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助眠健身气功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治疗组分别实际完成27、29例,对照组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治疗组习练助眠健身气功。两组疗程均为4周,每日1次,每次30 min。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和Spiegel睡眠量表(Spiegel sleep inventory,SSI)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PSQI、SSI各因子分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SQI量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因子分、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于PSQI评分和SSI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助眠健身气功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头穴久留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JP2〗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Blessed痴呆量表(Blessed dementia scale,BD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及临床疗效。〖JP〗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SE、BDS评分及B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BDS、BI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头穴久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对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和舒乐安定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结果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前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治疗后针刺组PSQI、SDS和SAS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PSQI和SAS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针刺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对失眠及伴有的抑郁状态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merican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脊髓残存分级标准评定两组脊髓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轻触觉、针刺觉和运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ASIA残存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升高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al nutrition factor,BDNF)、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1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药物多奈哌齐治疗2个月,治疗组除口服多奈哌齐外还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4个疗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认知水平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MMSE和MoC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显著升高,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BDNF水平升高程度、血浆Hcy水平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基于MMSE评分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能够提升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提高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降低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经外奇穴鱼腰、中魁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双侧经外奇穴鱼腰、中魁针刺,对照组患者口服巴氯芬,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积分,并观察起效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食欲状态、精神状态和睡眠状态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状态评分增加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鱼腰和中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起效快,疗效显著,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刺治疗)、反馈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综合组(肌电生物反馈结合针刺治疗),每组21例。分别于入组前、疗程结束后进行胫骨前肌表面肌电峰值(surface electromyogram signal,sEMG)、踝关节活动度(ankel range of motion, AROM)和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limbs,FMA-L)检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胫骨前肌功能、AROM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sEMG、AROM和FMA-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sEMG、AROM和FMA-L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前后sEMG、AROM和FMA-L评分差值均高于针刺组及反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均有一定效果,将两者联合运用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疗程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值,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及VAS评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传统针刺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予以通调针刺法联合心理干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BI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HAMD评分、BI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调针刺法配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通督调神针法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注意网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接受通督调神针刺疗法,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注意网络功能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警觉效率和正确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执行控制效率和总反应时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警觉效率、执行控制效率、总反应时和正确率的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可一定程度恢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五行针灸重用原穴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 将最终纳入的59例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每周治疗6次;观察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五行针灸重用原穴治疗,每周2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分、HAMD失眠子部分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HAMA评分、NIHSS评分、AIS评分、HAMD失眠子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评分减少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基于HAMD评分、AIS评分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五行针灸重用原穴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缺损神经功能,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弥可宝口服,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密歇根神经病变评分(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 MNSI),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MN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刺结合化瘀通络灸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再接受通督调神针刺和化瘀通络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痰瘀阻络证积分、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计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分别脱落3、2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HI评分、痰瘀阻络证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EPCs计数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DHI评分、痰瘀阻络证积分降低程度和EPCs计数升高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结合化瘀通络灸治疗PCIV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项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眩晕改善情况、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能显著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眩晕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化瘀通络灸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灸法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MoCA、MMSE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s-CRP和血浆Hcy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和血浆Hcy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瘀通络灸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MCI,可降低炎症水平,清除氧自由基,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刺八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传统方法针刺八髎穴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4周。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the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评价漏尿情况和排尿次数,采用排尿日记观察日间和夜间的尿失禁次数和排尿次数,基于治疗后ICI-Q-SF评分下降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CI-Q-SF评分,日间、夜间排尿次数和尿失禁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基于ICI-Q-SF评分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有助于八髎穴定位,提高八髎穴针刺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组穴联合平衡区电针对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脑血流速度、脑血流阻力的关系。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平衡区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芒针透刺督脉组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两组均治疗2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定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定患者的平衡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CARS评分和椎动脉、基底动脉PI均显著降低(P<0.05);BBS、MBI评分和椎动脉、基底动脉PSV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CARS评分和椎动脉、基底动脉PI降低程度以及BBS、MBI评分和椎动脉、基底动脉PSV升高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组穴联合平衡区电针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经筋结点放血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治疗组在通督调神针法的基础上予以经筋结点放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ion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MAS等级显著降低(P<0.05),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MAS等级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经筋结点放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且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比较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31例和对照组(单纯通督调神针法)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督脉穴百会、风府、水沟、大椎、至阳、腰阳关为主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穴针刺,取颈2—7、腰1—5夹脊穴,双侧交替针刺,每日针刺1次,每次4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运动功能,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肢体痉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方面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疗效相当,但在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均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