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4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后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口服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常规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T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降低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及提高胆汁引流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口服,有利于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残余结石排除,防治结石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6例,对照组15例,研究组在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冲剂口服,1包/次,每日3次,疗程7 d;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处理。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能、血清胆汁生化指标、T管引流液胆汁生化指标和胆汁引流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常规改变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总胆汁酸(total acid bile,TA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和结合胆红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T管引流液胆汁TAB、TB、非结合胆红素、总胆固醇和钙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平均每日T管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疏肝利胆冲剂通过促进术后肝功能早日恢复、调节致石性胆汁成分、增加胆汁分泌量,达到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疏肝理气法、养肝柔肝法和清肝利湿法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75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采用喂食高脂致石性饲料和少量蔬菜的方法复制胆石症模型,疏肝组灌服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养肝组灌服一贯煎颗粒,清肝组灌服龙胆泻肝颗粒,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各组豚鼠胆囊结石形成率,结石主要成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以及胆汁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Ca2+浓度,观察胆囊病理变化。结果 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胆囊结石形成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石主要成分为胆固醇; 与模型组比较,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胆囊病理变化均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胆汁TBIL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仅清肝组Ca2+浓度明显下降(P<0.05);养肝柔肝法降低AST的作用最优(P<0.05),疏肝理气法降低TC的作用最优(P<0.05),清肝利湿法降低胆汁Ca2+的作用最优(P<0.05)。结论 疏肝理气法、养肝柔肝法和清肝利湿法均可防治豚鼠胆囊结石形成,3种中医治法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疏肝法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口服加减柴胡疏肝散。干预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炎症指标、肝功能水平,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结石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 hs-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 glutamyl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AST、GGT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118,P=0.013)。结论 术后应用疏肝中药能够促进机体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炎症指标,改善肝功能及降低结石再生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中胆道镜联合序贯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胆道术后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4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加常规术后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加服补中益气汤联合四逆散加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术后T管胆汁引流量,血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除舌淡苔白、脉弦细评分以外,观察组患者主症积分、其余次症积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从第5天开始,观察组胆汁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后序贯补中益气汤和四逆散加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肝郁脾虚型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减少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中胆道镜双镜联合序贯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胆道术后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镜联合的术式加常规术后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加服补中益气汤联合四逆散加减。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胆汁引流量,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白三烯B4,肝功能及血清胆汁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方面,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相比T管胆汁引流量,观察组患者术后第5 dT管胆汁引流量即开始出现明显减少,相比对照组,引流量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方面,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肝功能及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方面,观察组各指标改显著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联合四逆散加减对双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肝郁脾虚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减轻术后炎性反应,减少胆汁淤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化瘀通络灸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灸法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MoCA、MMSE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s-CRP和血浆Hcy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和血浆Hcy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瘀通络灸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MCI,可降低炎症水平,清除氧自由基,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痔瘘洗剂配合改良式手术治疗肛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予以改良式手术治疗,前者术后予以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后者予以痔瘘洗剂熏洗坐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7天疼痛、水肿、渗液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瘢痕大小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水肿、渗液评分均较术后第3天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7天疼痛、水肿、渗液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创面瘢痕明显缩小(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痔瘘洗剂配合改良式手术治疗肛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神经营养药治疗原发性股外侧皮神经炎(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uropathy,LFC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LFC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分散片、维生素B1片、维生素B6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麻木程度,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股外侧皮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麻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序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侧皮神经SC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SCV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神经营养药可减轻原发性LFCN的疼痛、麻木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于庆生认为,胆石症的病机特点是在肝阴不足或肝失疏泄基础上形成的气滞血瘀、湿热阻结,主张采用中药治疗或手术联合中药治疗,提出从肝论治、从胆论治的标本兼治的理念。对于胆囊结石,主张保胆取石联合中医疏肝利胆或养阴柔肝法;对于肝外胆管结石,主张腹腔镜微创取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联合中医清利湿热、利胆排石或泻火解毒、利胆排石;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提出肝胆管切开取石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及术后中药治疗的三联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功能亢进脾切除后血瘀证形成情况及健脾活血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患者中选取术后发生血瘀证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术后健脾活血中药干预,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血瘀证、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system thrombosis,PVST)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并进一步观察血瘀证形成对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271例术后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患者中,术后3 d共有223例(82.29%)出现血瘀证,对照组111例,观察组112例。术后7、14、21 d时观察组血瘀证发生率以及术后4、7、14 d时观察组PVS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开始两组血瘀证和PVST发生率逐渐下降;术后21、28 d两组血瘀证和PVST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术后3 d,两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活性,血清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和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较术后1 d显著降低(P<0.05);术后7、14 d,两组血清ALT活性和血清IBIL、血浆ALB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清ALT、AST活性,血清IBIL、血浆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28 d,两组血清ALT、AST活性,血清IBIL和血浆ALB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易于发生血瘀证和PVST,脾切除后序贯使用健脾活血中药可以有效防治血瘀证和PVST,有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对两组患者瘙痒症状进行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对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BA、ALT、AST及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症状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瘙痒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可明显延长胎儿孕周,且产后24 h出血量、发生早产率及转入新生儿病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围产期母婴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疏肝活血汤口服,观察组加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总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皮损积分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疏肝活血汤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复方真武冲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复方真武冲剂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LVE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BNP水平和升高LVEF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合用复方真武冲剂可提高CHF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芪黄健脾滋肾颗粒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SLE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硫酸羟氯喹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芪黄健脾滋肾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狼疮生活质量(lupus quality of life,Lupus QOL)量表评分、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和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24 h尿蛋白(24 hour urine protein,24hUP)、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M、IgA及血清补体(complement,C)3、C4水平。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LEDAI、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NLR、24hUP、IgG、IgM、Ig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减少或降低程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Lupus QOL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C3、C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增加或升高程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芪黄健脾滋肾颗粒治疗SLE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刺血拔罐联合蛇伤冲剂治疗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蛇咬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血拔罐和内服蛇伤冲剂,评估患肢肿胀、疼痛消失时间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胀、疼痛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s-CRP、IL-6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hs-CRP降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刺血拔罐联合蛇伤冲剂内服可以改善蛇咬伤后肿胀、疼痛的症状,降低血清hs-CRP、IL-6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脂代谢异常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KD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8周为1个疗程。采用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评价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 C)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相关指标变化,采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功能状态及炎症反应,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TG、Hcy、CRP水平显著降低,eGFR、HDL- 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SCr、BUN、TG、Hcy、CRP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eGFR、HDL- C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改善CKD患者肾功能、脂代谢及微炎症状态,有利于保护血管,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