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鄱阳湖水域因边界纠纷、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不稳定因素,较易引发跨行政区划群体性事件。其主要特征为利益性、聚合性、复杂性和暴力性,其引发的纠纷类型为捕捞纠纷、水上交通事故纠纷和采砂卖砂纠纷。目前,鄱阳湖水域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面临以下现实困境湖区管理体制不顺、各职能部门未形成合力、缺乏科学高效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对群体性事件更多强调维稳处置而未凸显有效预防、尚未建立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相应保障机制、情报信息不畅通且各部门间信息资源难共享等。构建鄱阳湖水域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的机制的重点在于组建鄱阳湖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鄱阳湖水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关乎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形象,体现了他们的社会治理能力。我国群体性事件发展态势和中央倡导的依法治国理念,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提出了新要求,公安工作前置便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手段。公安机关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演变的规律,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通过社区服务前置、建立网络派出所、提供全天候、无差别服务、以及辖区单位建立治安联控网络等措施,就能较好地将公安工作前置付诸实践,减少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适时化解相关方面的矛盾,降低事件发生或恶化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宗族势力、黑恶势力、邪教势力、封建迷信势力等灰色势力不断染指农村群体性事件。或是制造矛盾,或是出谋划策,或是红黑勾结,导致群体性事件利益冲突复杂化,矛盾冲突暴力化,行为对抗组织化。为此,必须建立新型的农村政治诉求机制,打击"灰黑"势力违法行为,提高基层政权公信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完善农村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等,以遏制"灰黑"势力介入农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的警察体制主要沿袭英国的体制。加拿大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非常注重建立高效、严密的指挥系统,特别重视风险评估和预案的制定。加拿大的警务工作给我们许多的启示:我们要深化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完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体系;要进行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评估并科学地制定预案;要强调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专业化和专门化,处置群体性事件战术的运用要规范、实用;要充分发挥我国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尽快制定《紧急状态处置法》,为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次数、参与人数呈上升、扩展态势,组织程度增强。失地农民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主要有群体性、利益性、组织性、非政治性、变化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新农村建设和“三基工程”建设是当前预防和处置失地农民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利条件。失地农民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方法包括: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调整农村社会的利益结构,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危机管理体制,尤其公安机关要加强预警机制建设;掌握处置失地农民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方法和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情报信息与群体性事件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预警实际上是一种基于情报信息的警示发布制度,情报信息在群体性事件预警活动中具有监测、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情报信息贯穿于群体性事件预警活动各个环节,群体性事件监测、预测、预报与预控的过程,也是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发布与应用的过程。加强群体性事件预警工作,应建立完善灵敏的群体性事件情报网络,整合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情报信息工作制度,加强社会舆情信息汇集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形式结构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与警察形象的维护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当发生警察形象危机时,公安机关通过与大众媒体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危机信息传播,化解或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害,采取维护警察组织形象的公关方法和策略,建立处置群体性事件危机公关的有效机制,是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危机公关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研究了群体性事件概念应包括以下几点,"群体性治安事件"可以说等同于"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具有人民内部矛盾的诱因性、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的众多性、群体性事件诉愿表达方式的非法性、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着重从不平等理论、公正受挫理论的社会群体心理分析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对策,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体系、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健全和完善社保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无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日益上升。无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具有参加者与事件本身没有具体利益关系、多为底层民众、突发性、非政治性、情感主导型特征。无组织无直接利益的群体性事件得以发生有其客观原因、主观机制(或中介机制)和行动机制:客观原因为当前我国存在的社会风险;主观机制主要为风险感知和日常冲突。行动机制由符号性事件、大量围观的人群和一定的场景、谣言、哄动行为和相互激励、群体性事件发生阶段或因素构成。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可以采取风险治理、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日常冲突的解决与控制、建立舆情控制和引导机制、加强对聚集的人群和场所的管理等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突变理论,建立群体性事件的突变模型,并对群体性事件的突变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为基础,可以对群体性事件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治安事件诱发原因错综复杂 ,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近年来 ,湖南省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但基层工作薄弱 ,信息工作滞后 ,处置时机把握等问题值得深思。当前处置群体性治安案件 ,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正确认识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治安案件中的主要任务 ;(二 )明确职责 ,建立、健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工作责任制 ;(三 )把握正确的处置原则 ;(四 )准确充分地运用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相关概念之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不同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有一定差异,我国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目前,有关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就存在着集群行为、治安紧急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多种称谓。本文对国内外各种有关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群体性事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是在经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碰撞集中爆发的外在形式,其主要分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诉求难以满足和经济利益冲突转化为政治诉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三种类型。国际社会有着成熟的处置群体性纠纷的方法和经验,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应当通过建立社会调解机制、新型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和信访运行机制,探索构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速度快、时效高的特点。群体性事件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数据信息,紧紧抓住数据联合关联、信息综合研判等关键环节有助于公安机关及时发现苗头和掌握事件的动态,制定有效的处置对策。公安机关可依托大数据,建立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个阶段,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的社会重大热点问题,是社会矛盾集中反映和激烈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几年瓮安、孟连、陇南、石首等事件先后发生,对群体性事件的关注达到空前的高度,但公安学术界的灵敏度似乎不够。我们理应对一些问题进行新的论证。在贫富差距、住房、就业、医疗、环境污染、征地拆迁等一系列问题解决之前,在社会对话和解决的良性机制真正建立之前,可以预见,群体性事件在我国还将长期存在,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也将长期进行。不断追踪、探索、预测群体性事件中的新问题是学界同仁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6.
高校群体性事件分为政治类群体性事件和非政治类群体性事件。目前高校群体性事件多是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非政治类群体性事件,具有行为目的单纯、非暴力性、持续时间短暂等特点。高校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包括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并且有扩大加剧之势。对此,公安机关国内安全保卫部门应采取柔性化的方式积极有效地预防和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从中美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的研究情况可看出,群体性事件预警研究是服务于国家行政的,研究结果不公开发表;研究应由公立、中立研究机构承担;须长期追踪调查公众的社会态度;需要多学科学者参与。要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安全和治安管理特性的预警体系应该做到:由各级党委、政府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警中心”,确立、编制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群体性事件不断爆发,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并以其强大的社会破坏力影响着社会的秩序。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暴露出公共危机预防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缺少专业的危机处理机构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安全阀”系统、强化公众危机意识、培养政府危机处理能力、建立信息沟通网络等措施有效解决并努力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难控,传播难管,信息真伪难辨,信息交流群体极化性倾向严重的现状,呈现出网络舆情热点往往直接演变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加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循环及网络舆情的广泛传播,增加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难度,网络舆情易被敌对势力利用致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性质改变.公安机关应采取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防范能力,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驾驭能力,提高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提升网络群体性事件矛盾化解水平等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业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焦点和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地方政府在长期的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已经建立了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导向,注重对群体性事件管控的工作模式,其重心在于"堵"与"控"。此种工作模式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实施成本很高、缺乏可持续性的弊病。由此,各级政府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既要看到其影响地区稳定等消极面,又要将群体性事件所隐含的积极因素挖掘出来,树立以管控与疏导适时互换为导向的工作理念,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将其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要素,从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