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重要任务。巩固扶贫成果的关键在于防止返贫,而防止返贫的关键在于控制返贫风险。基于新中国农村扶贫的实践与政策分析,当前中国存在救济型扶贫、保障型扶贫、易地搬迁型扶贫、开发型扶贫和参与型扶贫五种扶贫模式,可以分析比较出不同扶贫模式下返贫的直接风险源和根本风险源。借助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方法,可以从自我开发、培训开发、岗位开发、干部开发、组织开发等方面实现风险控制,为地方政府与领导干部防止返贫风险与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贫困治理方面的斗争历程和取得的经验成果,将返贫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概括为减贫瓶颈理论、贫困疲劳理论和贫困陷阱理论,从现实角度研究防止返贫面临的三大现实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度供给与实践需求在构建长效反贫机制中形成合力、塑造农村脆弱群体的可持续性生计空间以及将扶贫产业的市场优势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共同富裕功能相结合的三条实践路径,旨在探索后脱贫攻坚时期建立巩固脱贫成果的稳定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防止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基石。通过调研发现,集中安置点仍存在搬迁群众中低收入人群占比较大、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需完善、后续产业就业帮扶措施有待跟进、安置点社区治理机制有待完善、拆旧复垦不够彻底等问题。可以从提升帮扶政策效能、强化搬迁后续产业就业扶持工作、优化安置点社会治理工作、完善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调整安置点帮扶力量五个层面进一步防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规模性返贫。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为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提升社会健康治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1部门联合制定了《云南省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这是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辽宁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总体情况,借鉴大板村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驻村帮扶工作经验做法,提出在"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建议,包括:突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着力抓好政策有效衔接;实施项目牵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乡村人才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组织力等。  相似文献   

6.
构建防止返贫和分类稳定预警帮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昆明市2019年完成剩余5568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在全省率先消除了区域性贫困、解决了绝对性贫困问题。针对脱贫基础不牢、"造血"能力不强、突发因病因灾、养老婚嫁等因素导致返贫和新增贫困的风险,昆明市拓展"五色卡"精准识别作用,构建防止返贫预警机制,将提升脱贫成果与防止返贫、短期见效和长期保持相结合,锁定收入在5000元以下农户,开展"两摸底一调查"和"回头看"工作.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9年脱贫攻坚的成绩做出了令人鼓舞的评价,认为是"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同时对2020年做出了明确要求:"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相似文献   

8.
中国扶贫与反贫困工作具有长期性.在2020年全国贫困县全部脱帽和所有贫困人口脱贫的发展目标下,脱贫与返贫压力并存,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返贫治理至关重要.以江苏省H县脱贫和防止返贫攻坚战为例,系统考察其在返贫治理机制上的创新,可以发现,H县建立了返贫阻断、资源下乡和组织下沉三大返贫治理机制.返贫阻断机制切断了脱贫人员返贫路径,为脱贫者提供三重防护网;资源下乡机制解决了返贫治理资源的精准输送、集聚与激活问题;组织下沉机制体现了返贫治理制度的强监管—强激励、统合治理与多元共治特征.在后精准扶贫时代,需要加强返贫阻断、资源下乡和组织下沉的整体性融合,实现制度、资源、人才和组织的优化整合,提高返贫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9.
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问题不会随着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的消除而消失,贫困治理依然面临消除绝对贫困、区域与城乡差距、脱贫后返贫以及"能力贫困"与"权利贫困"等新问题的挑战,但贫困的标准及内涵、贫困的治理目标、对象、制度设计等方面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转变。为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转变,做到承前启后,2020年后中国应继续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实行城乡贫困治理一体化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长效减贫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能力贫困、意识贫困等深度贫困群体。群众的意识贫困主要是由于信息闭塞,传统意识浓厚,信心不足,奋斗精神不强,方向迷茫,责任意识缺乏等原因造成的。扶贫应针对群众意识贫困的不同原因,通过精神"输血",把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注重在行动上组织,激活贫困户脱贫的能动性,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走出帮扶时脱贫、不帮扶时再度返贫的恶性循坏。把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脱贫氛围,确保整体脱贫,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扶贫攻坚期应聚焦农村低保群体的稳定脱贫。但扶贫开发出现不稳定脱贫倾向,如贫困对象识别行政化和非动态化,贫困群体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建档立卡贫困户返贫率高,村两委脱贫带头能力建设滞后等。农村低保标准已超过贫困线,但不能用低保替代扶贫开发,应根据贫困群体类型相机选择低保与扶贫融合方式。建议建立贫困群体参与的扶贫开发模式,分类下放扶贫开发资源分配权限,分类识别扶贫对象;统筹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程,加强本土人才集聚和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盘活贫困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促进社会精英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2.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三农"领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减贫和坚决防止返贫,加快补齐农村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为云南产业扶贫转向产业振兴及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推进产业扶贫科学统筹,政策驱动。  相似文献   

13.
吴华 《社会主义论坛》2020,(5):I0005-I0005
云南省宾川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群众脱贫后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和关键举措,夯实群众增收基础,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边缘人口致贫,有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大产业"发展格局。坚持"抓产业、建基地、求高效、重生态、保安全"发展理念,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的扶贫事业不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如何巩固这一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拟以乡村振兴为背景,试图找出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与提升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构建"评估+防范"长效机制、做好"重视+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引导+激励"机制、推广"党建+教育"模式,探索出脱贫攻坚成效巩固与提升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反贫困斗争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其中,尊重规律、文化滋养、模式创新的原理逻辑,党的领导、伦理指向、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以及增进人民福祉、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权利的价值逻辑,为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化生成奠定了基础。历经制度革新萌芽、制度建设探索、体制改革深化、规模扶贫开发和精准体系优化,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化的基本框架最终得以确立。着眼于“后扶贫时代”的复杂环境与现实形势,新阶段贫困治理需要进一步完善返贫防控布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序开展相对贫困治理,才能优化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体系,创新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共云南省丽江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和“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把扶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在具体实践中,丽江市紧密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基本解决温饱农村人口的扶贫成果,全面推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与西方社会经典贫困理论的根本差别在于理论范式的不同。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我国波澜壮阔的扶贫实践显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范式是“制度”范式,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超越了西方社会经典的贫困理论范式,表现在:第一,超越收入贫困理论范式,形成多维贫困观;抓住主要矛盾,实施精准脱贫策略。第二,超越能力贫困理论范式,形成脱贫能力观;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实施联动策略。第三,超越脆弱性贫困理论范式,形成区域贫困观;注重可持续发展,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策略。第四,超越社会排斥理论范式,形成共同富裕观;注重内在动力,实施群众主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是国家实施扶贫战略的一个分界点,2020年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整体性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我国贫困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即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会有贫困人口的存在,还是会存在相对性、结构性、集中性的贫困问题.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完成后,后扶贫时代的贫困问题治理还将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分析后扶贫时代的防止返贫体制机制,对后扶贫时代的贫困问题治理提出治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给贫困群众一个稳定增收的机会、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使其通过参与有组织的现代化生产劳动,促进思想蜕变,将向往富裕生活的愿望,转化为自身努力实现的劳动,达成"有尊严脱贫,脱贫不返贫"目标。勉县在脱贫攻坚中通过组织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贫困人口向产业工人的转变,既为贫困群众找到了稳定增收的路子,又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人力支撑。这是勉县就业扶贫工作的重要收获,更是推进就地就近就业所应秉持的核心理念。笔者以勉县近年来建设扶贫车间就业、县域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分析就地就近就业在脱贫攻坚中促进增收的重要性,并提出进一步推进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