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为后发展国家,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其具体举措表现为转变观念与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调适中央与地方关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行政运行机制、加强行政法治建设、整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杨柳 《工会论坛》2008,14(4):26-27
全球化使国际社会的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国际政治向新的全球政治转变。在这种复杂的转型过程中,全球治理面临着权力的重新定位、参与者类型和数量的扩展、跨国问题的激增等挑战。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国际社会的多元行为体之一的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层面的各个领域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采取行动,从根本上动摇了以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国际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整个社会日益呈现出开放、宽松、活跃的氛围,各种各样的公民社会组织日益涌现,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公民社会细织为主要特征的公民社会逐渐兴起,对政府治理模式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而我国作为后发展国家,政府主导发展的局面决定了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自冷战结束以来,在快速而深刻的全球化背景下,随世界政治结构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调整,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关系发生重大改变,表现出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新特征。全球化打破了以往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的地缘政治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同时,国家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依赖日渐加深,地缘政治的全球整体性进一步加强,世界地缘政治面貌展现出新的姿态。  相似文献   

5.
生产全球化的发展变革与我国经济发展能力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轴心是产业资本生产运动的全球化.直接生产过程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产业资本的全球重组和产业的国际转移,形成生产全球化的金字塔型结构.金字塔型结构有两个关键性的战略支点:一是以高新技术为标志的新产业技术,构成了生产全球化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增长点;二是以全球价值链为标志的全球生产组织结构,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化生产组织体系和一体化的再生产循环系统.占据两个战略支点的国家从技术等级和组织结构上锁定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约束条件、规则和路径,并且具有不可逆性.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所在.我国遇到的最大制约瓶颈是高端产业技术和全球价值链组织结构的匮乏,面临的最大国际竞争压力是来自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技术等级和组织结构上的双重约束性竞争.因此,通过高新科技产业化创新实现产业技术等级的升级,通过管理组织创新形成全球化生产组织体系和再生产循环系统,既是突破经济全球化的双重约束的唯一科学方法,又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唯一战略选择,也是构建国家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实现高新科技和管理组织双重创新的基本途径是进行三个重心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为主题,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化因素异军突起,在全球化日趋激越的今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化力,构成了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典型特征。一、文化是影响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全球化是冷战后国际政治生活的一个突出特征。这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无论承认与否,它都影响着世界政治的发展进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全球化的诸多助推力之一。“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全球化开始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表现为经济全球化,但以经济为表象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有组织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使我国的有组织犯罪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从两者的关系出发 ,以犯罪经济学为视角来寻求我国有组织犯罪预防的策略 ,不仅是可行的 ,而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公民社会组织为主要特征的公民社会逐渐兴起,对政府治理模式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我国作为后发展国家,政府主导发展的局面决定了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全球化与非全球化结伴而行、相互龃龉.一方面是全球化潮流风起云涌,经济一体化、超越民族国家的政治组织的崛起和文化权力空间的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直面全球化的问题和冲突、意图弥补和克服全球化的弊端、主张多样性和摆脱以西方经济、政治、价值观为主导的席卷世界的非全球化运动的兴旺.两者依据各自的立场形成了不同话语.本文通过对两种话语的考察,试图探讨它们对话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视野中的国家主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中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冲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球化对国家的经济主权、政治主权和文化主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 ,导致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遭受侵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不仅应反对西方国家干涉主权的各种企图 ,而且还要摒弃传统的绝对主权观念。  相似文献   

12.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主权作为国家主权在经济方面的重要体现,是由发展中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提出的。经济主权原则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联合国的系列决议等文献在国际社会得以确立。经济主权的内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主权作为国家主权在经济方面的重要体现,是由发展中国家在通过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提出的.经济主权原则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联合国的系列决议等文献在国际社会得以确立.经济主权的内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主权理论出现了“主权让渡论”等新思潮,让渡主权并不意味着对主权的削弱或否定,而是在国家同意基础上主权行使方式的变化,是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手段。跨国基因资源的开发合作中,应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基因主权,坚持平等主权观,实现人类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消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使国家的界限变得模糊 ,对国家的职能和作用产生冲击 ,对国家的主权地位提出严峻挑战。但这并不能得出民族国家过时甚至消亡的结论。因为 ,无论从一国之内还是就世界范围来看 ,政治的冲突、经济利益的差异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对立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全球化并没有创造出使国家最终消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民族和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6.
和平外交是我党长期坚持奉行的外交方略。我国通过实施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长期的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党的和平外交方略指引下,团结和支持非洲国家,推动南南合作,是我国外交的重要战略。50年来中非人民紧密团结,中非友好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非关系发展的新实践表明,我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继续奉行和平外交方略。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本身并不会导致或防止人口和生产向城市集中。目前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过度城市化问题多源于其特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自由开放的国际、国内贸易条件下 ,如果政府能够对小型的农户、制造商和贸易商基于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给以充分的支持 ,扭转农村和城市之间正在扩大的差距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普遍管辖原则产生于世界各国对海盗行为的惩治,随后体现在国际社会在自愿的基础上制定的国际公约或条约当中。普遍管辖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但与国家主权之间存在冲突。普遍管辖原则的实施需要主权的配合。建立有限普遍性管辖,发挥国际刑事法院的补充管辖作用,可使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际条约如何适用于国内,各国立法、实践不一,而我国对这一问题尚无明确、统一的宪法性规定。因此,构建一套以宪法性规范为核心的条约适用制度已成为必要。建立中国的条约适用制度必须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和条约效力优先原则相结合,以专门性立法的形式明确不同层次条约的地位及效力,并对条约的适用方式做出灵活简便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主权是从社会中产生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决断性权威,因而主权必然与国家密切联系,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处理其内外事务的独立的、自治性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政治性与功利性,至上性与权威性,自治性与平等性,历史性与相对性,结构性与整体性多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