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行政程序法典化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何种目标模式。受我国政体结构、宪政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法律传统文化、公民权利意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并立足于程序法的发展方向 ,借鉴他国成功立法经验 ,顺应时代潮流 ,与国际接轨 ,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应采用权利模式。这是由行政实体法与行政程序法、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目标模式的判断标准 ,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现状及行政程序法调整的主体现状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现实 ,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目标模式的历史发展等诸多因素决定的。采用整合型权利模式 ,有利于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保护公民权利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实现依法治国的伟大方略。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势在必行。我国行政程序法立法即将启动。探讨行政程序及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功能、各国行政程序法立法的历程及启示,有利于讨论我国在行政程序法立法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立法原则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是行政法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行政程序法的发展为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法律依据。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制度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结果。应立足中国的实际,适当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为促进我国行政法特别是行政程序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制度的形式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正当法律程序的缺失导致我国立法、执法、司法等领域中轻视法律程序作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在宪法层面上树立正当法律程序的宪政理念;在立法层面上贯彻正当法律程序规则意识;在法律适用上完善正当法律程序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自九十年代初有学者提出法制程序化的口号以来 ,行政程序立法作为行政法的一个重要问题已跃上“依法行政”的前沿 ,成为中国行政法能否继续发展的焦点。行政程序立法也成为一个热点 ,学者们谈及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保障公民权益时 ,都殷切地将希望寄托在行政程序的完善上。笔者力图对我国行政程序立法进行架构分析 ,以供同仁商榷。一、行政程序立法的界定及其意义对行政程序法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程序法包括行政诉讼法 ,狭义的行政程序法不包括行政诉讼法 ,仅指对行政行为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笔者以为 ,行政诉讼法…  相似文献   

6.
听证程序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公平执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听证程序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并在我国有了适用,但在听证程序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听证程序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共利益的主体不特定性决定了诉讼对于公益保护的局限。现代法治体系中的公益诉讼是作为行政管制的司法补充出现的,是以“补充管制”为目的和内容的“执法诉讼”,其基本规则需要法律的明确规定,制度内容应与管制法协调呼应。我国公益诉讼法律规定不足,与管制法缺乏衔接,具有照搬传统的“私诉化”倾向,需要法律层面的专门立法加以补充完善。相关立法在内容上应 加强与管制法的内在关联,协调与管制执法的顺位关系,理顺检察机关诉讼与社会组织诉讼、检察行政公益诉讼与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强化公众参与,进行类型化构建。在模式上应构建“综合法+单行法”体系,遵循先具体、后一般的立法顺序。  相似文献   

8.
期间体现了行政和司法的效率。我国因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行政法律中期间制度的规定显得零散、混乱。主要表现为期间计算中起算点的不统一、期间决定主体不明确、单行行政法律、法规、规章中的期间与诉讼法之间的期间缺乏协调、整合。建议尽快完善立法,通过制定行政程序法和修订单行行政法律、法规的方式,建立统一、高效、科学的期间制度。  相似文献   

9.
域外家事程序现代化进程包含决定性的三重立法关系:第一,对家事实体与家事程序两类制度规范间之立法关系的不同定位,导致两大法系家事法制体系构造的分野,推动大陆法系家事程序专门立法形成;第二,对家事程序与民事程序两套规则体系间之立法关系的不同定位,导致家事程序专门立法模式的演变,推动家事程序单行立法模式的主流化扩张进程;第三,对家事诉讼与家事非讼两个审判轨道间之立法关系的不同定位,导致单行立法模式下家事程序构造的分化,造就三种代表性家事程序单行法例。我国未来应立足《民法典》对家事法制体系构造的定位,选择单行立法模式,制定《家事案件特别程序法》。该法应采取家事诉讼与家事非讼并立协行的程序构造,根据《民法典》完成“二元两级”的家事案件系统分类,建立“双轨四层”的家事程序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
行政决策失误不仅给国家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浪费,而且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损害了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行政决策听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将听证制度引入行政决策领域符合了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各种矛盾凸现的现实需要,也顺应了人类历史和法治发展的客现趋势,是未来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时应当通过立法予以确认的。同时,行政程序法也应当对具体的规则,如是否适用"案卷排他规则"以及政府回应机制这样的配套制度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渔船数量最多的国家,在我国海洋执法新格局下,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存在立法滞后、管理方式简单以及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公安边防部门要不断完善行政立法,加强创新船舶管理和技术装备建设,建立海上联防机制,提高沿海船舶的管理能力,维护海上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12.
行政登记是一种行政确认行为,能够间接地影响私法主体的权益。行政登记在私法上一般只有证明效力和对抗效力,只有基于特殊的事由,才具有创设效力。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行性行政登记要求,才会导致当事人所从事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而且还要有例外规定。法律要充分保护未进行任意性行政登记的私法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就我国民法典应否设立债法总则的问题,学术界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并各自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立法建议。债法总则作为统帅债法规则并指导债法适用的总纲,应当为我国民法典所确立。这既是债法总则的功能使然,也是由风险社会中的民法定位决定的,而且还是我国民法典借鉴域外同类立法经验的理性选择。我国未来民事立法过程中,应当努力修正债法总则与《合同法》总则及《侵权责任法》总则之间的关系,使后两者适应债法总则存在及适用之需要而做相应的修剪与调整。在我国民法典之债法篇的具体安排上,应当将债法总则作为单独的一章列于债法篇之首,并依次规定各种具体债。  相似文献   

14.
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化过程中 :客观评价现行行政程序的立法状况 ,是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前提 ;正确选择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模式和功能模式 ,是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基础 ;科学界定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是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关键 ;树立正确的程序观念 ,是行政程序法制化的核心。行政程序法制化的实现 ,离不开对上述问题的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15.
侦查法治化包括侦查理念、侦查制度和侦查行为的法治化。其中侦查理念的法治化居于先导地位,既是侦查立法、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侦查执法、司法实践的精神指南。我国在推进侦查法治化过程中必须倡导和坚持十大理念,即法律至上理念、保障人权理念、权力制衡理念、正当程序理念、无罪推定理念、审判中心理念、证据为本理念、文明执法理念、适度公开理念、国际接轨理念。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刑事和解制度已较为成熟。建议修改我国刑事诉讼法,增加刑事和解制度的规定。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已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经济保障,刑事和解制度与刑法基本原则的价值取向一致;刑事和解虽与现行司法模式存在冲突,但这种冲突可以通过立法化解。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应遵循公平、自愿、被害人优先和不违背法律及社会公序良俗等原则,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应作严格限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不宜作为刑事和解的调停人,刑事和解的调停人只能是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7.
对公安行政执法工具的限制是我国行政法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然而,我国现行行政立法在规范行政权时疏于对公安行政执法工具的规范,致使公安行政执法工具规则规定的公安执法工具的范围过窄,要么就事论事,要么内容无序,要么操作性弱,等等。为此,必须加强对公安行政执法工具的法律控制,扩大对公安行政执法工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程序对抗权应该是行政相对人在遇到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违反法律(主要是程序法律)而采取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对抗违法行政行为的权利。程序对抗权在理论上、立法上以及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尚待完善。“自然正义”、“正当法律程序”和“控权论”是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对抗权的法理渊源。我国对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对抗权在理论研究、立法和行政过程中都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研究、立法和行政实践中加以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