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证矫正是一种科学性、精确性矫正,要求循证矫正的运行流程必须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按照矫正工作的原理,借鉴循证医学、心理学的运行流程,一个完整的规范的循证矫正的运行流程应该由提出问题、检索评价证据、决策应用、效果评价、循证矫正总结、撰写循证矫正案例报告等六个先后环节组成。  相似文献   

2.
当前发表的很多个案矫正案例显示,在个案矫正中没有充分运用循证矫正技术,导致难以在现有的矫正个案里累积循证矫正的证据资料,不利于个案矫正和循证矫正互促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研究如何将循证矫正的技术融入到个案矫正的实践中。一方面,要论证个案矫正和循证矫正在理论层面上是互通的,是可以借鉴融合的;另一方面,要探讨在矫正个案中应用循证矫正的适用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3.
循证矫正本土化需要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和多元化。质性研究作为有效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异于量性研究的价值趋向。质性研究是挖掘本土化矫正证据的有效方法,其成果有助于循证矫正本土化证据与矫正实践的衔接,有利于培育本土化循证矫正土壤。重视质性研究在循证矫正本土化中的价值,能够推动循证矫正本土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证据是循证实践之魂。循证实践是以证据为本的实践,循证矫正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寻求利用并循环利用最好证据矫正罪犯的操作模式和具体方法。循证矫正证据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理念上的以证据为本的实证属性和科学工作模式,而且在于其本身即是循证矫正实践框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循证矫正实质上是一种矫正方法论,基于这种方法论指导下所形成的罪犯矫正的一整套运作体系,我们可以称其循证矫正模式。从方法论角度,循证矫正在方法论上有自己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6.
循证矫正即遵循证据的矫正,是“Evidence—based corrections”(“以证据为本的矫正”)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后的意译词。其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20世纪末该理念进入矫正领域并在美、加等国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2012年9月,我国司法界正式引入这一理念。在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社区矫正起步晚且存在着社区矫正管理的粗放性、矫治方法的主观化、矫正工作者的本位化、监狱与社区的错位性等诸多不足。借鉴西方的循证矫正理论,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循证矫正的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实践模式,完善社区循证矫正这一新的司法改革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开展循证矫正的理论与实践中,矫正方案的设计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设计更有效的循证矫正方案需要遵循风险—需求—反应原则,对矫正效果的评估需要使用有针对性的、具有良好信效度的评估工具,实现矫正方案在矫正实践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矫正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监狱开展循证矫正,应当依据高危险性、高价值性、高匹配性三原则和多种方法确定对象,运用测试、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评估矫正对象犯因性缺陷等问题,善于寻找、鉴定和精选最佳证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矫正对象的特点和意愿制定矫正方案,才能确保循证矫正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引入社会调查制度为视角,结合当前在北京未成年犯管教所运用社会调查制度推进循证矫正的实践探索,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证在未成年犯矫治中引入社会调查制度和循证矫正方法的必要性,推动循证矫正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循证矫正在国外的实践表明,这一矫正新举措在降低重新犯罪率方面起到了实效。其目的追求契合了我国监狱工作首要标准的要求,其理念特质契合了监狱工作理念创新的要求,其运作模式契合了罪犯矫正科学化的要求。因此,将循证矫正引入到我国监狱工作领域有着现实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罪犯张某,抢劫、盗窃罪,共同犯罪,多次作案,恶习较深。经犯因性问题分析技术诊断,错误幸福观、自主性缺失和侵占贪财行为是该犯的犯因性问题。矫正中,通过全面贯彻循证矫正的原则,运用消除认知曲解技术、行为矫正综合性技术,以及其他心理、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矫正技术和方法,对其犯因性问题实施了系统性矫正,取得了较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传统监狱服刑方式不同的、特殊的服刑方式,它让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社区矫正符合当今世界行刑制度的发展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也有利于行刑经济。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社会认同程度不高等问题。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由司法行政机关担任比较合适。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应做进一步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是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方面都不同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因此,必须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工作,以帮助他们实现再社会化过程。通过对矫正对象L某的个案分析,提出对社区矫正末期青少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模式,以利于实践中对他们心理矫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问题反映突出.本文主要从社区矫正制度和剥夺政治权利这一刑罚制度两方面检视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的原因,同时就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身心特点,需要对他们实行特殊的社区矫正制度。对此,应当恰当作出刑事判决、发展专门工作队伍、恰当开展矫正工作、努力避免消极标定。这些方面应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开展社区矫正效果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结合项目评估的相关理论知识,以社区矫正工作实践状况为基础,对社区矫正效果评估指标与指标体系等内容进行科学的界定。依据重新犯罪率、心理矫正两项指标在社区矫正效果评估中的地位,以社区矫正各项指标内容的确立为基础,尝试建立初步的社区矫正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由此提出目前社区矫正效果评估需要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