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案件的侦查协作 ,是指不同地区公安机关在办理经济案件时的协助和配合 ,尤其指非立案地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对立案的异地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的协助和配合。从跨地区经济犯罪的多发性、经济犯罪的自身固有特点、经济犯罪及对经济案件侦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 ,必须在经济案件侦查中加强侦查协作。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作祟 ,犯罪分子的关系网、保护伞的作用 ,以及一些民警法律意识的淡漠 ,使侦查协作在经济案件侦查中经常难于进行。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经济案件侦查中的侦查协作工作 ,应当冲破地方保护主义障碍 ,捣毁犯罪分子的关系网、保护伞 ,加强政治、法律教育 ,强化相互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犯罪侦查实践中,由于侦查主体的自身思维定势或自身素质、侦查客体施加的干扰及侦查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犯罪案件久侦难破,形成疑难案件,陷入侦查僵局。在这种状况下,对侦查僵局的成因进行研究,寻找侦破疑难案件的相应对策,突破僵局、化解疑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经济犯罪侦查的协作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和形成经济犯罪侦查协作的对策体系,是我国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国经侦工作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经侦部门在侦查办案中与相关部门的联系角度将经侦协作分为外部协作与内部协作;将经侦协作范围分为大陆各地经侦部门的区域协作,与港澳台警方的区际侦查协作,与世界各国警方的国际侦查协作,论述了上述五种类型经侦协作的途经内容和方式,并对经侦部门与税务机关的协作模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犯罪侦查实践中,由于侦查主体的自身思维定势或自身素质、侦查客体施加的干扰及侦查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犯罪案件久侦难破,形成疑难案件,陷入侦查僵局。在这种现状下,对侦查僵局的成因进行研究,进而寻求解决侦查僵局的相应对策,突破僵局,化解疑难,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主要从侦查僵局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和突破对策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济犯罪侦查僵局是指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基于某种原因造成侦查线索的中断,从而使侦查主体不能合理地对案件事实、作案人或侦查出路等作出唯一肯定性结论的案件侦查状况。经济犯罪侦查僵局具有相对性、关联性、变化性和对抗性等特征,突破经济犯罪侦查僵局需要组织专家"会诊"、重新分析案情、调整侦查部署等。  相似文献   

6.
经济犯罪侦查的基础工作在侦查和防范经济犯罪的工作中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战略地位。目前经侦基础工作在我国还相当薄弱,理论研究中对经侦基础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认识也不一致,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地探讨。而经侦基础工作则是指在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中,以规范化建设为特征,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现代化建设为手段的各种工作制度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经侦系统内协作是指各地经侦部门之间在侦查业务中的协作,经侦系统内协作是经侦协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经济犯罪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节约办案成本、提高办案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经侦民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方法。经侦系统内协作不畅主要是由只重本地利益、被动接受协作等原因造成的。通过改地区协调为区域合作,建立全国性的经侦协作网络,改块状管理为条块结合,创新经济犯罪侦查的新途径,改关系协作为法制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机制等具体措施和途径,加强经侦系统内的协作创新,以适应经侦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8.
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犯罪侦查的实际出发,探求提高打击经济犯罪力度的对策体系,是公安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个对策体系是:(一)全面加强经侦工作,努力提高打击各种经济犯罪的力度;(二)改革经侦体制,完善经侦工作机制;(三)狠抓经侦基础业务建设,不断提高经侦办案能力;(四)坚持贯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加强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工作;(五)大力加强经侦队伍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时代,经济犯罪侦查中涉及电子证据的案件越来越多,电子证据在侦查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然而,电子证据在法律上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取证程序没有规范,给经侦办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提升电子证据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的作用,需确定电子证据的法律规定,明确电子证据的取得程序,同时要对经侦民警进行必要的电子取证培训,提升电子取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涉及电子证据的经济案件的顺利侦办。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济犯罪增多,并日趋智能化和职业化。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如仍沿用刑事侦查的普通侦查手段,已很难适应当前经侦工作的要求。因而,经侦部门必须拥有一套自己的专门技术性侦查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经侦信息化实战是指在经济犯罪侦查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破案的战术或者战法。进行经侦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击经济犯罪,为实现经侦破案提供帮助。经侦信息化建设是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经侦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更加注重经侦情报导侦机制建设,加强经侦特色信息采集工作和全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侦查中不断地总结技战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犯罪的严重化趋势,经济犯罪侦查的专业化、正规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公安机关对经济犯罪侦查的工作机制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指出经侦工作必须建立和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机制:经济犯罪线索的发现与移送机制;经侦协作机制;排除干扰的侦查办案机制;经济犯罪侦查的监督、约束机制;经济犯罪侦查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前,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主体的守信意识,也有利于惩戒失信行为和经济犯罪行为,有利于经侦部门提高发现经济犯罪的能力。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经济犯罪侦查的基础工作之一,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应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促进经侦基础工作的角度,就我国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出明确信用信息征集范围、设立适格信用信息管理机构、加强经侦与信用信息管理机构间协作机制、强化经侦民警的数据库使用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犯罪侦查信息工作是经侦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新形势下同经济犯罪作斗争的有力工具。科学地搜集、存贮、管理和利用经侦信息,对于提高经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犯罪侦查基础工作,是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地界定其概念与分类,有利于合理配置公安机关的资源。考察经济犯罪侦查基础工作,应当从基础的层次、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工作的对象、目的以及经侦基础工作的表现形式等方面来全面分析。按照经侦基础工作的对象、实施的方式、实施的主体可以做出不同的分类。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修改制定的侦查方针对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依靠群众是经济犯罪侦查的基础,抓住战机是经济犯罪侦查的关键,积极侦查是经济犯罪侦查的要求,及时破案是经济犯罪侦查的目标。重提这一方针,对当前经侦工作中脱离群众、无视战机、消极侦查和唯利办案的现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入世后,诈骗型经济犯罪、营利型经济犯罪、占有型经济犯罪将更加突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网上经济犯罪将更加普遍,在我国境内进行经济犯罪的外国人将越来越多。但目前经侦队伍中存在着不熟悉世贸规则、刑事法律、经济业务、计算机技术和外国语言等与经济犯罪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在职经侦民警的岗位培训,鼓励其自学成才、实践成才,同时办好高校经侦专业,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经侦斗争需要的经侦人才。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和全体经侦民警要在“三个代表”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的决定》 ,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最大限度地预防重大经济犯罪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犯罪对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造成的损失 ,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犯罪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的危害 ;严厉打击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犯罪的犯罪化根据及其对于经侦工作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安经侦工作的角度来看,研究经济犯罪的犯罪化根据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经济犯罪的犯罪化根据大致可以在立法层面与司法层面等两个层次上进行讨论。在立法层面上,经济犯罪的犯罪化根据在于三个方面: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罚手段的必要性和刑罚手段的可行性。在司法层面上,经济犯罪的犯罪化根据基本上体现于全面贯彻立法意图和刑法原则的过程之中,尤其要全面、深刻地体现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谦抑主义的要求。相应地,在经侦工作中应当自觉地关注经济犯罪的犯罪化根据问题,准确理解、适用法律规定,慎重发动侦查权,严格规范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20.
经济犯罪有别于以往传统的刑事犯罪。今后一定时期,我们所面临的打击经济犯罪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这种严峻的形势对经侦民警的业务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经侦民警业务教育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实用性较差,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育培训方式陈旧等,故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经侦民警教育培训体系,采取多元培训方式等多项措施才能练就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经验丰富的经侦民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