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司法领域中的着力点。构筑司法公信力需要从社会治理高度对司法运作机制以重新审视.合作司法是社会治理谱系下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在司法中的体现.降低司法成本和实践司法公正是合作司法实践路径中的两个向度,统筹两者是合作司法之于司法公信力的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开的基本法理在于司法权是一种直接关涉社会正义和公民权益的公共权力。在现代社会,司法公开是以公正和效率为价值取向,并有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司法是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司法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司法公正的基础上,而司法公开是促进司法公正的保障。为此,为实现司法公开的社会价值,使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应在司法公信力、司法廉洁、培育法律信仰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原则,司法效率是司法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司法程序安定是司法改革的不可或缺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司法文书的社会价值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文书是现代司法理念的载体,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和谐的工具,是整个司法活动的综合再现。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法律实务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学识水平,而且也反映了司法机关的执法形象、执法水平,影响着司法机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对维护社会和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推动司法改革的进程和保障法治国家建设的成果,应深入探讨司法文书的社会价值,以提高司法文书自身的价值,促进司法文书更趋规范化、合理化,发挥司法文书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司法是解决社会冲突和纠纷,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导致司法不独立,严重影响司法的公正。因此,必须通过司法改革,实现司法的独立和公正。  相似文献   

6.
恢复性司法是指与特定犯罪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处理活动的司法模式,与传统的报应性司法模式在犯罪的惩罚方式、审判程序、正义的实现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恢复性司法理念注重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对犯罪人、被害人及社区的利益进行全面关注,有利于节约司法成本,并体现了司法文明及用刑宽缓的趋势。在司法实践中对少年司法较为适用。由于恢复性司法是一个引进的司法模式,在我国这样一个报应性司法历史深厚的国家,其实施必然面临一系列矛盾与冲突,有必要探讨平衡点,以丰富我国少年司法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内地与香港的司法协助是一个主权国家之内的区域性司法协助,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司法联系。内地各省、市、自治区是与香港进行司法协助的主体;司法协助应当坚持“一国两制,着重现实,促进发展”的总原则;司法协助的地范围包括香港与内地省、市、自治区及香港与澳门、台湾之间;司法协助的机关应是司法机关,协助协议应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司法能动主义是法治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司法理念的基本延伸,而不是对司法理念的背叛和超越。这和我国目前所倡导具有明显口号性、社会应急性、政治任务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能动司法主张及经验明显不同。如何规范地理解、运用能动司法,一是不适宜从理念高度探讨能动司法,应坚持司法的法治理念;二是应设法通过法律方法和技术,节制、规范能动司法活动,促使能动司法不违背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9.
传统上,司法大众化与司法精荚化相对;而国内学者“司法大众化”的主张却与此多有区别,其诠释的是司法公信力与法律的实效问题。其中,社会基础是“司法大众化”的证成理由,而贴近立法与司法环节的制度设计逐步揭示了此种主张的实质。基于此,才能明晰“司法大众化”时代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司法者需要在司法过程中发挥司法能动性,但过分司法能动又会损害司法权的地位。治理司法能动的手段可以是硬法,但更多的是软法。软法治理就是要通过普遍认同的方式来谋取司法裁量的正当性,并寻求多种治理路径,通过建立一定的软法保障机制,发挥软法的“软约束力”,推动司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为回应社会形势需要,由最高司法机关主导的能动司法正在全面推进。由于中国相对缺乏西方国家所具备的司法环境,能动司法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针对可能存在的权力滥用、司法权威受损等问题,对能动司法进行程序规制,保持适度能动并与司法职业化相结合是可行的路径选择,这有利于促进能动司法的规范化,保障司法的权威,推动法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统对司法传统的形成,影响至深且钷。因此,探讨文化传统对司法的影响,不仅是廓清司法史实的必需,也是今天进行司法改革的要求。本文从法律观、道德观、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四个方面,比较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形成人治主义与法治主义司法传统的重要影响,从而得出了努力探析传统文化,区分精华与糟粕,融传统文化之精华于立法与司法,去立法与司法中传统文化糟粕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今法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所谓司法政策,即特定司法主体,在一定时期内,为反映和实现所代表阶级、集团、阶层的特定利益与意志,并为了解决司法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而采取、制定、遵循的措施、规程、原则以及一系列相应活动。司法改革,则是对既有司法制度的一种主动打破或对失范(实效欠佳)的司法制度体系之积极回应,以期实现司法制度更为公正、效率、有机地运作。应当说,司法政策与司法改革的关联、互动正是通过司法活动链接了起来。因而,考察司法政策与司法改革的关系无疑是深入探讨二者对司法活动的影响、作用、价值等问题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制度创新,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对自身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自我创新,是检察机关为实现对自侦案件的外部监控所设置的监督机制,完全符合党的十六大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是实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又一具体措施,彰显了检察机关追求公平正义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伟大目标,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作为定纷止争的最后手段,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我国,由于冤假错案的不时出现、司法腐败和司法负面消息的不时传出,严重损害了司法威信,加之我国重访轻诉的司法文化造成司法的确定性不足,致使司法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司法改革应从立法层面、司法实践层面、制度保障方面全面推进,确保司法公正,以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证分析,现行司法强拆运行机制不能有效遏制强制拆迁中恶性事件的继续发生,且可能导致司法强拆面临较大的运行风险,使其失去道义和法治层面的正当性支撑,导致司法强拆陷入被民众暴戾化抵制的运行困境。因此,对司法强拆运行机制的重构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裁、执分离制度,保证司法强拆运行机制的公平公正;二是实现司法独立,避免司法强受地方行政和其他外力干预;三是确立公众有效参与拆迁过程的制度,使司法强拆前的社会风险评估落到实处;四是通过司法强拆运行机制为地方政府与被拆迁户之间搭建一个有效的对话和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7.
司法能动主义本土化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界多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从法律方法角度来界定司法能动主义。从方法、程序、功能多维视角界定司法能动主义,将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能动性加以区分,并剖析司法能动主义的内在特性,这对于司法能动主义在我国展开深入、系统研究应当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刑事司法协助是一国司法权的有效域外延伸,具有重要的外交和司法价值。从当前我国刑事司法协助领域签订的双边和多边条约以及对外开展司法协助的主要领域来看,我国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工作已逐步步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对外司法协助网络的轮廓初现。  相似文献   

19.
试论司法文书的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文书规范化要求司法机关制作司法文书必须具有明确的规程和具体的要求。实现司法文书的规范化,是司法改革和提高执法者素质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文书的规范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规范司法文书的具体构想,以解决现行司法文书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政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执法司法责任制建设作为执法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深受法律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动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是推进司法执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对完善和全面落实执法司法责任制,提高执法司法质效以及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深化执法司法体制和其他各项改革具有重要牵引和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