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暂住即短时间居住,人口指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人的总和。在公安管理上,暂住人口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在一定地区短时居住的人的总和。短时居住的人就是暂住人员,即群众说的外工、外来人。加强暂住人口的管理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一、暂住人口管理的演变(一)暂住人口管理范围的变化,表现在对常住、暂住地范围的调整。1958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5条规定: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3日以上的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农村暂住的,不办暂住登记,…  相似文献   

2.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抓住外来暂住人员管理这个社会治安的牛鼻子,就能够有效遏制违法犯罪、实现社会治安形势的根本好转。杭州市四季青派出所在加强暂住人口管理中,将户籍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对暂住人口的管理上来,牢牢抓住出租房主;盯紧用工单位;贴近暂住人员;在暂住人口集中区采取重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暂住户口登记和注销工作,是对暂住人曰管理的开始和结束,也是对暂住人口进行管理的重要标志。这项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暂住人口的控制能力。暂住证申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三条规定: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拟在暂住地居住一个月以上年满16周岁的,在申报暂住户口的同时,申领《暂住证》。《河南省城镇暂住人口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暂住人口在暂住地居住不足一个月的,应到派出所或村(居)委会申报登记。因此,暂住人口在暂住地居住,不论时间长短都要申报登记,只有进行了登记,暂住人口的居住才是合法的。《河南省城镇暂住户口…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暂住人口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暂住人口大量增加,不仅对我省的经济、文化产生影响,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和户口管理工作带未了新课题。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人、财、物的大流动、暂住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人口的流动特别是暂住人口的剧增,已经成为一种十分突出的社会现象,由此派生出的暂住人口犯罪增长问题,成为当前稳定社会冶安的重点课题之一。在去年的全国性“严打”统一行动中,洛阳市公安机关抓住这一重点,贯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组织规模宏大、内容集中的暂住人口清理整顿,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严打斗争向纵深开展,而且夯实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稳定了当地治安秩序。一、暂住人口的清理整顿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一方平安的系统工程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方面消…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指的外来暂住人口,是专指其他省、市、自治区的人口临时离开户籍所在地而进入广东暂时居住的人口。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广东的外来暂住人口越来越多。无疑,大批劳动力的到来,对广东的建设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广东的社会秩序和治安也带来了不少负作用。它已成为广东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保障社会秩序和治安的稳定,有效地做好外来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笔者拟从治安管理的角度,就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外来暂住人口的新情况及应采取的管理对策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暂住人口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从龙口市20年来暂住人口的犯罪情况看,它们具有作案数量和涉案人员逐年增加、犯罪手段的暴力性不断增强、侵财犯罪和团伙犯罪更加突出的特点,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8.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实施暂住证制度的现实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流动人口来说,暂住证是其外出在暂住地临时合法居住的身份证明,是暂住人口在暂住地租赁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是保护暂住人口受教育权利和提供劳动保护的必要措施;对政府管理来说,暂住证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管理,是劳动就业管理的信息平台,是计划生育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加强流动人口教育的重要基础.正因为暂住证制度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目前仍应保留,不能取消.国外的流动人口管理实践也告诉我们,对流动人口实施暂住证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暂住证制度的改进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改变以常住人口为基数的行政资源配置模式为以实有人口为基数的行政资源配置模式;二是剥离与暂住证管理目的不相关的收费项目,降低办证的成本;三是修改暂住人口管理法规,赋予居住一定年限的暂住人员与常住人口相同的民主权利和社会权利;四是结合公民身份证制度的实施,以IC卡式身份证取代暂住证。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从广义上讲,是指公民为了某种目的或出于某种动机,离开原居住地,时间或长或短,距离或远或近,但不改变常住户口的人口,包括流出人口和流入人口;狭义的流动人口,是指不具有本地常住户口的外来人口。其中,到常住地以外临时居住3日以上的人口,称为暂住人口。 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流动人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大量增加,这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对社会治安、劳动、交通、计划生育等造成了很大冲击,特别在社会治安方面,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有增无减,流动人口被侵害的案件、事件也在增加。为了充分发挥流动人口的积极作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  相似文献   

11.
现在,暂住人口正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增长,对暂住人口如何进行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户政工作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暂住人口产生的背景 暂住人口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概括地说,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市场经济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促使城市涌入大批暂住人口,这无疑给经济繁荣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但随之而来也给社会治安带来新的冲击和压力。如何适应这个大趋势,切实加强对暂住人口的管理,努力为市场经济的建立提供有效服务和保障,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南阳市的实际,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刑事犯罪状况评估报告是遴选评估社会治安形势好坏的基本指标,从影响犯罪增长和社会治安变化趋势、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状况的违法犯罪情况、犯罪控制与社会治安管理、犯罪的社会容忍度四个方面对2006年乌鲁木齐市的刑事犯罪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对打击控制刑事犯罪取得的成果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不仅为决策者(特别是全局决策者)实施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使社会公众对我市社会治安的真实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刑事犯罪状况评估报告是遴选评估社会治安形势好坏的基本指标,从影响犯罪增长和社会治安变化趋势、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状况的违法犯罪情况、犯罪控制与社会治安管理、犯罪的社会容忍度四个方面对2006年乌鲁木齐市的刑事犯罪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对打击控制刑事犯罪取得的成果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不仅为决策者(特别是全局决策者)实施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使社会公众对我市社会治安的真实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人口流动是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本文从当前我国暂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指出了当前流动人口暂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暂住人口现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 ,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 ,是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根本途径。灵宝市强力启动“灯光、看护、巡逻、暂住人口管理”四项治安防范工程 ,积极探索和实践城区治安防范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论文利用2013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序次logistic回归,分析居住区域、主观阶层认同和阶层变化感知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居住区域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越偏离城市中心居住的公民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越高;主观阶层认同对社会治安满意度的影响是正向的,自身社会阶层认同度越高,对社会治安满意度的评价越好;阶层变化感知对社会治安满意度的评价呈负向效应,预期未来会流向更高社会阶层的人,对社会治安满意度的评价会降低。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在全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中指出:“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对于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乃至全国的稳定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全国有九亿农民。农村人口占全国的80%。可见农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 ,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指令性指导方式的影响 ,各级综治部门在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时 ,一直将发案率列为考核、评价社会治安状况和公安工作的主要指标 ,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公安工作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根据多年的公安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 ,发案率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治安状况 ,但却不能作为评价公安工作绩效的标准。一、发案率不是公安工作本质的、必然的反映首先 ,发案率的高低不取决于公安工作的好坏。犯罪滋生于社会 ,是社会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要社会矛盾存在 ,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犯罪。在社会不断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郊地区出租屋大量增加。不少房主只顾收钱,不问承租人的来历,纷纷将多余的房屋租给外来人员暂住,使出租屋暂住人口管理出现混乱。因此,以出租屋暂住人口管理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建立出租屋暂住人口管理举报制度实行滚动式清理登记和目标管理体制、奖罚机制,以期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