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杀人碎尸案件是命案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因该案件中被害人身份不清、第一现场不明,大大增加了案件侦查的难度。在此类案件中,杀人又碎尸这一行为往往是因为犯罪嫌疑人想隐藏犯罪行为、逃避侦查,或者是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怒,或者通过碎尸来满足某种变态的欲望。在侦查实践中,可以将传统的侦查方法和信息化的侦查手段结合起来。特别是利用DNA技术、Y-STR DNA数据库进行比对,在查明死者身份、甚至是发现犯罪嫌疑人时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进一步完善证据,认定犯罪。  相似文献   

2.
与人体接触过的衣物、物品上常常附有人体脱落的上皮细胞成分。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经常会发现罪犯遗留在现场的衣物等物证,如能成功地对有关物品上粘附的脱落上皮细胞进行DNA检验,便可为案件的侦查和审判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而这类检材检验成功的关键是脱落细胞的采集和DNA提取。本文作者采用负压吸附技术对数十起案件中罪犯现场遗留物品上的脱落细胞进行了成功检验。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案件,其犯罪现场是不可见的,具有潜在性、后发性的特点。计算机案件现场勘查不同于其他案件的勘查,要做好此类犯罪的现场勘查,必须充分掌握其现场的保护方法、勘查方法、证据的收集等。  相似文献   

4.
在现场被焚烧的案件中,高温灼烧使血痕类检材虽然在联苯胺预试验中仍呈阳性,但不能得到在常规条件下可以得出的DNA结果。所以对此类案件应从多角度全方位寻找破案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DNA检验技术对相关的生物物证进行个体识别是法医DNA技术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我们利用DNA技术为大量案件的侦查提供了线索,为审判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证据,但发现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下面就应用DNA检验技术进行个体识别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刑事技术人员在刑事侦查过程中主要扮演现场勘查、证据收集、为诉讼提供证据的角色,而刑事侦查人员主要扮演现场走访、调查和讯问的角色。两者在案件的调查、取证、走访、讯问过程中缺乏及时的沟通,现场证据在讯问过程中的使用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刑事技术在整个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作用。为改变这种状况,刑事技术人员有必要参与重特大案件的侦查讯问工作。  相似文献   

7.
现场摄影图片资料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件现场摄影是案件现场勘查的一项工作内容,是固定现场客观状态的必经程序。案件现场摄影图片资料,是案件现场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场笔录、现场绘图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正确认识现场摄影图片资料的价值,有助于在案件侦查与调查、证据保全与搜集、法庭调查与审判等各个诉讼环节上,发挥案件现场摄影图片资料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法制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与刑侦有关的刑事诉讼进一步规范化、模式化,刑事证据正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其中DNA技术在刑事技术中尤为重要。而其更大的作用在于:在案发后不能及时破获的大、要案件中,DNA证据则成为侦破常规刑事案件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关键诉讼证据,这一观念目前已广泛根植于广大刑侦人员心目之中。  相似文献   

9.
鞋印是现场常见的痕迹之一,对现场足迹进行正确检验所作的鉴定结论对案件的侦破和诉讼都是十分重要的证据。利用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技术的一项新的重要的科研成果,它打破了长期以来足迹检验中形象特征检验的局限性,充实了足迹检验的理论,为揭露犯罪提供了新的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诈骗是一种新型犯罪方式,其隐蔽性、渗透性、危害性都强于普通诈骗,是利用新兴计算机电子技术的高科技犯罪。电子证据,简言之,即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子数据,一般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内、网络内及其他存储介质中。由于网络诈骗案件中,被告人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虚拟电子信息制造虚假事实,故此类型犯罪中的电子证据是揭发犯罪最有力的证据种类,其取得往往成为案件突破的关键。当然,由于电子证据的收集、存储等都需要借助于高科技设备,其对载体的依赖性,使其又存在较大的易破坏性,因此,对电子证据的鉴真又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电子证据属于一种独立的实物证据,往往包含着大量的证据信息,甚至有时可以作为直接证据,对于证实网络诈骗犯罪的证明力而言,其作用要大于传统上的书证、言词证据等,本案中电子证据与其他证据冲突时,法院采纳了电子证据。  相似文献   

11.
新的刑讼法颁布实施后对刑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件如何能破得了、诉得上、判得了、取证成了关键的环节。以往单一的现场痕迹物证显得相当无力,如何将现场痕迹物证与其他证据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在零口供的情况下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是当前刑事技术发挥更大作用的突破口。视频资料是刑诉法规定的证据之一,其中视频监控资料与现场物证相结合就能为证实犯罪,案件审理提供完整的证据链。  相似文献   

12.
盗窃案件是对民众物质和精神侵害极大的一类案件。虽然盗窃案件由来已久,并且对盗窃案件的战法以及理论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但是盗窃案件在某些地区仍高发、多发。本文由概念入手对盗窃案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接着分析我国的几种比较常见的盗窃案件形式,并根据形式对盗窃案件的特点进行一个概括。根据现阶段多发盗窃案件的特点来从及时勘验检查现场,获取线索和证据、二是深入调查访问,查清案发过程及其细节、三是全面分析案情,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三个方面提出一种取证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中对证据的认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而任何一种证据规则得以确立,必须具有自身的价值基础:要么能发现案件真实,要么能保障人权,或者两者兼具。我国理论界普遍主张以物证中心取代口供中心,认为这样有利于遏制刑讯逼供,保障人权。物证中心规则和口供中心规则都属于证据中心规则中的一种,都带有证据中心规则的先天缺陷。靠证据中心规则的自身嬗变,是很难克服其固有缺陷的。证据中性规则则为可取,它不承认证据的预断效力,主张任何证据的证明力,在接触案件之前都是不定的。  相似文献   

14.
侦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侦查人员追求还原案件事实真相,追本溯源;另一方面,侦查人员通过不断剖析从而勾勒自己的“故事模型”。不论哪一方向,都需要证据来做支撑。证据链则是支撑证据的,即是对案件事实支撑的支撑。当前学者们对侦查中构建证据链的研究不少,但是大多都是针对具体类型的案件所做的证据收集与认定的研究,这种研究大多都根据具体的案情或者某类案件的特征进行探讨,万变不离其宗。为此不妨打开思路,从一种更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角度出发,探索利用概率理论和逻辑图示的方法得出一种侦查中证据链构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物证中心规则和口供中心规则都属于证据中心规则中的一种,都带有证据中心规则的先天缺陷,即在接触案件之前就已对证据的证明力的大小作了事先预断,进而在办案过程中围绕着这种预断去收集、审查、运用证据,因此往往会发生错误,同时极易诱发刑讯逼供.此外,靠证据中心规则的自身嬗变,是很难克服其固有缺陷的,因此,只有建立一种新证据规则,才能克服证据中心规则的固有缺陷,这种新的证据规则就是证据中性规则.证据中性规则不承认证据的预断效力,主张任何证据的证明力,在接触案件之前都是不定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犯罪嫌疑人知识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各种反侦察手段在侦查中不断发现,带头套(鸭舌帽)、口罩、手套的,换鞋的,不带手机的,传统意义上一些有价值证据的获得目前已经呈现出越来越难的趋势,所以DNA检验技术在当前的案件现场勘查中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DNA技术的发展为串并系列案件提供科学依据,其数据库的应用为各地公安机关资源共享、协同作战提供技术支持,更大限度的打击犯罪并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与此同时,DNA数据库立法缺失,库内信息的质量管控以及数据库运行发展不畅等问题逐渐显现。因此,对DNA信息的采集对象、方式、存储保密制度进行法律规制,严格把控DNA证据的形成过程以实现数据库内信息的质量控制,同时理顺DNA数据库运行发展机制,是保障DNA数据库串并系列案件顺畅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DNA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可疑人体脱落细胞的检测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案件的侦破中。这对于犯罪嫌疑人戴手套作案大量的入室盗窃案件,,给传统的利用掌、指纹破案带来了极大困难,通过正确利用DNA检验技术对盗窃案件现场的各种微量人体生物物证进行检验比对,能为该类案件的侦破提供新的强力支持,为成功侦破案件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故意杀人案件是一种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案件。该类案件呈现出案前多有预谋、现场留有丰富证据、因果关系较为明显、犯罪嫌疑人讯问中畏罪心理比较突出等特点。对故意杀人案件嫌疑人的讯问要遵循熟悉研究案情、采取恰当的突破方式、采取适当的讯问策略以及深挖犯罪的基本思路。同时,还应从犯罪事实和犯罪证据方面把握对故意杀人案件嫌疑人的讯问。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内务部正在实施一项教育改革"路线图"计划,其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教育科学部的效率。近年来,圣彼得堡市在医学方面呈现出了相当多的科研成果,特别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系列特性的同一性认定。利用DNA鉴定技术,可以直接认定犯罪现场的血迹、精斑、毛发、唾液斑等生物检材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所留,从而为案件的侦破、诉讼提供有力的证据。DNA鉴定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刑事侦查中,其在刑事侦查中的独特功效不容低估,但同时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是,DNA鉴定技术的作用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