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最近,我阅读了张全新教授的《塑造论哲学导引》、《塑造论哲学之经济学论证》、《塑造论哲学之政治学论证》中有关价值理论的内容,联系到他在一系列著作中所建立起来的负熵价值论,深深感到:塑造论哲学在构建统一的价值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塑造论哲学实现了其哲学体系统摄下的关于价值理论的统一构建。在此,我按照自己对于塑造论哲学所提出的一系列命题的理解,对塑造论哲学关于价值理论的统一建构,作出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2.
(六)一、“自相缠绕”和“自我相关”。塑造论哲学特别重视一种可称之为“自我相关”“自相缠绕”的情况。当物理学指向微观世界和指向宇观世界,由于更加指向终极追问,这就使其哲学的意味越发突出起来。因为这里特别涉及到了自我相关、自相缠绕的情况。观察的手段或方式与观察的中介和对象自我相关、自相缠绕,考察的主体与考察的客体对象自相缠绕、自我相关。在当代物理学中,这常常把人弄得十分难堪。我们知道,人们直观的经验世界,是处于人体自身的感知器官所能直接感知到的宏观世界这一层次上。人们对此层次的探索,可以凭藉直接的…  相似文献   

3.
“政策哲学”是一门与行政哲学、管理哲学、法哲学等相关学科既有相互联系又有自我特点的学科,它是政策学与哲学交融的产物,它是政策行为的灵魂。目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中,不难发现“政策哲学”异化现象,由此导致了公共政策的失效乃至失败。鉴于此,本文首先从学科渊源、理论范畴和知识交融三个方面对“政策哲学”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出现的“政策哲学”异化困境,如服务理念的缺失、公共利益的忽视等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最后提出了以服务理念为核心价值的政策价值体系,包含公平、效率、合作、协调、服务、回归及合法。这将为探析“政策哲学”如何内化为政策业务人员的人格并发挥其在建构服务型政府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注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人们一直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来概括和指认这种注释,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的一个心学命题,根本就不是一种注释的原则和方法。对“易注”样本的分析以及相关方面的考察,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现象,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其实质乃是用母本的结构语义来表达注释者的思想;这种注释不是寻求原义的语义训诂,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种哲学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民族史叙事结构中包含区域史、族别史和中华民族史等几个部分。从叙事演变脉络来看,随着中华民族由“自在”“自觉”走向“自信”,中国民族史叙事也在发生转向。目前的中国民族史叙事以20世纪的“区域—族别”、关系论与整体论叙事为基础,三者在方法论上验证了“小历史”与“大历史”的相互补充、弥合和一体化进程。中华民族社会史是当代中华民族史叙事的新方向。可以通过“地理—人文”“话语—制度”“语言—符号”与“生活—实践”叙事等几种内容得以呈现,成为“小历史”与“大历史”双向联动、多线转化、相互弥合的实践机制和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广义经济结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是陆剑杰教授所承担的一项国家资助课题的最终成果。此项课题原名“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研究”,陆剑杰将其拓展为“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改革和建构问题的探究”,依次将这一问题放到“历史哲学视域”、“经济科学视域”、“中国国情视域”这三个视域中加以审察,从而写成了这部将经济学与哲学融成一体的学术专著。读了这部著作后,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辩证法”所作的系统的运用和创新的阐发。一陆剑杰教授是我国哲学界最重视辩证法中介性问题研究的学者之…  相似文献   

7.
读王玉樑教授新著《21世纪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给我一个总的印象:它既是对100年来世界价值哲学研究历史的总结,又是21世纪当代价值哲学研究的新起点。王著站在哲学高端,以最广阔的视野,极深入的思考,对百年来世界价值哲学的研究作出了全面深刻的总结和评价,这在当今世界价  相似文献   

8.
读《哲学研究方法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第 1版 )感受最深的首先是欧阳康教授在书中阐发的哲学学术见解 :“个性即创造性”。欧阳康教授一直重视和着力探索一条个性化的哲学研究道路 ,这也是他一直强调“以真正哲学的方式研究和发展哲学” (见该书第 1页 )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认为 ,把握哲学未来走向 ,从研究方式的角度看 ,有两个测度 ,一是世界化 ,一是个性化。实现哲学个性化研究的途径是创制符合哲学本性的哲学方法。在欧阳康教授看来 ,(1)哲学研究方式首先是看待哲学的方式 ,实质是如何看哲学的问题 ,即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欧阳…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已有充分条件进行构建。其根据在于: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的学术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中国哲学密切结合产生的学术新说,它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有了系统性,奠定了成为学科的坚实基础。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要坚持尊重思想客体的原则,总结历史发展的原则,合理逻辑整合的原则,多样化中趋同的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核心是把“一般实践”和“具体实践”统一起来的新实践论,其展开的主线依次是以中国这个现实世界为对象的实践论的世界观,以中国的改造和中国人民自我改造之统一为实质的“广义认识论”,以引导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新历史为使命的“历史创造论”。  相似文献   

10.
"河南公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息息相通,"河南公安精神"的形成是河南公安反复实践和认识的结果,"河南公安精神"的内容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对河南公安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国当代哲学家德勒兹和精神分析学家费利克斯加达里合写了一本“非哲学史”的“哲学”著作《千座平台》,这也是一本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代表作品。书中把所有精神事件看成是发生在分子或基因水平上的,出现在不同的精神空间。这样的立场,不啻一场哲学革命,因为它导致了与传统形而上学不同的“横穿的精神”或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12.
(七)一、自然塑造的人塑造着自然:实践把“存在”落实为“实在”。塑造论哲学一方面认为,人面对自然有着不断向着自然进行探索的过程;同时也认为,这是人不断延长自身而“使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现实部分”的发展过程。在自然塑造的人去塑造自然的过程中,才使“存在”落实为“实在”,把自在之物变成人为之物,这人为之物即是为人之物。这样,以塑造论哲学的观点来讲:由大自然对人的塑造中衍生出文化人类,这就把必然性积淀于人;文化人类在实践中塑造着自然,形成人类文化,这是一种目标在于主客体达到统一,从而使自然衍生的人在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西方政党竞相利用互联网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一些西方政党甚至宣称要把自己建设成为“网络党”(Cyber Party)。西方“网络党”利用互联网加强自身建设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有:搭建信息平台,提供网络服务;促进政党沟通,扩大“电子民主;”把握社会脉搏,塑造政党形象;成立“虚拟组织”,扩大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20世纪科学技术革命与现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胡东原现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不仅受到哲学界和科学界的重视,而且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为它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20世纪科学技术革命息息相关的。20世纪科学技术革命,以物理学革命...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及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小说界热衷于种种形式的艺术实验,相对而言,则减少了关注现实的热情和勇气。但以池莉为代表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继起的“新写实”,却又分明是从切入现实的角度对前此阶段的艺术实验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反拨”。因为现在的人们已看得比较真切,他们根本不具备干预生活的力量。这样说并不是不承认小说对生活的影响力;相反是在承认小说影响力的前提下检视它影响的作用方式,即小说的方式。对这点王朔的解释比较清楚:文学比哲学高就高在它能提供一个丰满的、多重的、模糊的生活,不能用任何概念归纳的东西。最后…  相似文献   

16.
英雄主义历来是军旅小说表现的主旋律,军旅小说以人物形象塑造为基本手段,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分析和描写,潜移默化地表达作者的英雄主义情结和理想。90年代以来,军旅文学塑造出了许多成功的英雄形象,但当下的研究对英雄形象进行单个论述的较多,特别是“碎片英雄”和“另类英雄”,全面归纳鲜有,而且对其类型多有提及但少有阐释。本文从多元化时代的文化语境入手,对90后塑造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英雄形象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结合英雄成长的语境对教育培养的方法作以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与道家的“发乎情,止乎游”,历经了禅宗的“发乎情,止乎觉”,明清之际启蒙美学主旋律变为“发乎情,止乎情”。它代表着中国美学在与“西天”佛教文化对话后的成熟,距离最终的突破,距离“五四”之际王国维、鲁迅的探索,乃至距离后来的从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奠基于“万物一体仁爱”新哲学观基础上的情本境界论生命美学的探索,都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8.
人的塑造论─—三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韩庆祥1、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哲学思考,首要的应抓住什么问题?当然问题很多,但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而迫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人的塑造问题。我们以“人的塑造”为中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哲学思考,完全是由中...  相似文献   

19.
“体用”范畴作为中国哲学中出现较早的哲学概念,从《论渤到(倜易程氏传》,再到学术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理论中,都有涉及。而且也经历了“体”“用”分说到“体用”共说,乃至程颐“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理论的提出。从历史角度分析“体用一源”的产生演变过程,有利于从整体框架上把握这一思想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南方谈话”集邓小平以往思想之大成,是对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诸多理论问题作了比较全面论述的综合性著作。它及时和明确地回答了改革开放后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站在了当代中国理论前沿的高地上。它提出的“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论、“三个有利于标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成为伟大文献与邓小平的个人特质是分不开的。它今后依然是指导我们消除顾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反对形式主义、整顿文风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