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战略格局,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外部条件,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和世界基本战略格局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关于多极化世界的基本思想,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多极化在曲折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各种政治力量不断进行新的分化组成,形…  相似文献   

2.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表征 ,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表征主要反映在 :与时俱进的价值观 ;与时俱进的时代观 ;与时俱进的制度观等三个重要方面 ,其中与时俱进的时代观 ,揭示了“战争与革命”主题时代向“和平与发展”主题时代的转化 ;与时俱进的制度观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内涵及发展阶段上的理论递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面对冷战后国际社会的新形势、新情况 ,在深思熟虑分析国际战略环境 ,精心筹划和实施中国对外战略时 ,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的“世界格局观”。他深入分析世界格局的基本走势 ,精辟地阐明多极化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基本架构 ;科学地揭示当今多极化的主要特征与历史意义。江泽民关于世界格局问题的重要论述 ,使邓小平“世界格局观”更加完善、全面、深刻 ,是我们观察国际战略形势和处理对外事务的正确指南。  相似文献   

4.
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和主线。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及其产业化创新发展,世界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不仅具有相互区别的特殊内容和特殊形式,形成不同的时代构成基础,而且产生不同的时代中心问题,形成不同的时代发展道路。马克思以机器大工业开创的世界历史与生产和消费的世界性为基础,不仅确立了从世界体系性质和全球战略思维上来认识时代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且通过对经济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运行机理及其发展规律与历史趋势的研究,建立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理论,形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科学时代观和科学方法论。当今世界经济现代化与全球化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型现代化与多元集成型资本全球化的新阶段,形成了以知识创新型现代化发展方式根本转型为中心与全球化结构升级重组为主线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认真学习和科学运用马克思时代观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深入研究当今世界经济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新内容新形式和发展规律,建立时代构成基础、时代中心问题、时代发展道路三位一体的时代发展理论,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新世纪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当今的国际环境。 江泽民总书记在2000年9月6日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当今的国际环境作了很好的概括:“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已经结束,国际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面对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具体看,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背景下,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社会信息化、知识经济化,是当今我们所面临国际环境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时代发展变革规律性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综合集成,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发展理论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商品经济产生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和成熟形态,成为通向社会主义的新物质准备与历史阶梯和发展中间站。资本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其通向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以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为载体的世界社会化大生产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逻辑演进过程,并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三个不同时代。马克思、列宁、邓小平系统考察他们各自所处于的世界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不同发展阶段及其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形式,从世界体系和全球战略上科学揭示出世界历史不同发展阶段及其时代发展变革规律性,形成了时代构成基础、时代中心问题、时代发展道路三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及其创新发展的三大理论形态。这三大时代发展理论形态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形式,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三大阶段及其时代化的主要标志,而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马克思主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7.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毛泽东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此理论既有其深刻的理论原因,又带有时代的烙印.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再认识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和列宁的革命转变论应用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实践,毛泽东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由政治革命为中心向以经济革命为重心的全面革命转变,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次重要探索。我们试图从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阐述毛泽东革命观转变的实践,结合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分析了毛泽东革命观转变的基础与条件,进而论述了毛泽东革命观转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科学地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石和价值遵循。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式民主新道路,中国式民主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彰显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群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深刻认识中国式民主的优势和前景,不断在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宝库中挖掘理论新资源,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式民主的发展路向,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代表,胡锦涛继承经典作家思想理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并对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和在初级阶段的实现作了深刻的理论阐发,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基本国情,提出了许多与时俱进的外交思想,如"和平崛起""和平发展道路""包容性增长"及"和谐世界"思想,其中"和谐世界"观是胡锦涛外交思想中最具代表性、前瞻性也是影响最大的外交理念。以"和谐世界"为立足点来,透视和剖析其提出的依据、内在特征及时代意义,以系统地理解当前我国外交思想核心理念的深刻内涵,使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得以有的放矢以服务于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对时代的认识和分析,形成了考察时代的一系列观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时代进行划分,是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的基本问题。揭示时代演进动力,是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的基本立场。剖析资本主义时代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是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内容丰富、逻辑严谨,为认识时代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注重对时代的划分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分析时代演进动力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明晰当今时代性质、特征、潮流以引领时代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给予我们认识当今时代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沃勒斯坦是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 ,他的多卷本专著《现代世界体系》集中讨论了三个主题 ,即 :世界体系的形成、运作及基本趋向。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危机 ,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新范式。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在对资本主义分析和世界体系未来展望时带有局限性和历史悲观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形势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主要有:时代形势深刻变革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等.各个论断蕴涵着丰富深刻的理论内涵,各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影响已触及深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江泽民同志以其宽广的世界眼光、丰厚的科学素养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紧紧关注信息网络的发展,深刻认识其多方面的影响,对我国信息网络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形成了科学的信息网络观。  相似文献   

16.
康绍邦 《理论前沿》2006,(22):17-18
十六届六中全会着重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与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统筹对内和对外工作而提出的内外兼顾的战略思想。我们党一贯重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出发,分析形势和任务,制定党的理论、方针、战略和政策,统筹党的对内和对外工作。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相似文献   

17.
学者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刻,主要表现在:对政治发展的内涵认识的深化;政治发展目标上基本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区分;政治发展动力的单一因素论和多因素论探讨;政治发展障碍的根源以及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但是,由于国内学者的认识分歧,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具有共识性的政治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观,科学发展观,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执政观,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人才观、作风观、稳定观、学习观等。这些观点和论述,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建设规律、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它集中回答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一系列重大执政理论问题,显示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体现了我们党高屋建瓴与统…  相似文献   

19.
习主席关于军队政治工作时代主题的重要论述,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上赋予了政治工作的时代使命,规定了政治工作的职能任务和目标指向。这一主题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鲜明昭示了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历久弥新的科学价值,深刻揭示了政治工作对于实现强军目标的生命线地位和重大作用,精辟概括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根本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分配观。进入21世纪以来,胡锦涛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分配观。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进程,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全局与局部、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破解当今中国社会分配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