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即是财富。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共同提升了国家、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和积累了无数的财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对于科技创新来说显得格外重要,而构建一个高效科学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又受制于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的平衡,需要不断地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以知识产权保护维护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2.
科技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一体化思想的主要体现。邓小平科技体制改革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且具有高超的战略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一生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十分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对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作过深入阐释。重新梳理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对于加快实现中央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成都市科技创新模式选择及其政府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更好地把握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寻找符合成都实际的科技发展道路,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新进步,作者对成都市科技创新模式选择问题,从基本理论与法律制度入手,对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政府政策支持进行了深入的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研究论证,提出了成都市应选择“推拉互动──联合组织型”科技创新模式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建立在《拜杜法案》以及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基础之上,它在理论层面为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确立清晰明确的政策指引,在制度层面为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提供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在应用层面为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设计灵活多样的利益配置。对美国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研究,有助于我国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对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科学技术创新文化成为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当前,科学技术创新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问题:区分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同文化内涵,正确认识文化对科学和技术的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把握好创新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理想维度,从价值观念赖以产生的复杂的特定文化情境出发,将创新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建设深植于我国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实践;正确认识文化观念的“软”和“硬”的本质和规律、相互边界及其转化条件,是创新文化建设的一种基本思路;建构价值观念体系、制度机制设计以及营造社会文化环境,都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对个人、组织和地区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因此,创新文化建设亟需大量经验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在制度、业务、技术、政策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应采取的对策是:加快制度创新;加快产品创新;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加强科技应用创新;对金融监管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是坚持科技创新.本文分析了制约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障碍,提出了实施科技进步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强调应该把科学技术创新提到战略地位,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个新命题,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已经明显变化。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基本特点、科技创新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意义与推进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力图揭示新时代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的良好互动,揭示其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情况可谓参差不齐,整体还处在较低层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造成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注重教师的指导,分层次培养创新人才;注重心智技能培养,把握科技创新的方向等,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向纵深发展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否能够取得新突破,既取决于科技创新主体即人的供给质量,又取决于科技创新客体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强度。就当下而言,在供给侧通过提升教育质量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内驱力,在需求端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来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则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外拉力。因此在新时期实现科技创新的新突破,应立足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收入分配的改善,应通过深化制度改革来创造新的科技突破和创新绩效。此外,提升科技创新还应注重与这些路径相对应的配套制度的改革完善,应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机制,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主产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各种专业协会,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应以市场为导向。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科技强农。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完善农业产业化投融资机制。创新农业产业化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13.
利用科学技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就是要:利用科技产品整理文化典籍、保护文物遗产,使数字化产品成为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利用科技平台,将传统文化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国民教育的基础作用和展览平台的实际效果;利用科技媒介,促进宣传手段多样化,促使传统民风民俗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利用科技手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技艺中的科学价值,并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实现传统技艺的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站在时代前语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判断。将这一思想置于具体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就要求经济社会活动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创新的动力源,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从产权视角分析我国的公有制企业中的科技创新问题,提出明确的产权归属方能刺激企业的科技创新。一、我国企业创新能力需要提高。我国目前的GDP总量处于世界前列的位置,这已经意味着我国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但是从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拥有核心技术来看,我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目前世界上大量“的生产车间”转移到中国来,主要看重的是中国劳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新恢复并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科教兴国战略对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了总体战略部署。进入新的世纪,科学发展观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途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技创新思想,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世纪交替之际 ,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环境创新”的工作重点和基本思路。“四个创新”的提出 ,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切中了济南经济发展要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现“四个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 ,产业创新是关键 ,制度创新是动力 ,环境创新是保障。“四个创新”统一于创新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提高这一基本要求 ,落脚于加快经济发展这个根本目标。只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和处理好“四个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 ,…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农业产业化制度创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制度创新 ,本文通过分析制约当前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度瓶颈” ,认为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创新在于构建以土地制度、组织制度、风险保障制度、政府管理制度、科技制度等为重点内容的制度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度创新是推动生产力 发展的重要基础,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管理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攻方向。当前,随着世界政治形式的复杂化,科技领域尤其是“卡脖子”科学技术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世界各国普遍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政策是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激活创新生态系统动力、调整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方向的重要推手,世界主要经济体围绕核心领域科技创新进行了一轮又一轮政策部署和推进。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国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科技创新为特征的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已经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国策。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构成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它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联合与促进,国家创新体系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技术创新是关键,产品与产业创新为目的,制度创新为保证。各国实现国家创新都采用政策导向发展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模式。国家创新是以民族进步为标志,发展产学研合作是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关键,融国家目标和国家战略于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是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基础,要重视建设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