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为提高茯苓皮的综合利用价值,建立一种简便的茯苓皮总三萜纯化方法,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其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HPD-100型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茯苓皮总三萜。基于单因素实验,以总三萜含量为指标,经正交试验优化茯苓皮总三萜纯化工艺。建立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考察茯苓皮总三萜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检测给药后RAW 264.7细胞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纯化后样品总三萜含量增加至70.36%,明显高于粗提总三萜含量(29.76%),纯化工艺为上柱HPD-100型树脂20 g,上样浓度15 mg/mL,35%乙醇洗脱杂质容积为5倍床体积(bed volume,BV),95%乙醇洗脱三萜容积为4 BV,经实验验证该纯化工艺重复性良好。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茯苓皮总三萜在50~250 μg/mL范围内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RAW 264.7细胞内NO释放量和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HPD-100型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工艺能明显提高样品总三萜含量,茯苓皮总三萜具有减轻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无机元素在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不同用药部位中的分布及在土壤中的富集特点。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茯苓皮、白茯苓、赤茯苓及其菌核生长附近土壤,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茯苓不同部位及其土壤中K、Na、Mg、Fe、Mn、Zn、Cu、Se等11种无机元素含量。结果 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各部位元素分布有一定差异,大多数元素在茯苓皮中含量较高,茯苓不同部位总的无机元素含量从高至低顺序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苓不同部位对无机元素的吸收有选择性,但均以K、Fe、Mg、Na含量较高;茯苓不同部位对11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存在差异,变化范围为0.005 2~0.782 3。结论 所建立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金寨地区仿野生茯苓不同部位及土壤中11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茯苓药材产地加工的产业化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水不溶性多糖、茯苓酸的含量。结果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水不溶性多糖含量大小依次为白茯苓、茯神、赤茯苓、茯苓皮,茯苓酸含量大小依次为赤茯苓、茯苓皮、白茯苓、茯神。结论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茯苓酸和茯苓水不溶性多糖的含量与临床用药的选择有关联;所建立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茯苓药材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茯苓不同提取部位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JP2〗将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水飞蓟素100 mg/kg),茯苓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茯苓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以及茯苓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连续灌胃两周后腹腔注射0.5% CCl4溶液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复制12 h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各给药组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ALT、AST、MDA、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茯苓多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以茯苓多糖高剂量组最接近阳性药物组。结论 3种茯苓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以茯苓多糖效果最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及减轻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不同生长条件下宁前胡中挥发油成分,研究野生和栽培宁前胡挥发油成分含量及种类的区别。方法 以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野生和栽培宁前胡、宁国市万家乡镇栽培宁前胡、宁国市栽培宁前胡(统货)为样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甲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宁国市中溪镇野生宁前胡总挥发油含量为98.58%,栽培宁前胡总挥发油含量为93.48%;万家乡栽培宁前胡总挥发油含量为99.50%;宁国市栽培宁前胡(统货)总挥发油含量为95.89%。宁前胡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8个成分,烯烃类为主要化学成分,不同生长条件下宁前胡中烯烃类含量分别为野生宁前胡65.26%,中溪镇栽培宁前胡89.88%,万家乡栽培宁前胡62.08%,栽培宁前胡(统货)66.11%;所有烯烃类成分中,α-蒎烯的含量均最高。结论 野生和栽培宁前胡中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可以通过闻“气”辨别野生前胡与栽培前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和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减和胃方,对照组患者口服胃复春片,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其临床疗效、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比值(pepsinogen Ⅰ/Ⅱ ratio,PGR)、胃泌素17(gastrin 17,G17)水平、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饱胀、纳差、疲乏、气短懒言、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GⅠ、PGR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方能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理及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宣木瓜总三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为宣木瓜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550 nm处测定总三萜含量;齐墩果酸、熊果酸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参数: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255∶45∶0.1∶0.05),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25 ℃。结果 不同农家品种的6批宣木瓜样品总三萜含量为2.46%~3.96%,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含量为0.449%~0.581%。结论 香草醛比色法和超高液相色谱法分别适合宣木瓜总三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测定,可同时用于宣木瓜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红蓝光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寻常型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红蓝光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酮胶囊治疗,对皮损进行评分,观察临床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的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皮疹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疹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β、IL-6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含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蓝光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优于丹参酮胶囊,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覆盆子中总三萜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为显色体系,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80 nm处测定覆盆子中总三萜的含量。〖JP〗结果 齐墩果酸在0.079 60~0.398 0 m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117x+0.005 380(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92%(RSD=1.92%,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作为覆盆子中总三萜含量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法对肿瘤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肿瘤危重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耳穴贴压组、甲氧氯普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2次置管率、置管并发症等,监测患者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1 h的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指端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变化。结果 耳穴贴压组、甲氧氯普胺组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的二次置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置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氧氯普胺组与耳穴贴压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3组患者置管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置管前比较,置管中3组患者HR、RR均明显加快(P<0.05),MAP明显增高(P<0.05),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置管中比较,置管后1 h,3组患者HR、MAP、RR均明显降低(P<0.05);与置管前比较,置管后1 h,3组患者HR、MAP、RR、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置管中,甲氧氯普胺组和耳穴贴压组患者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贴压法可提高肿瘤危重症患者鼻肠管的置管成功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茯苓的白茯苓、赤茯苓及茯苓皮3个部位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茯苓不同部位元素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茯苓不同部位16种元素的含量,并对其进行非参数检验、因子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部分元素在茯苓皮中含量较高;不同部位中V、Cr、Mn、Fe、Zn、Rb、Sr、Mo、Cd、Cs、Ba、Pb元素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i、Cu、A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Cd、Zn、Ba元素是茯苓3个部位的特征性元素;大多数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茯苓不同部位对不同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同部位的元素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离纯化得到带电性不同的茯苓多糖组分,分析其化学组成性质,比较多糖粗提物和其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茯苓多糖粗提物(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PCP),利用二乙氨基乙基(diehlaminowthy,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法对多糖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金寨县茯苓生产地海拔相对较低,采用菌引技术且重点生产茯神,茯苓加工过程趋于简化,产销存在矛盾,茯苓栽培逐年减少.今后应选育优良菌种,选择适宜场地,加强白蚁防治,以提高茯苓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铁皮石斛中有效活性成分石斛多糖和甘露糖含量的影响,为铁皮石斛药材的加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红外线、烘干、微波、真空冷冻4种方法干燥铁皮石斛,采用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露糖含量,分析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多糖及甘露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不同干燥方法得到的铁皮石斛中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多糖和甘露糖含量最高,明显优于另外3种干燥样品(P<0.05)。结论 真空冷冻干燥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样品中的多糖和甘露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九华黄精酒制和九蒸九晒炮制前后多糖类成分的结构差异.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透析纯化得到九华黄精生药材及其炮制品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解析炮制前后多糖分子量、单糖组成及结构差异.结果 与生黄精相比,酒制和九蒸九晒黄精多糖含量分别降低20.94%、26.51%.生黄精多糖的分子量为5.34 kDa,酒制和九蒸九晒后多糖分子量增大;九华黄精炮制前后多糖均由半乳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组成,酒制黄精半乳糖醛酸含量比生黄精降低11.1%,而鼠李糖含量增加了5.31%.3种多糖均是含有β-糖苷键的吡喃环杂多糖,与生黄精相比,酒制和九蒸九晒后分别有19.64%和15.72%羧基发生了酯化.结论 与生黄精相比,酒制和九蒸九晒黄精在多糖含量、分子量、单糖组成、酯化程度等方面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该结果 为黄精的炮制过程及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潜山县药用植物的资源特点和合理利用。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整理分析,对重点调查的145种中药的资源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该地区共有药用植物853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部分品种栽培相对广泛。结论 潜山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该可持续利用野生中药资源和合理发展中药种植,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防风水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固形物量及其总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时间(A)、加水量(B)、提取次数(C)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立3个水平进行试验。结果:各因素对防风水提液的固形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因素C对总多糖的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因素A和B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最佳工艺为加水8倍量,提取3次,每次1 h。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时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CSA)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S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推拿10 min组、推拿20 min组和推拿30 min组,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临床疗效、颈椎功能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测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10 min组。推拿10 min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推拿20 min、30 min组较10 min组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相比较,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推拿10 min组比较,推拿20 min、30 min组治疗后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和30 min组比较,治疗后两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治疗CSA具有时间累积效应,随着推拿时间的延长,疗效提高,但是到达一定时间疗效不再增加;推拿治疗时间的选择在20 min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