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犯罪一直是我国犯罪的主流,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农民犯罪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发生着较大变化,了解这一变化对制定预防、矫治犯罪政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意义重大。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界定农民犯罪,将影响人们对农民犯罪态势的分析。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进行的犯罪才是农民犯罪,随着农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犯罪将逐步减少,预防、矫治犯罪的策略也应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民犯罪呈现财产型犯罪和性犯罪突出,作案手段恶劣且日益暴力化、智能化、专业化,地痞恶霸增多且带黑社会性质,进城农民犯罪增多等特点,并据此探讨了原因和对策,以达到预防和遏制农民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农民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民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农民在某种意义上也已经成为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主要群体.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对农民犯罪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并提出有效合理的防控对策,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农民犯罪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治安 稳定的重大问题之一。鄢陵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其农民犯罪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对 大量案例的分析比较,找出农民犯罪在不同时间和环境内的规律;有助于有效预防和遏制 农民犯罪。  相似文献   

5.
薛静丽 《工会论坛》2005,11(1):108-109
农民犯罪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民犯罪问题也波及到城市。透视农村犯罪现状 ,分析农民犯罪原因 ,对控制农民犯罪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农民犯罪特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天津市犯罪调查科研数据库”的数据为依据 ,分析了转型时期农民犯罪在犯罪主体、犯罪类型结构、犯罪行为、犯罪组织、犯罪后果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200名进城农民犯罪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进城农民犯罪已成为影响城市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在对200名进城农民罪犯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的财产犯罪、团伙犯罪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性、市场性、世俗性、娱乐性等特征,因而与农民犯罪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发生内在的联系。大众文化与农民犯罪的发展轨迹具有同步性。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农民犯罪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犯罪总量上升,性质愈来愈严重;侵财犯罪和性犯罪增多,且日益多样化;团伙犯罪增多,并日益呈有组织化;流动犯罪增多,并日益向城市发展;财产犯罪增多,社会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9.
在近期的研究成果中有两本特别令人关注的新作:一本是2004年出版的《当代实证犯罪学新编——犯罪规律研究》,另一本是2006年出版的《发展犯罪学——从传统犯罪到现代犯罪》。为什么两书并提呢?这是因为我觉得二者很像姊妹篇,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是以实证求证犯罪规律的产生和发展,后者是以实证探求犯罪的发展轨迹,都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都具有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内涵,而以对实践的实证为前提。《发展犯罪学》的主要特点有:  相似文献   

10.
分析城镇农民犯罪的特点。当前城镇农民犯罪面临解决的问题。提出治理城镇农民犯罪的办 法。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的普及与农民犯罪的发展表现出某种同步性,这是两者存在内在联系的深刻反映。大众文化本身的一些特征表明,其是诱发农民犯罪的重要因素。在大众文化环境下,农民犯罪总量将上升,性质将愈来愈严重;侵财犯罪和性犯罪将增多,且日益多样化;团伙犯罪将增多,且日益有组织化;流动犯罪将增多,且日益向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刑事犯罪现象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城市中,农民犯罪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这些地区已经成为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的关键地带。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城乡结合部农民刑事犯罪的现状、特征,对有效治理农民犯罪,维护良好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犯罪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城市居民。这一情况是由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人口原因决定的。要控制农民犯罪增长势头,保证全国治安大局稳定,必须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并由其流出和流入地的有关方面,分别针对农民和农民犯罪的特点,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论农民犯罪     
农民犯罪率的高低决定了社会治安的稳定,文章系统分析丁农民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并按依法治国的目标提出了治理、预防农民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农民犯罪嬗变的历史根源和嬗变特征出发 ,提出农民犯罪长远警务控制的措施 ,即改打击为主为引导为主 ,由打击犯罪转变为预防和控制犯罪 ,开展普法教育 ,提高农民守法意识 ,建立社区化管理机制 ,加强外出人口管理以及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伪证罪的主观要件问题对于正确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现行的法定犯罪目的难以完全适应实践需要。基于110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可知,司法实践中法院明确认定伪证罪犯罪目的的案件有限,部分法院在《刑法》第三百零五条文本之外描述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伪证行为的实际犯罪目的具有复杂性,且其犯罪动机具有多样性。在规范层面,我国法律体系对伪证罪的具体犯罪目的的规定仍有待明确。在理论层面,伪证罪法定犯罪目的的理论不足在于“隐匿罪证”属于犯罪行为而非犯罪目的,其并未涵盖“无中生有”式伪证行为,且现行目的要件难以契合伪证罪的法益本质。应当在保留伪证罪目的要件的同时,将伪证罪的法定犯罪目的修改为“意图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完善伪证罪的主观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17.
在犯罪学的研究中,对于犯罪情境的基本含义,学界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同。对于犯罪情境的构成,基于日常活动理论、“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理论、死角理论、六要素说和三要素说等不同的理论预设,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构造理论,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各种构成理论存在交叉和包容。确定一种更具现实意义的犯罪情境构成模式,应该结合我国犯罪控制的制度基础和现实做法,以求为实务操作中的犯罪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犯罪成员的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的变化规律、犯罪的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的实证研究,将对研究犯罪对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城乡分治政策与农民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现阶段,农民具有特定的身份含义.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使得农民犯罪无论在城乡都非常严重,并呈日益上升态势.要遏制这种犯罪趋势,必须彻底改革城乡分治政策.  相似文献   

20.
犯罪情境是一种与犯罪相关联的,可以被犯罪所利用的有利于实施犯罪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总和.犯罪情境预防就是在解犯罪情境内容基础上,通过研究犯罪主客观情境因素,以社会作为载体和媒介.对犯罪进行预防的理论与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将西方"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理论与我国犯罪预防的实践相结合,找到适合我国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