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今社会的信任危机导致人事保证在实践中被大量地运用并发生许多纠纷,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理论界对人事保证制度众说纷纭,实务界对人事保证制度亦莫衷一是。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以及立法的精神,我国不应构建人事保证制度,在人事保证制度完全被雇员忠诚信用保证保险制度取代之前,实务中宜用无名合同的规则来严格认定人事保证合同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2.
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合同的从合同,从主、从合同整体角度分析,存在着主合同诉讼时效、保证合同诉讼时效、保证期间三种时限,本文试图以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为线索对三者的转换、适用关系加以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转换、适用的立法建议,以期对我国保证担保法律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保证是债的担保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成立需要由保证人和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实践当中,因主合同无效而导致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对此无过错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保证人对此有过错的,则应承担民事责任.主合同有效,保证合同无效的,如果合同无效是由债务人、债权人造成的,则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债权人无过错的,则由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保证人有过错的,则保证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国际银团贷款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其中又以保证担保方式最为典型。本文论述了国际银团贷款的保证的法律特性、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和国际银团贷款的保证合同的类型、内容、效力,以及国际银团保证合同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作为担保贷款的一种,保证贷款具有自己的特点。保证方式可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在保证期间,与债权人的诉讼保护时效问题和无效保证合同民事责任问题等方面,保证贷款也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我国的保证贷款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保证作为保障债权实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确保交易安全的一项法律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现实意义,然而当事人在运用保证这种担保方式时,常因多种原因造成保证合同无效。基于无效的保证合同,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那么,保证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保证人是否不承担任何责任呢?并非如此,倘若说保证合同的无效是由于保证人自身过错所导致,则保证人将承担无效保证责任,本文就无效保证责任的法律依据、构成条件及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保证合同因欠缺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将会被确认为无效,因此保证合同中所约定的  相似文献   

7.
保证具有担保债权实现和促进商业交易繁荣的双重功能。但由于人们对保证的担保功能的偏重,长期以来忽视了其另一功能的重要性,而疏于时保证责任免除的研究,使保证人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保证制度中本已分配失衡的正义得不到必要的矫正。本文从保证的功能和立法原理出发,阐述了保证责任免除的必要性、免除保证责任条件以及保证责任免除与保征人责任免除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抵押权制度是支撑和有利商品经济的重要支柱,它被西方誉为“担保之王”。台湾民法源于德国和日本,属于大陆法系。但在抵押方面吸收了英美法系的一些新内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台湾抵押权的性质和特点台湾民法中担保物权除抵押权外,还有质权和留置权。各国关于抵押权和质权的区分标准不尽一致,归纳起来,大体有两种做法:其一,以供担保物的性质为区分标准,供担保的物为动产的,不论是否移转占有,均为质,供担保的物为不动产的,则为抵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债权设定的多样性和多区域性,对担保法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需要,保证期间作为担保法律最为复杂的一个概念,由于某些立法的矛盾与滞后,给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带来一定的混淆。笔者在理论与实践的对照中得出对保证期间的性质、保证期间起算点与结算点、无效保证合同之保证期间的法律效力、及保证期间向保证合同债权诉讼时效转换等问题一些的理解,本文通过对保证期间的思考与分忻,以期对保证期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保证和抵押的双重担保是指对同一债权的全部或者一部的共同担保。债权人首先实现哪种但保方式 ,应当区分担保的方式 ,由债权人做出选择。抵押是“物的担保” ,保证是“人的担保” ,这决定了在债权人实现抵押权的情况下 ,抵押人不享有代位权 ,保证人自然免除保证责任。相反 ,在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况下 ,保证人享有代位权 ,抵押权不能自然消灭。因此 ,债权人放弃抵押权的 ,保证人相应地免除保证责任 ;债权人免除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抵押人则不能以之抗辩。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为防范求职者的诚信风险而要求其签定劳动合同保证的现象已大量存在,而劳动合同保证制度在法律上尚无明确的规定。在司法实务中,法官之间对劳动合同保证的性质及效力的认识存在巨大分歧,形成了不同的司法裁判意见,导致劳动合同保证纠纷裁判思路与适用法律混乱,已危及司法裁判权威、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劳动合同保证其实就是一种特殊保证担保,我国的立法应当承认该类合同的效力,但应同时对其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2.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为缔约国规定了确保其所担保的个人和实体在进行国际海底区域内活动时遵守《公约》相关规定的义务以及对所担保的承包者没有遵守其义务而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然而,担保国的此种赔偿责任并非严格责任。只有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担保国才应对其所担保的承包者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担保国未按照《公约》履行其确保遵守的义务;所担保的承包者没有遵守其义务并因此造成损害;担保国的不履行与损害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担保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其责任的上限是其所担保的承包者的不法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害",同时还应考虑管理局和对有关活动行使管辖或控制的国家的潜在责任。然而,担保国和承包者并不承担连带责任,担保国赔偿责任的存在并不影响承包者承担和履行其赔偿责任。承包者应先于担保国履行赔偿责任,而只有在承包者不能完全赔偿其应负责的损害时,担保国才有义务对未能赔偿的损害部分承担剩余责任。由于担保国根据《公约》承担的确保遵守的义务是一种"行为义务",而并非杜绝损害发生的"结果义务",因此,如果担保国已经履行了公约规定的尽责义务,那么即使发生损害,也不应要求其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3.
劳动权视野下的人事保证合同效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当下的现实诉求出发,运用实证分析工具对人事保证合同予以研究抑或对劳动权权利谱系予以解读和对劳动权予以价值分析,都会产生同样的结论:现阶段,我国《劳动合同法》不应该移植人事保证制度,并对其作规范化、模型化、体系化建构;并且在其合同效力的合法性上,现行法律应持否认态度。  相似文献   

14.
保证是以保证人的一般财产而设定的、用一个合同去担保另一个合同(主债务)的履行之担保方式,有一定的独立性.我国民法理论和立法强调并突出了保证的从属性和补充性,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独立性.为此,文章从保证制度的历史沿革、保证的成立及其内容、保证债务的范围和强度、保证变更或消灭的原因、保证人的抗辩权等方面分析了保证的独立性,并指出保证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贷款担保的三种方式:保证、抵押和质押在具体运用中应注意的有关法律问题作了探讨,以求能帮助贷款方运用担保维护其合法债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防止人才引进的风险,一个全新的举措就是建立人事保障制度。人事保证的基本含义,保证人的义务,责任范围,保证人的抗辩权,人事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判断主合同改变对保证责任的影响 ,关键在于区分合同变更与合同更改。在改变主合同以致达到更改原合同的程度时 ,保证人的保证责任随原债之消灭而消灭。而变更主合同并未使合同丧失同一性时 ,则保证人之保证责任并非当然消灭 ,其存在方式因变更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民法典物权编》之集体土地权利体系构建提出了"三层次权利体系论"。首先是将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微循环体系而在所有权部分加以单独规定;其次则是将集体土地使用权从用益物权中独立出来,作为独立的一种物权加以构建;再次则是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其中,用益物权体系的重新建构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担保是债权实现的强有力的保障,并且促进了债权流通性的提高。保证是担保的一种,本文总结目前保证合同无效的原因种类及辨析目前法律关于保证合同无效的责任承担问题的规定,以期得出更合理的责任承担方式,恰当处理无效保证合同所产生的后果,明确当事人各方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同一债权设有抵押与保证双重担保时,在保证人或抵押人履行担保债务之后,均可向主债务人进行求偿。但对于其中之一的担保人在履行了担保债务后是否有权向其他担保人求偿,仍有疑问。新物权法仅规定,已承担担保责任的担保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但承担了担保责任的人在向债务人追偿后,若不能得到清偿,还能否向其他担保人追偿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