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原题为"Constructivist Institutionalism",选自罗德斯(R.A.W.Rhodes)、宾德(Sarah A.Binder)与罗克曼(Bert A.Rockman)主编的《牛津政治制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第四章。科林·海伊(Colin Hay)教授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同时供职的学术经历,使他能够深入思考美国政治科学领域的新制度主义路径的优势和局限,以及该路径能否同英国及欧洲社会科学主流传统相适应的问题。早在1998年,针对霍尔(Peter Hall)与泰勒(Rosemary Taylor)以学科背景及研究领域为依据来划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三大流派的做法,海伊在英国《政治研究》(Political Studies)杂志上指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在社会本体性基础上不仅无法共享相互兼容的理论假设,而且不同程度上均存在剥夺制度当中行动者的能动性并使制度分析移向结构主义一侧的倾向。2006年,海伊教授在为《牛津政治制度手册》撰写的本文中,较为全面地概括了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在关注制度生成而忽视其随后发展方面的共同偏好,指出建构制度主义由于本体性、分析性及方法性上的独特属性,其有能力向现有新制度主义各流派发起挑战。建构制度主义作为一种更富动态色彩并兼具历史性与建构论的制度主义路径,虽然尚处于初创阶段,却已经成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第四个流派,在阐释复杂制度的演化、适应和创新方面展示了出色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原题为"Encounters with Modernity",选自罗德斯(R.A.W.Rhodes)等主编的《牛津政治制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塞缪尔·毕尔(Samuel H.Beer)191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32年在密歇根大学毕业后赴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攻读中世纪史硕士学位,1938年至1943年于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其后执教于哈佛大学并任政治学系主任,1976年至1977年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2009年逝世于华盛顿特区。毕尔教授长期致力于比较政治学、美国联邦主义与英国政治研究,在英美政治比较领域取得开创性成就。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曾在《美国政治》自序中谈到该书灵感缘起于博士答辩时,毕尔向其提出的有关政治思想同政治制度关系的问题。霍尔(Peter A.Hall)数次回忆毕尔在指导其博士论文中闪现的学术思想,指出毕尔重视制度的文化向度有助于联结政治科学的新旧制度主义,并对新制度主义的观念研究产生深远影响。2005年,毕尔教授应邀写作本文时已逾94岁高龄,他在文中回顾自己步入政治科学与比较政治学的历程,将自由心智界定为现代性的伦理基础以及现代化进程的统摄力量,从而论证自由主义理念与民主政治实践的相互塑造。透过毕尔对其学术人生的自述,以及文中展示的二十世纪英美政治演进轨迹,可以看到黑格尔、格林、罗伊斯的观念主义传统,怀特海、杜威的过程哲学及逻辑主义传统,韦伯、帕森斯、阿尔蒙德的文化主义传统,白芝浩、威尔逊的制度主义传统,以及英美新工党和新民主党第三条道路政策主张,是怎样融入毕尔的思想和经历当中的,他针对思想创化、个人自由、政党发展、社会联结、国家整合提出的一系列深刻洞见也因此更富亲切感。  相似文献   

3.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导范式,不仅推动了政治科学研究内容的更新,还进一步拓展了政治科学的研究领域,为制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本文主要从制度研究的适用领域与政治学本位视角、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内在争论的焦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权力基础、新制度主义视阈下政治制度研究的整合与超越四个方面,对国外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发展进行综合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主义在政治科学中的兴起,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研究的理论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新制度主义各个流派在分析层次和研究途径方面的多样化,也为获得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设下障碍。通过揭示新制度主义在分析层次和研究途径上的内在分歧,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建构的基本取向需要关注四个重要方面,即科学化与人文化、概念分析与理论建构、能动与结构、传统研究与前沿理论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而言,制度创新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是制度的发展和创新。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学研究范式,其三个主要流派为制度变革与制度创新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角和看法,分别提出了制度创新的三大逻辑,即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工具性逻辑、社会学制度主义的适宜性逻辑和历史制度主义的关联性逻辑。三大制度创新逻辑的提出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既要推进政治理念的更新,为政治制度创新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也要理顺政治权力结构关系,为政治制度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更要规范利益相关者的政治参与,为政治制度创新奠定坚实的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代视野下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是政治实践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求,在政府管理、行政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分析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对现代视野下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基本研究成果和对传统理论的发展进行论述,其主要目的是对传统新制度研究的总结与提升,对行为主义和理性分析主义的扬弃。其发展研究成果对我国现代制度的构建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兴起,主张把制度作为政治学分析的核心。本文主要从西方国家的崛起和我国历代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迁来探讨政治制度对现在国家建构的影响。并从中得到对我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最新的政治学理论流派之一,历史制度主义越来越成为政治学研究尤其是宏大的政治变革和制度变迁问题研究的主要流派.该理论属于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之一,主要特点是运用中观理论方法将研究视角对准了制度在历史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环境和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历史时间的要素成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关键,从这一要素出发,形成了特殊的历史制度分析,这些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和过程追踪分析、关键节点、偶然性和事件的时间分析以及世界时间的研究.这种方法解构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动态路线和景观.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新制度主义作为西方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被称为二战以来西方政治科学研究发展的第三次革命1,代表了政治思维活动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的新成果,这一研究范式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学研究继承与超越了行为主义阶段,由此进入了新制度主义研究的阶段。本文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对旧制度主义--行为主义--新制度主义之间何以产生范式转换的内在原因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马奇与奥尔森关于重新发现制度重要性的思想标志着新制度主义思潮的兴起。马奇与奥尔森强调组织规范与价值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其思想也被称作"规范制度主义"。规范制度主义的理论构建主要包括规范性制度、内生性秩序、决定性价值、整合性组织与恰适性逻辑五个方面。规范制度主义有选择地吸收了旧制度主义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旧制度主义的复归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历史制度主义是新制度主义流派的一个分支,一方面它承继了旧制度主义的传统,另一方面对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了批判和借鉴,同时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特色和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它产生的知识背景,通过比较方法阐明了它的基本理论观点,并就其在国外的应用情况做了描述,最后就它应用于中国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政治学研究史上,政制研究不仅是绵延已久的传统,而且是传统政治科学研究的中心。政制研究在经历了行为主义时代被边缘化之后,随着当代新制度主义的崛起又得到回归与复兴,而重回中心位置。新制度主义为政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对我们研究政制创新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学、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相关研究中,"制度"一直是相对时髦的词汇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制度"就是一些依靠各种禁止不可预见行为和机会主义的规则。从制度研究的角度出发,很容易想到与之相关的旧制度主义、行为主义和新制度主义理论。作为当前国际社会政治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新制度主义这一新的研究范式,既是对旧制度主义理论的跨越,又是对行为主义范式的批判。我们知道,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政府进行公共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公民社会的发展。本文意在从制度界定出发,分析新制度主义的由来及理论派别,并以此为视角介绍当前我国政府决策存在问题的思考,最后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政治学既包括传统政治学,也包括现代政治学,而狭义的政治学只指传统政治学.传统政治学与现代政治学既在时间上有先后衔接的现象,但又不是简单的相互更替,它们在现当代是共同并存的.现代政治学或曰政治科学是指试图用科学主义的方法(特别是行为主义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使政治学研究与现实政治之价值取向相对分离,而更趋学术化、独立性的研究方法或学科.而传统政治学或曰政治学是指沿用旧的研究方法(前科学主义、前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使政治学研究更具有现实政治功能(或批评检讨功能,或认同完善功能等)的研究方法或学科.鉴于此,当代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新的"政治学"概念,即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及由此达成的相互关系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苏长和 《外交评论》2007,92(2):9-18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约与国家理论为基础,对自由制度主义的外交理念与世界政治主张进行了研讨。文章认为,自由制度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存在理论上的渊源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合约、经济权利与国家规模的理论,对自由制度主义的研究议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文章进一步认为,自由制度主义需要进步性的改造与转化,也就是从新制度经济学中汲取养料,将合约、国家理论与世界秩序结合起来,以开辟制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威廉·里克尔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学者之一,他创立的“实证政治理论”带来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他对于政治制度的实证研究引领着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学研究的风向.实证政治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石包括:理性人——个体做出理性决策;博弈论与策略行为——个人做出决策之前会考虑其他个体的行为.实证政治理论主要运用理性选择和博弈论的分析工具,讨论制度规则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以博弈论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研究不仅为政治学注入“科学”的血液,也为解释中国政治制度变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本文原题为“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选自斯文·斯坦默(Sven Steinmo)等主编的《结构化的政治:比较分析中的历史制度主义》(Structuring Politics: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第一章。1990年,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经济学、历史社会学、比较历史分析、新国家主义等领域的政治学者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召开学术研讨会,两年后主要参会论文集结出版并正式宣告“历史制度主义在最宽泛的意义上,代表了阐述政治斗争如何由制度环境予以调节的尝试”,本文即是这部开山之作的序章。该书收录历史制度主义核心学者的八篇开创性成果,甫经出版便在西方政治学界掀起新的研究浪潮,至今仍为致力于政治制度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凯瑟琳·西伦(Kathleen Thelen)与斯文·斯坦默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历史制度主义、社会政策研究,西伦曾经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两人均对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作出重大贡献。本文概述了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定义、理论前提、分析主题、前沿议题,及其与早期制度分析、行为主义、宏大理论、理性选择分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历史制度分析路径对一系列现实问题的研究特色和解释潜力。  相似文献   

18.
语语国试外应种专业(代码) }指导教师{招生研究方向!} }姓名及职称人数业务课考试科目备注思理课或克义文)马主论(理国际私祛{“”‘。“2’…公司法刘慧珊副教授英、俄任选国际私法民法学法律综合课(含法理、民诉)俄语考生必须是以英语为第二外语者度义乙艇邪度制主赦治本汤捌物瀚烟妇溅彩l]j方主制蜘利创洒)资文度度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杨柏华教授及西方国家国家政治制外国人事制学习年限二年半西方国家文宫制度政治学(含比较政府、政治思想史)世界近代史国际关 (030302)系}当代国际关系(1 945~1990)石磊教授王德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治学包括中国政治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和建设、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问题,以及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和决策过程、政治发展、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等问题。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研究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巩固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提供学理方面的说明,这是中国政治学界目前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话语制度主义,顺应西方政治科学的"观念转向",把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所探讨的能动力(行动)和结构(规则)问题进行"话语转换",重新界定"观念"、"话语"、"制度"、"能动力"等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力图把它确立为第四种新制度主义.话语制度主义的论题和框架被一些论者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加以解读,并分别从话语理论、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来进行分析和澄清.虽然话语制度主义没有被贴上"治理哲学"的标签,它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理论逻辑,实质上演绎了一种治理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