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校腐败犯罪数量突升,大案、要案居高不下;犯罪主体年轻化,领导干部涉案多;贪污受贿犯罪为主,窝案串案比例大;犯罪领域众多,后勤基建成高发区。造成这种状况,既有市场经济消极作用的原因,也有高校内部权力过于集中、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监督严重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采取多项有效的防治对策,才能遏制高校腐败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的严重危害使腐败本身具有犯罪性质,腐败犯罪主体高位化的趋势比较严重,因此,必须进一步规范惩治腐败犯罪之立法,加大刑罚适用的力度与幅度,完善惩治法人腐败犯罪的刑罚制度,加强监督立法,从而有效地遏制和打击腐败犯罪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腐败犯罪已成为中国的焦点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性缺陷导致腐败,现行的体制和具体制度存在的缺陷为腐败犯罪的发生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完善激励机制,改革机会结构,强化约束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达到遏制和预防腐败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采取预防性的反腐败措施遏制腐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预防腐败犯罪仍然难点重重,适应我国现有腐败犯罪的形式、腐败犯罪特点,我国反腐败和预防腐败犯罪制度也要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心理风格理论是分析国家公职人员走上腐败犯罪道路心理根源的理论之一。分析发现,腐败犯罪人员的心理风格不健全,其心理动力风格歪曲,且动力性过强,心理制动风格缺乏,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心理表现风格突出表现在性格上的两面性。因此,预防腐败犯罪,心理制动风格是关键,应加强信念教育,提升"制动"力量;重视心理分析,释放"制动"力量;坚持优化环境,规范职务行为,使国家公职人员形成健全的心理风格,达到预防腐败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企业改制过程中暴露出的贪污腐败、不正之风、资产流失等问题,严重破坏了党风,影响了企业经营发展,损坏了国家和集体利益。为有效预防这些犯罪,必须从源头、制度、外部因素等三个方面遏制改制分流中的腐败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已经对我国生效,这对我国打击腐败犯罪、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外刑罚制度存在的差异以及各国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存在的困难和分歧,使得我国在打击腐败犯罪的过程中出现死刑适用不平等的现象,这又成为刺激腐败犯罪嫌疑人外逃的一种动力。这一现象的产生对我国法制建设带来了危害作用,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要么在中外双边引渡条约签订过程中,请求对方放弃坚持死刑犯不引渡原则;要么我国废除对腐败等经济犯罪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8.
污染环境犯罪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种犯罪形态,针对该类犯罪的预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环境犯罪治理所应具备的科学理念。基于三级预防理论建构犯罪预防体系是应对污染环境犯罪问题的有力策略。初级预防需要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构建多元环境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社会预防。次级预防需要从严控企业环保准入、建立排污实时监控系统,增加犯罪成本与风险、加强环保监督等方面进行情境预防。三级预防需要从完善环境立法、加强刑罚力度,搭建联合执法平台、健全环境执法队伍等方面进行刑事司法预防。三个不同层级的预防手段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情形,相辅相成,形成密不可分的污染环境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由于体制上的弊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行为主体的个人素质、行为主体职务的可利用性以及外部因素对行为主体的不良诱惑等都是产生或诱发腐败的原因。治理腐败,必须从治理权力腐败入手,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积极探索遏制权力腐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现今,如何有效地应对高校职务犯罪逐渐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高校职务犯罪案件的分析,笔者发现此类犯罪在案发领域方面存在着发生领域集中,窝案、串案现象突出涉案人员以单位、部门的"一把手"居多,逐渐年轻化,多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背景等特点。其根本原因系高校行政化成为腐败之源;而直接原因则有心理失衡、制度缺失、打击不力等。对此,应同时注重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与事后惩处。  相似文献   

11.
刑罚预防是犯罪预防体系中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不是犯罪预防的主要手段,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刑罚预防才能达到人类所预期的效果。刑罚预防在取得积极效果的同时也必然会给犯罪预防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整个刑罚预防体系中,仅仅依靠刑罚的力量还是不足以遏制犯罪,必须把刑罚预防与一些犯罪预防措施结合起来,形成有机和谐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了从业禁止制度,以遏制行为人再次实施与特定职业相关的犯罪。从业禁止适用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因利用职业便利或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而实施犯罪且被判处刑罚,适用的根据是基于行为人的犯罪情况,在其刑罚执行完毕或假释后仍有预防其再犯罪的必要。适用从业禁止的决定机关是人民法院,对象是被判处刑罚且有再犯可能性的特定犯罪人。禁止行为人从事的相关职业应以国家职业分类中细类为原则,以中类为限,以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3.
借鉴"腐败市场"理论,研究中国高校的腐败是否遵循权力定价规律。腐败金额反映了腐败人员在腐败市场上获取自身利益的能力,也反映了行贿者进行交易所付出的成本。基于对2000—2018年中国高校腐败数据库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业务领域、高校所在地区、腐败人员的职务级别对涉案金额具有显著的影响。从涉案数量来看,基建和财务领域是高校腐败的高发区;从地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案件数量更多;从涉案人员职务级别来看,院级领导的涉案数量更多;从高校类型来看,"985"高校的涉案金额中位数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高校。研究表明,高校腐败金额的结构性差异基本符合"腐败市场"理论的预设——公权力的价格会受到腐败的领域、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以及公职人员手中权力的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规定中的单位犯罪大多是行政犯罪,而由于单位自身的组织性与意志由集体决策的特性,对单位犯罪处罚制度的研究,就不能仅局限于在刑法领域进行探讨,而应该在刑罚措施适用的基础上,从单位内部的制度完善及外界的配套监督等方面,探寻预防单位违法犯罪的新思路。因此,从行政刑法的角度研究单位犯罪的处罚制度,既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也有利于立足单位的自身特征,明确处罚单位犯罪的价值目标,完善我国相关制度设计,从而有效预防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反腐败措施可以概括为"威慑""反腐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廉洁文化的形成"。这些腐败犯罪治理的对策与犯罪学理论当中的威慑理论、社会解组理论以及亚文化理论关于犯罪原因和犯罪治理对策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以这些理论来解读我国当前的腐败犯罪治理对策的话,其一,我国在威慑反腐的对策上不仅可以发挥刑罚严厉性的作用,还可以围绕刑罚的及时性、必然性和公开性的威慑要素制定对策;其二,在制度反腐的对策上应重视体制改革过程中新旧制度的衔接,防止制度交替过程中带来的腐败问题;其三,在文化反腐的对策上,不仅应该重视党内廉政风气的建设,还应该从整个社会层面树立廉洁的文化氛围。虽然我国当前威慑反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需要将威慑反腐作为首要的对策,这不仅是我国当前腐败犯罪治理形势的要求,更是契合了腐败犯罪本质特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环境犯罪的表现形式大致有污染型环境犯罪、破坏型环境犯罪、走私型环境犯罪、渎职型环境犯罪。遏制环境犯罪应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扩大财产刑在环境犯罪中的适用,扩展环境犯罪资格刑的内涵,增设罪名以扩大环境资源的刑法保护范围,重视适用非刑罚措施,特别是“责令恢复环境”这一非刑罚措施的适用,加大执法力度,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执法腐败。  相似文献   

17.
增值税犯罪是当前涉税犯罪的最主要形式,造成了国家税收的严重流失,破坏了国家税收和经济秩序。近年来增值税犯罪案件呈现职业化、团伙化、专业化、智能化等新动向、新特征,作案手法不断翻新,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和暴力,作案动作更加快捷迅速,给事前防范和打击惩处带来极大挑战。造成这种局面既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内在诱因,也与税收制度不健全、监管存在漏洞、打击不力等外部因素有很大关系。因此,应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加大打击力度,综合施策,以有效预防和打击遏制新型增值税犯罪。  相似文献   

18.
从近年查处的腐败犯罪的情况来看,"一把手"占三分之一左右.预防"一把手"腐败犯罪,一是要建立和健全选拔机制,选拔高素质的人才担任"一把手";二是要建立和健全教育机制,在思想上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长城;三是要建立和健全办事制度,防止"一把手"专权和滥用权力;四是要建立和健全监督制度对"一把手"实行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通过为我国打击腐败犯罪、解决贪官外逃问题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法律武器。公约在刑事程序方面作出了许多特别规定 ,主要包括 :增强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 ;强化对被追诉者的程序控制和实体处罚 ;提升反腐败机构的侦控能力 ;加大对被害人的保护力度 ;拓宽证据收集渠道 ,降低证据运用的法律要求 ;加强反腐败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我国刑事诉讼同公约有不少契合之处 ,但也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承担反腐败职能的机构不独立 ,难以抵制各种压力的干预 ;举报制度存在问题 ,获取腐败犯罪信息的能力不足 ;侦查方式单一、落后 ,无法满足打击腐败犯罪的需要 ;证据制度不健全 ,不利于收集打击腐败犯罪的充分信息 ;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不力 ,影响反腐败工作的法律与社会效果 ;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给利用公约追回外逃资金造成困难。为强化刑事诉讼对腐败犯罪的追诉能力 ,有必要对我国相关立法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在某些领域有滋生蔓延之势,反腐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遏制并有效控制腐败犯罪,需要一个包括立法、司法、行政三个方面政策的制定、制度完善与设计的过程,更需要一个完整详致的防控腐败犯罪社会系统工程。以人事制度为视角,来探讨控制腐败的逻辑起点,并通过人事制度的完善加强对腐败犯罪防控机制的建设,建立防控腐败犯罪的社会系统工程,或许对我国腐败犯罪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