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专业建设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持久性、复杂性的特点,专业设置问题涉及专业定位与特色、师资队伍结构与建设、科研与教研教改、课程建设与改革、实习实训与职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拟从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原则角度,对专业设置的“专”与“业”、专业设置的“入口”与“出口”、专业设置的监控及其课程设置问题谈点滴之见。  相似文献   

2.
公安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是新世纪公安高等专科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的基本思路应是: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实行公安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制度,凝炼特色,把办学重心转移到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为社会公共安全服务领域培养专业人才。对此,公安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新构建:准确定位,公安高专主要面向市县基层公安机关,培养公安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强化公安专业的通识教育,创新公安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公安高专教育的职业性特色;面向公安工作和岗位,主动、灵活地设置专业;以能力为中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韩国女子高等院校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整理梨花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选择专业的形式、教养课程(国内的公共课)的设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女性的人格和创造力;其人才培养和女性人才的定位符合社会的需求;其教育目的完全融入了专业与课程设置;其选择专业制度灵活,公共课程内容丰富,符合当代女大学生的需求。这些可为国内女子高等院校办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建筑类院校法学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衔接的系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类院校法学专业课程应当包括教育部规定的14门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着眼于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应当确立民法学作为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设置和衔接的控制枢纽地位,构建特色课程设置和衔接控制模型,有机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突破既有学时局限,提高特色人才培养效率和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大学生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培养方式相似化、产品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应从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入手,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设置专业、建立特色品牌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和设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校企"双主体"对接,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等,构建学校教育与学生就业市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我国近年来开办的新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应用型的管理人才。目前,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专业定位不太清晰、专业特色不够明显、课程设置较为混乱、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等诸多问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应适当控制办学规模,科学定位专业方向,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注重专业教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学生实践模式,并可尝试开办"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方向,以解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举办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是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应根据自己的传统、特色、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科学定位,实施特色办学,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培养具有特色的各类人才。特色型大学的特色表现在其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发展特色型大学有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有利于教、学、研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8.
大学发展的历史证明,培养人才一直是大学职能中的首要任务。为确保这一历史使命的实现,学校办学从围绕培养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高层次应用人才,即“大商科”特色人才的定位出发,积极探索涵盖人才特色、专业特色、培养特色的特色办学道路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为坚固教学中心,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在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基础上,努力推进教学制度、教学激励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以课程体系的改革为突破口,制订了特色鲜明民政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体系框架,实现了以“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衔接、民政特色与高职特色相融合、讲授课程与实践课程相对应、时序课程与周序课程相配合、能力本位与知识素质相统一、就业导向与持续发展相关联、共性要求和个性发展相和谐”为特征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和谐的目的。遵循高等教育学习规律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延展课程,建构了167个专业核心能力和延展能力培养课程集群,形成了将“模块式”与“三段式”综合集成的能力本位为主的新型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合理解决了由学术型本科教育“简单压缩”和从中等职业教育“简单升级”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来,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得到广泛关注,通识课程的思政融入同样不可忽视。通识课程的思政建设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讲活党的二十大的理论创新、讲清中国现代化的奋斗历程、讲好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追求与理想。教师要根据学校自身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构筑通识课程铸魂育人的“五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专业和课程设置具有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产学合作教育、“双证书”教育和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课程是联结专业和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目前,治安学专业课程设置在体系性、实战性及特色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制约了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治安学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教育规律和课程建设基本逻辑,契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公安机关参与的“人才培养需求机制”,并按照体系化、实战化、特色化的要求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13.
公安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可按照“立足公安、服务政法、面向社会”的办学思路,依托公安专业办学优势,努力加强法学专业学科、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公安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实训教学环节,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学术科研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突显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略论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创新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们潜意识中的“软”专业建设成为受市场和企业欢迎的“硬”专业,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在校企合作模式上强调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建立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专业内部加强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内容的硬化改造,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在专业外部构建经管类各专业互为支撑的生态体系,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5.
公安院校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取决于所属学科的特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所在院校的特色等因素。公安院校法律系课程设置的基本定位应该在于:遵循普通院校法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常规做法,专业理论课程是公安院校法学专业的主体和重点;兼顾社会需求和解决就业困难的矛盾,应用性强的课程应加大比重;突出公安院校特色,开设与法学关系密切的相关公安类课程作为补充。我院法律系课程设置尚可进行调整。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适应我国社区建设的需要而建立的前沿性专业,但很多高校在培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中存在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关门办学现象严重,重视理论教学、轻视或忽视实践教学等问题。应用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策: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正确定位,构建开放的办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体系,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影响学校教学的重要因素,但面临困扰颇多。首先,表现为办学过程中,强调特色过多,遵循普通高等教育规律意识淡薄,“重专轻综”,导致专业设置过窄,课程建设过专,忽视了对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的认识与实践,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尤为是之。基本上...  相似文献   

18.
跨专业综合实训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的新兴课程,也是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应构建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立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加强跨专业综合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公共事业类专业两年制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把学科体系变为能力体系,把专业学科为本位变为以职业岗位和工作能力为本位,也就是说,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设置课程,其特色具体体现在: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主要根据就业岗位群的职业工作任务核心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知识构成,遵循高等教育学习规律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和专业延展课程,构建专业核心能力和延展能力培养课程集群,形成将“模块式”与“三段式”综合集成的能力本位为主的新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课程设置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尝试,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实行“本科阶段的低年级通识教育和高年级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模式,其中采取了弹性学制、本科生导师制等多种新举措,学生拥有一定选择专业的自由。在课程设置上,元培实验班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比重,修课方式更加灵活,并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这些课程改革措施,有助于学生打下融合而宽广的学科知识基础,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