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为多学科协作时代评价中医干预对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及治疗时机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1年、3年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观察相关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对进展期胃癌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手术、足程化学治疗、TNM分期、中医干预、中医干预时机及中药服用时间对生存期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手术、足程化学治疗、TNM分期、中医干预、中药服用时间对进展期胃癌生存期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NM分期是进展期胃癌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根治手术、足程化学治疗以及中医干预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中医干预可以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且长时间中医干预有利于患者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药介入干预状况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统计中医药介入干预起点、持续时间及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主选择中医药干预介入治疗时,36例处于D期,4例处于C期,3例处于B期,7例未选择中医药治疗。平均KPS评分为71分;中医药干预时间共323个月,平均干预时间6.46个月;中医药干预起点与患者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而中医药干预时长与患者生存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药介入干预时临床分期普遍较晚,生存状况有所下降;中医药干预起点与患者生存期无相关,其干预时长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观察中医药干预对晚期NSCL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74例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Kaplan 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对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并对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分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①874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24.0个月,1年生存率为75.0%,2年生存率为49.0%,3年生存率为33.0%,5年生存率为16.0%。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确诊时的体力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吸烟史、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证型、中医特色外治法、口服中成药时间、中药静脉制剂疗程、干预措施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③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放射治疗、病理类型、干预措施、口服中成药时间、中药静脉制剂疗程、PS、中医辨证分型是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①中医药干预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②晚期NSCLC患者中,女性、年轻、临床分期早、肺腺癌、PS低、脾肾两虚的患者生存期优于其他患者。③接受放射治疗、使用口服中成药、长期接受中药静脉制剂治疗且长期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延长晚期NSCLC肺癌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拟生血方治疗脾肾两虚型晚期胃癌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生血方汤剂口服及粉剂加工后外敷穴位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骨髓抑制发生时间、骨髓抑制持续时间、0~3周骨髓抑制等级变化,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s performance scale,KPS)、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首次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抑制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抑制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学治疗第21天与化学治疗第1天白细胞抑制等级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FS为10个月,较对照组PFS(6个月)明显延长。结论 自拟生血方治疗晚期脾肾两虚型胃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学治疗所致骨髓抑制,能延迟首次骨髓抑制发生时间并缩短持续时间,降低白细胞骨髓抑制等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辅助化学治疗期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集216例辅助化学治疗期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结果结合专家经验归纳出中医证候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结果化学治疗开始前患者多表现为脾虚与肝郁两证,第2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患者表现为脾气虚证、肝郁化火证、心肝实热证,第4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患者表现为肝、脾、胃三脏阴血不足为主的证候,第6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患者出现心、肝、脾、胃等多脏腑不足的证候。结论在辅助化学治疗期,患者中医证型总体以虚证为主;在化学治疗前期,主要为肝脾两脏的气病;随着化学治疗的延续,由阳病转为阴病;后期患者逐渐表现为类似五脏羸弱的证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浸润、转移、病理分期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基于TNM病理分期系统,对72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证型、肿瘤浸润程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病理分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证与虚证的肿瘤浸润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蕴证的T1+T2期构成比明显多于其他证型(P<0.05,或P<0.01),T3+T4期构成比明显少于其他证型(P<0.05,或P<0.01)。虚证与实证的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辨证与肿瘤浸润程度、远处转移、病理分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建中气”中药复方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及辅助化学治疗后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服用“重建中气”中药复方将其分为中药暴露、无中药暴露两个队列。中药暴露组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辨证加减。观察性别、年龄、首次就诊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卡氏功能状态(Karnor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复发或转移、中药暴露等因素对进展期胃癌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对62例患者随访2年,与无中药暴露组比较,中药暴露组患者体质量和BMI显著升高(P<0.05),复发或转移率显著降低(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暴露、基线KPS评分、复发或转移、基线BMI是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KPS评分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为口服中药的优势人群,“重建中气”中药复方可增加或稳定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体质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小柴胡汤联合心理干预对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FD)患者的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单盲抽样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SF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SFD患者的年龄、依从性、躯体形式障碍程度、疗程、心理干预频率、病程、职业、中医证型、治疗方式等资料进行赋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SFD患者的年龄、依从性、病程、躯体形式障碍严重程度、疗程、心理干预频率、中医证型、治疗方式与疗效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躯体障碍程度是影响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SFD患者疗效的最大因素(OR=5.675,P<0.05).结论 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有效,同时应关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表现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既往感染状态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按照《京都胃炎分类》中的方法,收集内镜下表现符合Hp既往感染胃癌前状态特征的205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浅析其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 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15个公因子,主要病位证素为肝、脾、胃,涉及的病性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火热、湿浊、血瘀、血热、痰浊、食积,经聚类得出肝胃气滞兼脾气亏虚证、脾胃湿热兼气阴两伤证、湿热瘀阻证、胃气壅滞证、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共6个证型。结论 应用《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观察方法,结合Hp既往感染病史及病理结果,所获得的Hp既往感染状态下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能够为中医药诊治本病提供较为准确的辨证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膜性肾病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结果 ①膜性肾病以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高血压、镜下血尿多见,其发生率分别为52.0%、22.0%、26.0%、20.0%。②病理分期以Ⅰ、Ⅱ期多见,各占46.0%、44.0%;肾小球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以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补体C3为主。③中医证型以脾肾阳虚、脾肾气虚型居多,脾肾阳虚型临床表现及病理损害相对较重。结论 膜性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随访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出院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其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断为RA患者的病例,调取并记录RA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并记录出院患者中医药使用情况(根据RA患者服药时间分为非暴露组、低暴露组、中暴露组和高暴露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调取随访成功RA患者首次入院的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因素与RA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 812例RA患者,随访成功1 468例,随访终点事件有80例。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年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能够增加病死率;再发入院的影响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血沉、超氧化物歧化酶、血小板可以增加再发入院的发生率;关节外病变的影响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年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会增加关节外病变的风险;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结论 中医药干预是RA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且干预强度越大,终点事件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 antigen, CEA)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 CRF)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30(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 core 30, QLQ- C30)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肿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F总分及行为、躯体、认知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躯体评分显著增加(P<0.05)。两组基于QLQ- C30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降低化学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芪黄煎剂的作用。方法 收集83例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有无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将患者分为有AGI组32例,无AGI组5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独立因素纳入二项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无AGI组比较,有AGI组术前白蛋白、肿瘤大小、肿瘤pTNM(病理)分期、肿瘤cTNM(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芪黄煎剂治疗是影响术后胃肠运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及术中出血量是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白蛋白和芪黄煎剂治疗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手术后患者早期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在防治中应重点控制可加重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重视芪黄煎剂联合肠内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复方守宫散辅助治疗晚期结直肠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匹配成功的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化学治疗)和观察组(复方守宫散联合化学治疗),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瘤体客观疗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生活质量评分、免疫功能指标、安全性指标,并对生存期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ORR、DCR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功能维度(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症状领域(疲劳、疼痛、恶心呕吐)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水平,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总生存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化学治疗,复方守宫散与化学治疗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疗效,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学治疗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皖北地区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和证候特点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观察表与调查方法,用Excel建立相关数据库,对症状、体征和证型的频数分布进行统计.结果:皖北地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感染途径主要为经血感染;临床症状以乏力、气短为最多见;HIV期以气血两亏型为最多见,AIDS期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和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为前4位复合证型.结论:AIDS中医临床症状特征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气血津液俱亏,湿毒瘀虚同在",证型特征是"复杂多变,以虚为本,多脏腑受累",病情呈现渐行性发展、渐进性加重之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3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消风散加减方,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7 d末、治疗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治疗7 d和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7 d末,两组UAS及DLQ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两组UAS和DLQ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末和14 d末,两组UAS和DLQI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治疗14 d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荨麻疹痊愈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用依巴斯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