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共产国际对中央苏区的第一、二次反"围剿"战争,提出过较为符合实际的指导意见;对于第三、四次反"围剿"战争则基本没有干预。第四次反"围剿"后,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制定"分离作战"计划,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准备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由被动变主动谋划了重要一招,但对"福建事变"处置失当,而又力促红军与粤军陈济棠部开展停战谈判。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和共产国际远东局在指导中央苏区红军反"围剿"时,存在不同的原则意见,加上中共"左"倾领导者无视中央苏区红军在以往历次反"围剿"战争中的成功经验,教条主义地贯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相似文献   

2.
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历史的风云际会使它与中国革命走到了一起,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客家文学从内在精神、创作队伍到艺术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为中央苏区文学提供了借鉴或支持,是中央苏区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期,政绩显著,出类拔萃,却又历尽坎坷,大起大落。1933年3月,时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打成所谓"毛派"头子和"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并受到错误的处置。本文依据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揭示了"左"倾错误推行者在中央苏区开展反"罗明路线"斗争的缘由,勾勒了邓小平在中央苏区"第一落"的来龙去脉,总结了这场错误党内斗争的历史教训和邓小平在逆境中奋起的风范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随着其对地方社会控制的加强和封锁政策的调整,经济封锁带来的后果日益严峻,给苏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封锁,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最终未能真正解决苏区的经济困境,这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项英在中央苏区担任领导(特别是军委领导)期间做了许多军事方面的工作,如建立军委总政治部、成立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积极开展扩红运动、确立"八一"建军节、参与领导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领导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他对人民军队的建设,对苏区武装斗争的开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项英受"左"的影响,在军事领导方面出现过失误,但他仍是中央苏区时期作出较大军事贡献的重要领导人。  相似文献   

6.
考察和认定中央苏区区域范围,应遵循六个原则:一是应当涵盖中央苏区斗争历史全过程;二是应当涵盖中央苏区斗争各时期涉及的所有区域;三是应当依据当年党、政、军的隶属关系;四是应当区分全红县、苏区县、部分范围县和游击区县等不同层次;五是应当以现在县(区、市)行政区划为单位去认定;六是应当认定"苏区县"和"中央苏区县"的区别和交叉。依据上述六项原则,现可认定江西、福建、广东、湖南4省共有85个县(区、市)属于原中央苏区范围。  相似文献   

7.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党在中央苏区时期的作风建设,阐释作风的内涵无疑是重点,但是,仅仅对苏区干部好作风这个建设成果做一般性的解释工作,还不足以发挥苏区作风的时代价值。要深入挖掘苏区作风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还需拓展研究思路,把研究的重点由内涵的解读转移到形成过程的追溯上来,只有把中央苏区时期的作风建设过程研究清楚,才能够对苏区干部好作风不仅做到"知其然"还做到"知其所以然",进而加深其理解,弘扬其精神。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近十年来,随着中央领导人对苏区精神的确认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发,学者们对中央苏区的研究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中央召开了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的座谈会,江西、福建也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关于中央苏区的研究还有许多可以深化的地方,其中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的研究,就是一个大方向。中央苏区是在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的军事斗争,是在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它们关于军事问题的建议有许多是正确的,推动了苏区军事斗争的发展,但也有些并不符合实际,严重干扰了苏区的军事行动。它们反对毛泽东的战略策略并撤销了毛泽东的红军领导职务,同时又不得不接受毛泽东的战法并力求搞好同毛泽东的关系。共产国际派李德任中共军事顾问,在中央苏区掌控军事指挥大权。李德对"福建事变"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错误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指挥,又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李德的错误在遵义会议上受到严厉批判和彻底清算。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预防腐败的"一路、三清"新思想,孕育于中央苏区时期,特别是那时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和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实践。毛泽东廉政思想根源于党的宗旨,核心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主要指向是"两个反对",基本特点是"两个强调",贯彻的重要途径是"两个深入"。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制度基础一是设立廉政机构,二是健全廉政制度。苏区干部好作风是中央苏区"三清"的生动写照。毛泽东廉政思想和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在于:一定要坚持真心实意地为最广大群众谋利益,坚持反腐败斗争,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持求真务实、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东固斗争,在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初期颇具特色,它是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发祥地。它承接了赣西南武装斗争中心地区的使命,在农村建立秘密根据地发展红军,点燃了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星星之火;它在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斗争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游击秘密割据",成为"工农武装割据"初级阶段最佳的开展形式;它以"李文林式"的斗争与"朱毛式"的斗争相呼应,坚持与发展了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促进了红三军和赣西南苏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红军在赣江流域分为东、西两路军后,西路军改变了中央原定的战略方向和战略中心而形成新的战略行动,并非完全是“左”倾路线控制下的产物,由此对中央苏区和中国革命发展也产生了特殊的积极意义。西路军以西线战场的开辟配合了东路军的胜利进军,为中央苏区和邻近苏区准备新的反“围剿”战争创造了条件;在推进根据地发展中增强了中央苏区与湘赣苏区相互联系的战略力量,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在整顿河西苏区肃反扩大化中挽救和凝聚了革命力量,增强了革命队伍的信心;在具体战争实践中形成了符合革命实际的战略基点和战略战术原则,成为中国革命道路探索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以赣南为核心的原中央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状态在全国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山区很有代表性。全力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速奔小康步伐,其影响和示范作用无法估量。中央已经把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除了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直接投入之外,更重要的是将执行西部大开发大政策组合的投入,比如财政与税收政策、金融与投资政策、人才开发与科教文化政策、产业政策、生态补偿政策、对口支援政策等等方面。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抓住历史性机遇,继续发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抓紧编制省、县(区)具体实施规划,努力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大胆先行先试,催生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老区的自身造血功能,合力推动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一块重要的红色区域,是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湘鄂赣苏区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区,是在秋收起义前后群众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许多革命前辈在湘鄂赣苏区这块红土地上浴血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辉篇章,为中国的苏维埃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湘鄂赣苏区艰难曲折的英勇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走出了英雄的红军部队到其它苏区;实践和丰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干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湘鄂赣苏区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上,革命先辈们创造的不朽业绩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5.
论苏区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区精神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方志敏等领导培育形成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其内涵博大精深,归纳起来就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艰苦奉献,廉洁奉公,争创第一"。其中最具中央苏区原创特色的是"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廉洁自律、争创第一"。它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精神在苏区时期的深化和发展,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在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都是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两种精神都具有原创意义,也具有源头意义,我们今天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目的就是要弘扬井冈山和中央苏区两个伟大的革命精神。而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就应充分肯定中国苏维埃运动这段革命历史,充分评价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苏维埃是俄文音译词,译为代表会议之意。“苏维埃”来到中国之后,其革命象征意义大于本身原义,成为人们革命认同的一个符号。“苏维埃”的提出表明中共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始;“苏维埃”的发展表明中共局部执政的尝试;“苏维埃”的终结体现中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熟。“苏维埃”在中国从提出、发展到终结,尽管存在时间不长,却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用苏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风宣传普及,使之成为苏区革命群众生机勃发的创造性的革命斗争实践。这形成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宣传,唤醒了广大苏区群众的革命觉悟,对组织发动苏区群众、武装苏区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苏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