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经济犯罪,具有广泛性、后果严重等特征。该类犯罪的生成机制主要源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如金融体制不够健全、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打击不到位、犯罪成本较低以及参与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盲从、投机心理严重等。对此,预防和应对涉众型经济犯罪需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消除社会冲突,发现、解决社会矛盾,不仅在金融政策上要“疏”、“堵”双管齐下,还要利用典型案例,做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宣传和心理预防工作.加强预防和控制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情报信息工作,建立健全严格的事件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力度,加大犯罪成本,把打击、防控涉众型经济犯罪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构筑有效的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频发,犯罪群体组织严密而日趋专业化,且往往以合法手段为外衣,极具社会危害性。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职能,通过探索设立金融检察专门机构、建立健全金融检察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检察预防职能、大力培养金融检察专业人才应对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屡次成为社会的聚焦点。正确认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本质特征,解读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刑法规制,从而探求治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有效司法对策,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多维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众型经济犯罪指涉及众多、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及发案原因,公安部门应多策并举,优化侦查对策.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社会管理和防范,压缩涉众型经济犯罪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涉众型经济犯罪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而是几个经济犯罪罪名的合称,这一类经济型犯罪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公众的财产利益。以经济犯罪侦查机制为视角,分析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内涵、特征以及成因;完善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机制,以一体化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侦查职能的发挥,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机制支撑;监督制约机制是侦查机制里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内部和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来提高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成效。  相似文献   

6.
涉众型经济犯罪不仅严重地破坏了国家社会金融管理秩序,而且引发了群体性事件,极大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涉众型经济犯罪大致可划分为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四大类。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在对具体案件定性过程中往往出现难以区分和辨别的困难,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数额等问题认定难度较大。防范和化解涉众型经济犯罪应坚持地方党委、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依法移送、相互配合的协作机制.做到快侦、快审、快结,完善制度,严格把关,形成多层次、多部门的监管体系,认真接待受害群众,增强保密观念,扩大社会宣传,强化社会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涉众型经济犯罪呈倍增之势。涉众型经济犯罪受害人多,在侦查过程中,常有群众为挽回损失集体上访或聚众滋事,造成不良社会面影响。对此,要加强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中的社会面影响控制研究,减少侦查工作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呼应公安机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8.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变革攻坚战。对涉众型经济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对提高新形势下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工作水平,有力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的基本内涵、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的条件、研究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涉众经济犯罪侵害人数众多,涉及的社会面非常宽,影响深远。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涉众经济犯罪手段不断更新,网络化趋势明显。案发后追赃难度大,如果处置不当,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警方需要高度关注维稳形势。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形成政府和社会合力,发挥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功能,构建网络社区情报防控体系。通过全面情报导侦、网点组织体系、社区文化制度、激励制度的构建和创新,发挥网络社区警务在涉众经济犯罪中的作用,打击、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昆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一直呈现高发态势。此类案件涉案人员众多,受害群体庞大,社会影响恶劣,极大地危害了我市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及公民财产所有权。因追缴赃款赃物不易,后续处置困难,群体性上访频发,极易引发深层次社会矛盾。治理途径:一是加快建立适合中小投资者的金融市场;二是完善"涉众型"经济犯罪预测预警工作机制;三是建立防控"涉众型"经济犯罪网络;四是建立综合治理与专业打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五是创新宣传引导工作机制方式;六是开展基层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