃剂,采用薄板层析法、光谱、光度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分辨裂解色谱法等方法对火灾现场燃烧残留物中的助燃剂进行检验,为缩小侦查范围,侦破纵火案件提供有力证据,是为法庭提供科学证据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汽油及其燃烧残留物,对其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进行选择,考察了载体上和不同燃烧程度的汽油组分的变化规律,为火场汽油残留物的检验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纵火案件现场非常复杂,火场大部分助燃剂易挥发并易受污染,给火场可燃物中助燃剂和其它相关物质的检验与认定带来困难。金属材料在火场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与火灾损伤评估密切相关,有望为纵火案调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选择典型汽油、煤油、丙酮及乙醇作为引火物,利用燃烧环境气氛模拟系统,研究液体燃料在不同环境压力条件下的燃烧特性,以及金属、合金在该复杂燃烧气氛环境中的高温氧化行为,将有助于发展和完善金属材料在火场中燃烧产物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系列时间相继发生的结果。借用美国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分析模型和社会物理学的社会燃烧理论进行探讨分析,结论是:任何事件的产生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燃烧材料,二是助燃剂,三是点火温度。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在因果连锁模型中把社会环境不稳定状态视为“燃烧物质”,而信息熵视为“助燃剂”,群体性突发事件视为“点火温度”。明确每一个方面的机理机制,提出治理措施,才能把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使用气相色谱仪检测脑安泰中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正己烷、甲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及二乙烯苯进行检测。结果:方法的精密度RSD均<5.0%,峰面积与浓度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控制脑安泰中树脂的有机溶剂残留量。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严重离散社会凝聚力,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破解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难题迫在眉睫。基于社会燃烧理论视角,以N市出租车罢运事件为研究对象,剖析群体性事件的演进过程与内在根源,分析事件结构性因素的作用机理,从消除"燃烧物质",掌控"助燃剂",降低"点燃温度"三方面着手,探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思路,提出构建"份子钱"定价机制、诉求表达机制、预防工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立水稻叶中敌快的氮磷检测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水稻叶中敌快用国产732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固相提取,提取物于酸性条件下用氯化镍催化的硼氢化钠还原,还原物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根据还原产物全氢化敌快顺反异构体两个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比进行敌快的认定。检测限为50ng/g。根据两个色谱峰面积之和与叶中敌快含量成线性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气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国外法庭科学上的研究进展。该技术在毒物分析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用于火灾、爆炸等案件的残留物的分析,在文件油墨检验中也得到了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其在我国法庭科学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独活中香豆素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独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18 色谱柱(4.6 mm × 250 mm, 5 μm),以水-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2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330 nm。结果 建立了独活药材香豆素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特征指纹图,标定了15个共有色谱峰,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所收集的15批样品进行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研究,对6个共有峰借助对照品进行了指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质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对其余9个共有峰进行了初步归属。15批独活药材的相似度结果为0.797~0.979。运用聚类分析,15批独活药材可大致聚成5类。结论 该法所建立的独活药材香豆素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姜炭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 array, UPLC-PDA)指纹图谱。 方法 采用UPLC BEH色谱柱C18(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80 nm;分别对14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结果 实验指认了指纹图谱15个共有色谱峰中的5个。14批不同产地姜炭药材中9批样品相似度大于0.9,可聚为4大类,其中10个色谱峰的VIP得分值大于1.0。 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简便、稳定、可行,可用于姜炭的质量评价及分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3年陈艾条燃烧产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并通过所用质谱库(NIST 11.L)检索研究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分辨出87个色谱峰,鉴定出54个化学成分,约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88.505%,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苯酚(17.448%)、邻- 异丙基苯(5.369%)、乙酰胺(4.957%)、对二甲苯(3.527%)、3- 甲基丁酸(3.001%)等。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较好,所鉴定组分较准确,能够较全面反映出艾烟中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射击残留物是指在客体上沉积的射击物屑。在贴近射击和近距离射击时,弹孔的周围会留下射击残留物。通过对54、64、77式三种手枪在的确良布上多个距离的射击实验,以射击残留物能否嵌入、粘附、遗留作为分段依据,进行观察统计,确定射击残留物的极限距离。对于分析案情,区别案件的性质提供材料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菊茎叶总黄酮指纹图谱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探究菊茎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1批菊茎叶总黄酮样品的指纹图谱;分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法及血浆铁离子还原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合灰色关联度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谱效关系。结果 建立17个共有峰的菊茎叶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指认其中11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886。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其中11个色谱峰关联度均大于0.9,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个色谱峰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1,表明菊茎叶总黄酮与抗氧化活性有重要相关性。结论 共有峰6(山柰酚-3-O-芸香糖苷)、峰11、峰12(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峰13(木犀草素)、峰15与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初步推测为菊茎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大血藤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同时测定红景天苷和绿原酸2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5 μL;柱温:30 ℃。结果 10个产地的大血藤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达0.9以上,共标定14个共有峰,可确认红景天苷和绿原酸两个峰。红景天苷和绿原酸含量在不同产地大血藤中差异很大,以安徽产大血藤药材中含量为最高。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大血藤药材的鉴别和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案件实际为基础,深入研究毒化、理化实验室现状,参考血醇、酒中乙醇、乙醇残留物等各种检验方法的原理及检测技术,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将几种方法结合运用,相互取长补短,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可靠并且适合火案现场不同检材中乙醇的提取检测规范,并在实际案件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直观的区分纤维笔与签名章形成字迹的检验方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观察纤维笔油墨印迹、光敏签名章油墨印迹和原子签名章油墨印迹的色谱图,分析其油墨印迹的主要色谱峰个数和保留时间。结论:通过上清液颜色变化、色谱图中的主要特征峰和保留时间,可以对纤维笔油墨印迹和光敏签名章油墨印迹、纤维笔油墨印迹和原子签名章油墨印迹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建立绿萼梅药材的指纹图谱,为有效控制绿萼梅药材的质量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CORTEC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 μm),以乙腈(A)-0.1%甲酸水(B)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 μL,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通过相似度分析确定19个色谱峰构成绿萼梅药材指纹图谱的特征峰。结论 采用UPLC方法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的特点,可为绿萼梅化学成分的进一步提取分离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选用警用9mm转轮手枪及适用子弹在动物体上试射,研究弹孔附近采得射击残留物样品,用于确认射创的实用性,研究不同射击距离与射击残留物的分布密度的相关性,以求精确判断射击距离,供侦查与鉴定单位参考。研究方法:分别从5cm、50cm、1m、3m、5m、15m的射击距离,针对含皮动物组织进行试射,选取靠近试射弹孔边缘处的表面、弹孔擦拭圈及永久创道进行射击残留物采样,另在试射前进行背景采样,所有样品均采扫面电镜/能谱分析法(SEM/EDX)观察射击残留物微粒形态并分析元素组成,针对含皮动物组织弹孔附近采得射击残留物进行形态观察及特异性元素分析。结论:以SEM/EDS进行射击残留物分析,可以确认疑似弹孔,根据射击残留物(GSR)分布密度能够推断射击距离,对涉枪案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凤丹皮总苷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TC-C18(2)(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A)-0.05%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进样容积20 μL。结果 建立了凤丹皮总苷高效液相色谱特征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指定18个共有峰,统计结果显示,11批凤丹皮总苷样品高效液相色谱特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0。结论 建立的特征指纹图谱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凤丹皮总苷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艾条挥发油和燃烧烟雾化学成分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1年、3年、10年艾条挥发油,采用自制装备采集艾条燃烧烟雾,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挥发油及燃烧烟雾中化学成分。结果 GC-MS分析结果表明,艾条的化学组分主要由萜类、酮类、醇类、烯类和烷烃类构成,艾条燃烧烟雾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以脂肪烃、芳烃、萜类为主。2-甲基-2-环戊烯-1-酮、3-甲基-2-环戊烯-1-酮等长链烃和α-松油醇在艾条挥发油和艾条燃烧烟雾中均有发现。结论 艾条经燃烧后仍含有少量艾条挥发油,艾条挥发油与艾条燃烧烟雾在化学组分上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