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新形势下的台湾民众的心态,试图探索促进两岸民众感情和心理融合的有效途径,探讨改变台湾人民对大陆各项政策认同度的有效策略,力求为政府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台心理统战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方针,而由台湾急剧的社会变迁与台独势力的“国家”构建所带来的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混乱,使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和平统一之路更趋艰难。如何不断增加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务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为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已成为现实面临的重大课题。两岸经济交流由于其自身特点而被赋予重大使命。本文在分析了两岸经济交流的必要性及其所彰显出来的积极效果、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对全面认识两岸经济交流与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社会本土化与民主化的发展,特别是选举的全面展开,台湾民意走向成为影响两岸关系政策的重要因素,台湾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心理成为制约与影响两岸政治谈判的重要因素.目前,台湾社会主流尚不支持两岸开展政治谈判.在大陆崛起的背景下,台湾民众 焦虑感上升、自信心丧失,对两岸政治谈判抱有疑虑甚至充满恐惧,视政治谈判为统一谈判.其根源在于台湾社会尚未树立正确的两岸观.  相似文献   

4.
族群关系是台湾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省籍问题和族群矛盾一直以各种形式困扰着台湾社会."新台湾人"、"新台湾人主义"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台湾岛内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大陆和海外人士的高度关注."新台湾人主义"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整体性的构建"、"主体性的伸张"和"独特性的强调",它得到了台湾多数民众的认可,对台湾岛内社会整合、政治文化及两岸关系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在台湾地区根深叶茂,大多数台湾民众在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历史叙事中理解和确认自己的身份认同,两岸同胞共享中华文化的主体性记忆。但是,在复杂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台湾民众的社会记忆与大陆民众的社会记忆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台独"势力的操弄下,台湾民众中华文化的社会记忆有逐步淡漠的趋势。因此,在两岸交流互动的基础上,唤醒两岸同胞共有的中华文化记忆,构建两岸同胞共有的新的社会记忆,消解两岸同胞差异性的社会记忆,对增强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国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台湾当局“拒统实独”的路线,要加强对“一国两制”内涵的宣传;针对台湾民众求稳怕乱的忧患心态,要加强做好后期黄埔同学和同学二、三代的工作;针对两岸经贸往来不断升温的趋势,要加强“台湾离不开大陆,大陆离不开台湾”的宣传;针对台独势力“境外决战”的构想,要加强对“以武拒统”危害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陈水扁案件引起了岛内外民众的广泛关注,然我们对案件的解读不应仅仅停留在政治、民主、文化的层面。整个案件的进程反映了台湾法律的一些符号与原则,活生生的再现了台湾的司法运作机制。作为法学学者,作者认为台湾司法机制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大陆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是颇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8.
大陆高校台湾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大陆须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加强台湾学生统战工作,促进其"一个中国"认同.课题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梳理武汉高校台湾学生在大陆的学习生活状况及其国家认同现状,探讨现阶段对大陆高校台湾学生开展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好新形势下大陆高校台湾学生统战工作,应明确高校统战职责,避免统战工作"缺位";重视台湾学生政治教育,加强对台话语体系建设;强化平台交流功能,促进台湾学生社会融合;扩大面向台湾中南部招生比例,加强台湾青年体验式学习.  相似文献   

9.
西川满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文化殖民”神话的潜在证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的日籍殖民作家西川满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学.被他认为是"日本南方异国情调"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一致,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中国大陆、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台湾文化与炎黄文化血脉不能被斩断的反证.违背西川满的初衷的是,其台湾民俗文学文本客观上变成了"文化殖民"神话的证伪书.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弘扬岭南文化,加强粤台文化交流,开展文化统战工作,以文化艺术为平台,通过文化软实力来增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凝聚两岸共识,2013年9月下旬,广东中华文化学院"两岸同心?书画同源"书画摄影文化交流团赴台湾进行交流和考察。参加此次文化交流的人员基本上是第一次到台湾,在此之前大家对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情况只有间接认识,了解不深。通过交流考察,看到了一些实际的情况,认识  相似文献   

11.
大陆形象的建构深刻影响着台湾民众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本文为此将聚焦于台湾地区的《联合报》与《自由时报》,以蔡英文当选四年内,两报对大陆进行报道的数据和案例作为例证,从而归纳整理这两份报纸建构大陆形象的报道内容及方式,进而探讨其修辞建构背后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2.
台湾民众在长久的反台独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大致为:利用舆论抨击台独、利用民间组织反对台独、以选票压制“台独”、以民意测验形式声讨台独,以走访大陆形式抗议台独。  相似文献   

13.
台湾青年对当前两岸关系的认知分为对两岸关系重大议题的认知和对中国大陆的认知两个方面,总体来看都属于较为负面的认知.其认知特点表现为国家认同单一化、意识形态功利化及大陆形象假想敌化等.台湾青年两岸关系认知涉及心理因素、物质因素、思想因素和环境因素.大陆需理性看待与分析台湾青年的两岸关系认知状况,提出优化台湾青年两岸关系认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为民众而呼的革命者,其书法艺术,也早为国人熟知,是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的艺术大家。不仅如此,他还精通诗文,一生创作诗词千余首,早年即与柳亚子同隶南社精英。1949年他被迫随国民党退居台湾,晚年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未能如愿,于是写下了令人肝肠寸断的诗词《望大陆》。于老仙逝后,台湾各界民众在宝岛最高峰的玉山之巅,竖立了一座他的半身铜像。大陆可见兮,不再有痛哭。老人未了的心愿,也算完成了吧。大陆和台湾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花好总有月圆时",于老定会含笑圆梦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台湾与大陆的警察学校毕业生的入警考试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分析与比较台湾警察学校的警察特考与大陆的警察学校毕业生入警考试制度,对大陆的警察学校毕业生考录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弘扬岭南粤台文化、加强粤台文化交流,做好对台文化艺术平台,通过文化软实力来增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广东中华文化学院“两岸同心书画同源”书画艺术交流团于9月下旬赴台湾开展文化交流。这次书画艺术交流由省台办组织并组团,由广东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林伟健教授为团长,  相似文献   

17.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一脉相承,息息相关,荣辱与共.根据地质史和近代考古学者的考证及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台湾历史文化的根底在大陆,台湾最早的住民直接来自大陆的东南沿海地区,台湾与大陆同为一体,密不可分,台湾历史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手头所掌握的资料,现陆续介绍一些台湾民族、民俗风情、风光名胜等方面的情况,以飨读者.一、民族台湾民族概况.现有台湾民族,包括汉、蒙、回、高山等多种民族,居住于台湾本岛及所属周围各岛.1946年以前,从祖国大陆移住台湾的汉人以闽、粤一带最多.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北后退守台湾,相继移去的汉族同胞大约有130万人,有大陆各省市的汉人.台湾人口的98%是汉族,其中闽籍的占70%之多.高山族是阿美、泰雅、赛夏、排湾、布良、曹、鲁凯、雅美、卑南等9个少数民族(族群)的通称,在台湾则习惯称为山胞.  相似文献   

18.
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则是维系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在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台独"分裂势力,台湾民众和大陆的文化认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进而导致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模糊。因此,海峡两岸必须批驳"文化台独",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两岸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达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因应入世的需要,台湾在两岸加入WTO后,对大陆经贸政策做了一系列的调整。本文在阐述这些政策调整动向的基础上,分析了台湾对大陆经贸政策的调整背景.并对其未来走向进行了探讨与预测。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陆和台湾政治关系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关系定位是两岸关系深入发展必须解决的前提性问题。大陆和台湾分别提出过“合法政府对叛乱团体”、“中央对地方”、“两党”、“两区”、“两府”、“两体”和“两国”等定位模式,但都没有为大陆和台湾所共同接受。“胡六点”对于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关系定位提出了新的主张。根据“胡六点”的观点,可以采取将政治关系定位“议题化”和“阶段化”的方式,通过大陆和台湾阶段性的谈判协商,解决政治关系定位问题。根据大陆和台湾关系发展的现状,“两岸”是现阶段政治定位模式的最佳选择。“两岸”模式为大陆和台湾当前的政治关系破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将为结束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对立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